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2
/ 3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探究

张学强

四川省珙县珙泉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省珙县 644501



一、课题研究背景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他们的行为举止、品性习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直接和重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需求个性化的迅猛发展,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潮不断地涌入我国,对广大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反,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包括家庭美德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习俗受到忽视和冷落。家庭教育被片面地理解为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的指导、辅导和陪伴督促,偏离了家庭教育其本质就是习惯教育、品德教育和人格教育的主题和主线。在一定程度上讲,严重地影响到年轻一代人身心的健康成长。如何区分糟粕精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自觉践行新时代核心价值观成为迫在眉睫的时代任务和要求。从大量鲜活事例中可以看到,未成年人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模式上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应该引起政府、社会和每个家庭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央8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真正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一体”的育人体系,同频共振、协同促进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努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能力和奉献精神的社会新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由于个性差异,家庭成员结构不同、文化素养不同、道德观念不同、教育方式方法不同,父母对子女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就会不同。在其长大成人进入社会之后,就会用不同的思路看待事物、处理事情,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做指引,就难以有较好的人生成就,甚至误入歧途。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又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连,通过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性。本研究利于进一步引起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使不同的教育领域、教育人士能够科学地相互配合,从而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家庭教育要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密切配合,努力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的教育机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
)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资料、知网论文检索,网络信息总结和其他方法来等来进行资料收集,并梳理有关家庭教育、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相关研究,把握其主要的研究方法,为本文写作打好方法论基础,对有关家庭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深入分析研究意义,寻找研究问题,找出可以学习的问题解决对策,并基于此构建全文框架。

()理论分析法

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以及对社会科学研究方式方法的熟练掌握,来调查研究我国当下家庭教育中的基本现状,归纳总结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进而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分析家庭教育优势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角度进行探讨,拓展思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和理论相结合研究新时期中国家庭教育的实际状况,从而合理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系统研究法

本文在研究我国家庭教育思想时,大量阅读了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的系统研究理论,并在关于家庭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入研究中,努力把握规律,掌握全面客观真实的资料,为文章研究提供事实依据,将研究内容和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结合起来。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略)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

本文研究以家庭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研究主题,针对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等相关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教育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期望通过分析家庭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力发展,能够进一步引导家庭中父母感情关系的维护、家长举止行为的约束、家庭氛围的营造等一系列家庭建设行为,从而实现我国家庭教育的快发展,并能够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完善个体精神家园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重智轻德,忽视孩子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多数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上重点高、重点大学,重智轻德。在应试教育思想还普遍存在的情况下,选拔测试,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重点学校,家长们会感到轻松;但是,那些在考试中不满意的人只能上普通学校。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们去重点学校后,将来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特别关注儿童智力教育的发展。只希望孩子能够考取重点高中,在家不干家务活,最后导致大部分孩子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交流,也不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家长侧重于金钱的作用,拜金主义现象严重,放松对子女的教育,一部分家长重智轻德、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是这部份家长的良好愿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不经父母有意教导,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孩子也会学到许多大人的习惯。

实践中发现:部分家长忽视了孩子品德素质的提高,弱化品德教育,导致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事倍功半。

(二)父母过度的溺爱

对子女的溺爱,一部分学生任性、不守规矩。在今天的家庭结构中,只有一个孩子一个普遍现象。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宝,妈妈整日小心翼翼,生怕孩子的身体出现什么不适问题,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去,都被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在家根本就什么事情都不用做,成了新时代的“小少爷"、“小公主”,只要孩子有需求,父母总会尽力满足“要星星有星星,要月亮摘月亮”。然而,一旦父母无法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就会感到委屈。这些孩子今后如何从容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孩子的德素质又怎么提高?

(三)父母与子女间的“依存”关系尤为明显

不少家长认为:我为我的孩子而活,我努力让孩子们在将来过上更好的生活。自孩子出生以来,一些家长为子女的未来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为“阳光大道”铺平道路。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预设模式生存,并为父母的目标而奋斗。那些被父母庇护并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未成年人己离开父母或经历了重大变化,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回应以及如何生活。父母与子女之间这种严重的“共存”关系不利于未成年人德素质的提高,也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网络发展挑战家庭教育的效果

网络的发展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小,对网络世界的诱惑抵抗力不强,很容易被网络的花花世界所吸引,学到一些不的东西,一些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形成了暴躁的性格特点,这极大的挑战了家庭教育。

  1.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观念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首先,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习惯。错误地认为道德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情,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区分是非善恶。甚至庇护子女的错误行为。导致未成年人自私、冲动和尴尬个性的形成,使未成年人成为一种新型的“书呆子”,只能学习,没有人际交往,冷漠他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社会责任感。其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现在未成年人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环境较为复杂,当孩子遇到困惑需要咨询父母时,父母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交流。有的家长会粗暴地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去严管孩子,但结果反而没有达到预期。

(二)家庭教育方式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1.由于家长的工作任务重或者夫妻间感情分裂,导致父母对子女采取自由放任的教育方式。一些家长没有主动培养教育孩子的观念,片面认为他们只需要负责孩子的吃穿住行,从而忽略负责孩子思想教育的义务,致使孩子们会出现通过情绪波动大、肢体行为异常的途径来吸引注意力;还有一些家庭,因为夫妻之间己无感情,觉得孩子是累赘,便不想花心思去培养,或者有的为了避开双方见面,便刻意减少相处时间,没有形成教育合力

2.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十分溺爱,基本不会让其做家务活,甚至还有很多孩子因为家长长时间的溺爱,导致脾气古怪,这让家长也十分苦恼,在生活中只要没按他们的想法来做,便会与家长顶嘴,或者直接吵架,导致家长只能无奈地同意他们的要求。正是这种妥协和纵容逐渐促进了孩子任性的脾气,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是不可或缺的,但过度的疼爱就是溺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

3.一些家长采用了专制的家庭教育方法。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子女,呈现出两种明显的性格特点:一种类型是性格温顺懦弱,对父母的言行不敢提出异议,这种性格类型的未成年人不张扬没有主见,没有自信,平时少言寡语。另一个是脾气暴躁,性格叛逆,抵制父母,特别讨厌父母的约束,反叛心理十分严重,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不喜欢别人束缚自己,在学校里漠视校纪班规,不遵守纪律。这些学生因其性格特别容易与其他同学发生语言冲突打架斗殴。

(三)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

1.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最基本因素。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孩子拥有相对丰富的物质环境,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提升自己的独立性。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家长会采取激励措施或更灵活的激励方式来确认学习成绩他们有更高的教育期望。在收入较低的家庭中,父母为子女提供的物质条件有限,这些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生活费用,很少向父母报告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表现,他们不喜欢混乱或不喜欢风头,喜欢附着在有更好条件的学生身上,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根少告诉父母,很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并且对爱炫耀家庭富裕的学生有很强的抵触

2.不同职业家庭的未成年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导致形成不同的品德行为。父母务农和外出打工的学生,受到家庭条件的影响,他们很珍惜上学的机会,努力学习,能够认真积极地完成作业,并遵守学校规定。父母在外企上班有良好经济条件的

学生,很容易成为班上的“杰出人物”。父母是工薪阶层有较为稳定收入家庭的学生,他们则注重提高自己为人处事、人际交往的能力,热心班务工作,在老师面前表现的大方,喜欢和老师相处,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各项工作。

3.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对于发展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也非常重要,家庭结构不完整即单亲家庭孩子多数表现为没有自信心,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受到影响,而且在情感、性格、品德的健康发展等方面也受到影响。

4.和谐的家庭在与子女之间关系方面经常出现以下不良现象:一是对未成年人漠不关心,只养不育;二是父母的坏习惯往往会对孩子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

  1. 完善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路径

(一)提升父母教育素质和能力

1.学校要建好用好家长父母学校。省级层面将切实建设好省级家长学校总校,打造若干示范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讲、指导服务工作。努力探索家长学校与社区学院等社区教育机构、国家开放大学等成人教育机构融入机制,夯实家长学校的阵地建设。

2.传授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父母要及时沟通并采用民主的家庭教育形式。无论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父母,父母只有放下了自己的权威才能拉近与孩子交流的第一步,父母耐心听取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这样才可以清楚孩子的内心需要需求。

3.引导父母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的父母应该了解当前未成年流行的品行观念,多习,不要让自己的想法跟上时代,在生活中要多学习,并经常与孩子讨论。让孩子们认识事情真相,区分是非,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4.引导父母重视道德观念对子女的影响。父母对孩子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将更多正能量的思想传递给子女,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和习惯,身为青少年孩子的家长,要努力带头做具有高尚道德和素养的引路人,树立起正确的德观念,充分发挥好榜样示范的作用。

(二)创新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

1.充分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给家长转达,班主任老师定期或随机进行家访。家长应积极配合并告诉老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特别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学校要施以“心灵鸡汤”。

2.净化社会空气,形成良好的社会外部氛围。一是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坚决查处黄,赌,毒,伪科学的出版物。二是净化网络环境,加强互联网服务商业网站和视频游戏商业网站的管理三是加强商业歌舞娱乐场所,电子娱乐场馆,录像馆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管理。

3.社会媒介行业从业人员要把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为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提供與论帮助。建立可以覆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服务站点,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关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三)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 健全家庭教育机构实施机制。各地要建立健全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妇联、教育部门共同牵头,做好综合协调、指导督促等工作,建立联席会议、专题研讨、定期通报、监测评估等工作制度,研究解决突出问题,联合开展督导调研。各地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专人牵头负责推动建设,妇联家庭儿童工作部门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等工作机制。

  2. 强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职责。基层单位应把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可达性、可及性,作为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把家庭教育指导逐步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坚持均等化的发展方向,强化服务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供给方式,有效提升服务水平。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部门合作上下联动,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强大合力。

  3.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列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目录,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财政投入以及购买服务的力度,推动将家庭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或实施相关民生工程,保障家庭教育工作获得必需的财力支持。

(四)推进家庭教育立法

政府层面应统筹规划,通过人大推进家庭教育立法,通过立法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规范化发展。省级层面加快研论证,尽快形成法律草案,推动出台省级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家庭教育工作发展较快并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的地方、家庭教育需求旺盛矛盾突出的地方,可先行先试,根据立法权限,先行出台促进本地区家庭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工作方案、推进办法等等,为家庭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通过家庭教育立法,将家庭教育由纯粹的“家事”变为“家国共管的事”,明确政府、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各方的保障职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