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0
/ 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杨胜

江西省安义中学 330500

摘要:阅读是搭建情感交流的桥梁,也是传递思想和意见的纽带,能够让个体的审美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教育价值和人文价值。对此,本文也将以阅读教学为切入点,立足于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措施,希望能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具体方法

引言:

阅读教学始终都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涉及的知识面也十分广阔,不仅考查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篇章结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深入的剖析和研究。而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和能力质变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阅读教学进行良性引导和调整,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让学生养成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考模式。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首先,教师应当充分从语文教材入手,挖掘课堂上的资源和信息,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不仅仅需要学生浏览文章的文字,更是要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参与到各种类型的阅读活动中去。对此,教师就需要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名人的故事,让学生能够领略到名人博览群书的志向,和喜好阅读的精神气节,发挥榜样作用和示范作用。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诸如毛泽东,冰心,鲁迅和巴金等人物,让学生懂得阅读积累的重要性,讲述这些人物勤于读书的历史事实,让学生明确开卷有益的道理。而且,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介绍作家的作品和文章,并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出他们阅读的动机和缘由。例如,在介绍俄国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他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为学生大致梳理一下前面发展的情节,然后在结尾留下悬念,并为学生作出说明:小说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自己在课下进行翻阅。而学生也会在这种悬念的引导下,拥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自行搜索书籍进行阅览。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亲身示范,做到以身作则,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时间,去拓展自己的阅读面,并为学生介绍一些有阅读价值的书籍,这种行为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的事件,为学生塑造更加浓厚的读书环境。让学生体会到教师自身对阅读的重视,然后自己也在后续的实践中进行尝试和摸索。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与自己交流读书心得和体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塑造优良的阅读环境

从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理论中可以看出,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着师生关系的塑造,依赖着安全氛围的构建。如果教师只是考虑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尊严和威信,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感受,只是懂得教学,却不知如何引导,那么必然会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且还会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产生审美疲劳。对此,教师就需要对班类同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调查,尽可能向学生多多提问,让学生说出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和看法。然后再定期召开品鉴课,让学生从教材入手,阐述自己对教材中某些文章或者是段落的理解,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教师应当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于那些独到的见解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那些不够完善的表达进行补充和修正。即便学生的思想是不合常理的,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要宽容呵护这些奇思妙想,而学生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肯定的,他们的阅读兴趣也自然会进一步提高。

三、结合生活实际

文章向来都是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和再创造,所以教材上的课文也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对此教师也应当认识到,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都在生活中有着明显的实用价值,而且也与学生的个人成长息息相关。对此,教师就需要把课文中蕴含的技能和技巧真正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到一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激发出自己的潜力和价值。而且,在与生活结合的时候,教师也要突出情感方面的因素,阅读的内容始终是由情感性来决定的,语言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教师也应当观察到语言工具背后的本质,也就是情义的表达和输送。对于那些经典的诗词歌赋,或者是小说散文来讲,都蕴含着作者对世界的思考,而且也传递着作者的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所以,教师也需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剖析作者的情感和思绪[1]

四、提高口语艺术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指出,风格是体现作品真实性的重要基础,而在阅读教学中,有风格的教学语言才能真正传递文章的思想和美感。对此,教师也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要保证课堂能够渲染学生的情绪和思想。语文阅读能力的积累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积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语言材料的分析上,同时也需要把握好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语言表达的特点。因此,教师应当首先夯实自身的阅读基础,并且要掌握字义和字音,提高文体特征判断的准确性,而且要把握好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特征,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并纠正他们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比较不同题材的文章

[2]

五、开展兴趣式阅读

兴趣式阅读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自觉的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兴趣式阅读因人而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内心开始出发,寻求合适的阅读兴趣,不要过多在意学生的阅读思路和阅读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的进行阅读。高中阶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可以主动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教师要多加表扬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阅读内容。不过,教师不能一点也不限制学生的阅读,要时刻的注意学生的阅读情况,不能让学生阅读不适合自己的内容,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根据学生的一些兴趣爱好,逐渐使得学生养成非常好的阅读习惯,为了以后学生更好的学习。在学生的阅读中,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教材的优势,让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增加阅读内容。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多观察一些身边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充分发挥阅读的重要作用。

、续写文章结尾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续写文章的结尾,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视野。许多文学作品的结尾都是耐人寻味且意义深远的,能够给人以无限的联想和想象,所以,发挥的空间也十分广阔。因此,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把自己的构思添加到作品中,写出自己认为合理且合乎规律的结尾。例如,以《项链》这一篇小说为例,教师应当以马尔踢得知道真相后的反应为切入点,让学生展开实践活动。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随时摘录自己阅读的好文好句,并书写自己的感想和看法,然后定期向教师进行汇报。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笔记在班内进行展示和分享,促进师生交流。

结束语

总的来说,阅读能力的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正因为如此,教师才更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设计出多样性的阅读教学方法,以此来推动学生层次化剖析文章。本文通过兴趣的激发,教学氛围的塑造,生活实际的结合,口语艺术的提升,结尾的续写这几个角度论述了语文阅读教学改善的方法与措施,结合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能力发展现状,并且也尊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颜晓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 山海经:上半月, 2019, 000(005):P.65-65.

[2]张秀.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方法的实践分析[C]// 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