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监测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动态监测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刘安琪

胜利油田分公司油藏动态监测中心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 东营 257000

摘要:当前我国油田开发阶段,因为开发后期阶段含水量较高、油层分布难以集中等缺陷,开采难度较高,产量难以提升。动态监测技术可以了解开采环节的参数变化情况,为开采顺利实施提供良好基础。本文具体分析动态监测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掌握监测技术,可以促进开发过程监控水平的提升,保证能源得以节约,推动我国油田开采领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动态监测技术;油田开发;应用;发展

因为没有采取统一的管理措施,所以导致油田长期开采中,油田开发的后期阶段容易出现含水量过高的问题,这就说明平层和层间储层已经有严重的水淹现象,导致余油分布存在,水系厚度较大,油田开发难以顺利的进行。此外,我国油田地下注水流线也极易发生变化,造成油层分布均匀性很差,开采难以有序实施。油田开发环节,油水井的动态监测能够充分了解油井状态,让油田开采有序的进行,所以在开采环节需要实时监测,解决开采环节的问题,提升开采作业的效率,保证开采达到安全、高效的要求。对于当前油田开采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开采技术要求逐步提高,需要进一步研发出更高水平的动态监测技术,能够达到油田开发的需要,推动我国油田开发领域的发展。但是我国动态监测技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发以消除这些缺陷,保证油田开采顺利实施。

1生产测井技术和开发试井技术

1.1生产测井技术欠缺的方面

1)低渗透率油田注产剖面测井技术有明显不足,需要完善和进步。

2)聚合物驱注产剖面测井技术水平较低,难以达到要求,还要改进。

3)油田的剩余油量评定技术无法达到要求。

4)生产测井技术的集成与定量水平较低,还要进一步的改善。

5)特殊或复杂的油井轨道检测、套损检测技术水平低,还要改善。

1.2开发试井技术的问题与缺陷

开发试井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资料录井技术、试井评价技术方面,前者的问题为应用的工具配套性不足、先进设备严重不足;试油、试采工艺难以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环境保护效果较差;油井下无线传输技术水平较低,仪表性能较差等。试井评价技术的缺陷就是温度资料没有合理的应用温度资料;评价系统并未建立和使用;深层气井配套解释方式比较差;三元复合驱试井解释方式有明显的不足等。

对于上述的动态监测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造成在开采时出现含水量增大、改进方法不足、产量降低等。因此,加大力度实施油田开发动态监测技术的研究和使用,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保证油田开采高效的进行下去。

2动态监测技术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油田开采事业的全面发展,动态技术种类增多,技术水平也在提升,逐步的使用到油田勘探、开采与评价中,极大的促进开采效果的提升。

2.1过套管地层测试(CHDT)

油井开采中,确定压力、流体类型等对于油藏开发影响巨大,套管井内的资料充分利用可以让工作人员确定合适的开发设计方案,保证人员开采作业有序的进行。CHDT是较为先进的测试仪器类型,通过钻进套管、水泥、花岗岩等,可以准确的收集流体样品,并且确定精确的油藏压力。孔洞密封让工作人员需要付出较多的精力修复套管与水泥,目的是保证开采顺利实施,促进开采效率的提升。

此外,CHDT技术还能够应用到如下方面:需要对于储气井内的储集层准确的判定;如果井下环境异常复杂,将其作为风险较低能够取代裸眼地层测试的方式,保证测试可以顺利的进行;多种条件之下都能够实现全面的动态监测,比如水驱等。总之,这些优势的存在,使得过套管地层测试技术在油藏开发中应用非常的普遍,可以实现地层压力准确监测,提高油田管理水平。

2.2过套管油藏饱和度监测(RST)

RST是油藏饱和度测井仪,是一种当前应用效果最好的一种饱和度监测仪器设备。如图3所示,RST仪器分为A、B、C、D4种类型,主要的区分指标就是井眼尺寸大小。双探头能谱系统是RST仪器中独特具有的,该仪器能够同时记录碳、氧以及双发射方式的热中子衰减的时间。

和以往的仪器设备有着明显的区别,拳新一代的双探测仪器RST仪器有如下两个方面的优势。

1)在ALPH处理时,通过对比分析分析窗口法、剥谱法等的碳氧比值进行分析,其能够有效的消除泥质含量对于油藏饱和度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2)应用ELANPLUS计算后获取的体积数据,进行结果分析,然后逐步计算FCOR—NCOR交会图的四个极点,可以有效的防止给流体、岩性产生不良的影响。根据这些测试方法分析,能够确定与量化原生水和注入水的矿化度方面的差异,矿化度比较高的情况下,以及清污混注时会有饱和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这种方式应用都不会存在。在深井饱和度测定环节,清污混注方式应用中,采出水矿化度变化范围宽(1-3×105mg/L),会出现中子寿命饱和度寿命不足的问题。应用RST仪器后,综合分析上述两种方式,测试结果准确性大幅提升。

2.3微地震监测技术

微地震就是在油田开采阶段而导致的岩石破裂进而引发小地震,一般会出现在裂隙断面中,断面的应力因为生产作业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新形成的裂隙也会出现新的应力,主要就是在裂隙的位置上应力会比较大,如果超出上限就会让缺陷的部位先出现变形的问题,裂隙宽度增大,有些部分应力会通过声波的方式释放出来,因此形成微地震。

该技术最早出现在美国,于1973年进行地热开发时应用,1987H.R.Hardy成功的使用声发射技术实现地下水压裂缝定位分析,发展到80年代之后,这一技术被广泛的使用到地热领域,能够准确的监测水动力压裂、掌握流体转移状态,明确开发井目标。因为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分辨率较高,成本相对较低,所以被大量的使用到油藏开发领域内,彻底消除了地震检波器分辨率不足的缺陷,并且全面的投入到商业化的领域内。

微地震监测按照不同的监测时间可以分成临时性、永久性两种,临时性监测一般会持续几小时到几周不等的时间,技术成熟度较高。永久性监测对于设备要求是极高的,所以并不普及。按照不同监测信号接收点,分为地面、井中检测两个类型。地面检测的接受点在监测对象周围地面,因为信号从地下传播的线路有着很高的复杂性,信号损失也比较大,所以导致监测稳定性较差。井中监测信号是在目标井内设置接收点,信号强度提高,所以应用范围较大。

油藏驱动也是当前可以有效提升油藏产量的方式,当前很多油藏都会选择应用注水注气等方法提高产量、稳定开采。在该环节中,流体压力的移动与变化都会产生微地震的反应。微地震成像就是要对于岩石内部流动变化形成3D影像,信息准确性好,且更加具有针对性,成本相对较低。利用成像数据分析,油田开采技术员可以确定最优化的实施方案,保证开采的效率和效益。虽然微地震监测技术的投入使用时间比较短,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一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还能够降低运行的成本,使用效果比较好。目前我国油田开采主要是通过压裂、注水注气等方式提升产量、保证稳定性,所以微地震的需求是比较大的。因此,微地震技术的应用也更加的成熟,未来必然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3结语

油藏开发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促进油田开发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动态监测对于油田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使用动态监测技术可以实现数据采集计划的调整,制定出科学、高效的开采实施方案,促进能耗、成本的降低,提高产出效率。人们需要充分的重视动态监测技术在油田开采中的应用,未来技术水平会大有提升,也会更好的带动我国油田开采领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代永贮,徐加军,庞瑞云,等.动态监测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实践与认识[J].断块油气田,2015,12(001):52-54.

[2]宋舜尧.动态监测技术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5,000(005):156-156.

[3]王祥,夏竹君,周洁,等.动态监测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24(00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