黑龙江右岸典型金矿床特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2
/ 2

黑龙江右岸典型金矿床特征研究

杨钦 孟祥坤

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要:黑龙江右岸是个重要的金矿成矿带,带内蕴藏有丰富的黄金矿产资源。实践证实,右岸地区赋存有全省70%的砂金资源储量、全省69.5%的岩金矿床,素有“金镶边”的美誉。西北部的漠河—黑河地区,重要的金矿床包括漠河县砂宝斯岩金矿、老沟岩金矿、三十二站金矿、金沟林场、塔河县宝兴沟金矿床、呼玛县旁开门金矿,嫩江县争光金矿,黑河市三道湾子岩金矿等。在东部的逊克—嘉荫—萝北地区,除大量的砂金矿床外,产出有团结构金矿床、东安金矿床、平顶山金矿床、老柞山金矿床、东风山金矿床、富强—高松山金矿床等。在完达山地区产出四平山、258高地、代王砬子等金矿床;在太平岭地区产出金厂、高丽沟、四山林场等金矿床。

关键词:黑龙江右岸 典型金矿 金矿类型 特征研究


研究区构造位置处于天山—兴安造山带的东段,成矿地质条件好,成矿潜力巨大。黑龙江右岸地区已查明金矿床的研究显示,区内的金矿床大体划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微细粒浸染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岩浆热液型、热水沉积型和造山型。他们的形成和分布受着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控制,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成矿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同时,不同成因类型岩金矿床之间,还存在有明显的共性,在成矿时代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中生代,集中分布于早白垩世(105~136Ma),主要产出于中生代构造盆地或岩浆—构造盆地内,成矿受断裂构造控制。

一、微细粒浸染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金矿床

该类型矿床为研究区重要的金矿类型,探明资源储量占全省金资源储量的第二位,包括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2处,小型矿床4处,余者为矿点、矿化点,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弧盆系和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岩浆弧内,代表性矿床为砂宝斯、老沟、二根河、宝兴沟等。在大兴安岭弧盆系内,该类型矿床的赋矿围岩为中侏罗统二十二站组糜棱岩化陆相碎屑岩,侵入岩为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岩、闪长玢岩等,成矿有关岩体的侵入时代为120~138Ma。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成矿系统的实质是构造驱动或岩浆驱动的改造热液(封存于沉积地层的盆地流体和大气降水的再活化)主导了成矿作用,矿床属于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成因。

二、浅成低温热液型——火山岩容矿的改造热液金矿床

该类型金矿床为研究区最重要的金矿类型,探明资源储量占全省金资源储量的首位,占三分之一以上,受中生代以来的火山构造、岩浆活动的控制。赋矿地层为下白垩统甘河组中基性—基性火山岩,龙江组中基性火山岩、光华组、宁运村组中酸性火山岩,与金矿有关的侵入岩为燕山期细粒碱长花岗岩、潜流纹斑岩,火山——侵入杂岩的Sr全岩同位素年龄为112.5Ma,属早白垩世,代表性矿床有东安、高松山-富强、团结沟金矿床及三道弯子金碲矿床等。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体产于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或其附近的其它地质体中,其成矿系统的实质是岩浆驱动的大气降水热液主导了成矿作用。矿床属于火山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成因类型。

三、浆控热液型——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矿床产于浅侵位中酸性岩体的内部和/或接触带,矿体形态多样,延深较浅,其突出特征是发育角砾状、网脉浸染状构造,角砾和网脉大小不均、形态多样、呈走向排列趋势。其中,网脉多沿裂隙充填,常发育由脉壁向中心生长的对称性梳状构造和晶簇、晶洞构造。

该类型金矿床属于研究区最主要金矿类型,占第三位,在省内分布广泛,在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内均有发现,而且已发现的矿床(点)数量占全省金矿床(点)的首位。具代表性矿床为争光金矿床、旁开门金矿床、多宝山式金铜矿床等。浆控热液型矿床的实质是岩浆热液主导了成矿作用,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型、斑岩型或矽卡岩型成因。

四、热水沉积型——水底喷出的改造热液型金矿床

热水沉积型金矿床一般形成在伸展盆地或扩张海底,一个完整的热水沉积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淋滤蚀变的远矿底板(退色蚀变的远矿围岩底板),含支脉矿体的浸染状矿化的近矿蚀变底板,热水沉积的层状矿体。因此,底板蚀变且含支脉矿体,而顶板缺乏蚀变和支脉矿体,是热水沉积矿床的特征之一。当此类矿床的赋矿地层为火山岩时,称为VHMS 型或VMS 型;当赋矿围岩是正常沉积地层时,称为SEDEX型;对于喷出陆表的热液系统,即发生在大气圈-岩石圈界面的热液系统,一般称为热泉型。黑龙江省仅见热泉型金矿床,主要发育于完达山地块,代表性矿床包括四平山、代王砬子金矿床等。

五、造山型——前寒武纪变质岩容矿的热液型金矿床

该类型金矿(点)床在研究区内发现的较少,探明资源储量居次要地位。矿床(点)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岩浆弧和佳木斯古老地块内。具代表性的矿床为老柞山式金矿床、东风山式绿岩建造型金矿床。

造山型金矿金矿床是由变质热液形成的受构造控的脉状后生金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与造山作用有关。成矿时间同步于或尾随于造山事件,成矿系统发育在造山带内部或受到造山事件影响。矿床矿体受区域性断裂的二级或更次级的羽状断裂构造控制,赋矿断裂多为高角度的走滑带、逆掩推覆带、横向断裂,褶皱构造也可控制矿床定位。矿体呈脉状产出,延伸较大,矿化中心发育次生交代石英岩或粗粒石英脉,两侧蚀变分带清楚,成矿元素具有垂直分带现象。

造山型金矿床以矿石中石英含量高,发育次生交代石英岩或石英脉为特征,且多遭受构造变形而破碎或呈角砾状构造,发育定向甚至共轭排列的网脉状构造。矿床形成与变质热液作用关系密切,属于变质热液改造型成因。

综合研究表明,右岸北西向构造—成矿带内的金矿床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如矿种单一;空间分布局限于黑龙江沿岸40~60Km范围;金矿床、矿体受区域近东西向构造和近南北向构造控制;矿床产出于基底隆起与中生代坳陷或火山盆地交界地带,并与燕山期中酸性火山一侵入杂岩关系密切。


结语

根据研究区金矿床特征及成因,可以大体将区内金矿床划分为三种类型:微细粒浸染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金矿床(砂宝斯、十五里桥、宝兴沟金矿等),浅成低温热液型—火山岩容矿的改造热液金矿床(三道湾子金矿),浆控热液型—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争光金矿、旁开门金矿、多宝山铜金矿床)。

不同类型金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受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控制,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成矿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同时,不同成因类型岩金矿床之间,还存在有明显的共性,在成矿时代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中生代,集中分布于早白垩世(105~130Ma),空间分布上主要产出于中生代构造盆地或岩浆—构造盆地及边缘,成矿受北东向、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具有浅成低温、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参考文献:

[1] 王晓勇,赵春荣,王振宇,李向文,崔学武.大兴安岭北部金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J].黄金地质,2004,10(2):50~54。

[2] 武广.大兴安岭北部区域成矿背景与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作用[D].吉林大学,2006。

[3] 武广,朱群,赵财胜.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拗陷区金铜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J].矿床地质,2002,21(S1):261-264。

[4] 王来云,孙念仁,钟立平.大兴安岭北段贵金属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J].吉林地质,2010,29(0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