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药物治疗上的认识与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0
/ 2

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药物治疗上的认识与进展

刘婷婷 夏婧仪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作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成人致盲的主要原因,有高发病率和致残率,患者视网膜出现如:水肿、出血及渗液等症状,和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水平下降,并伴有血斑点、黄斑水肿及渗出物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导致血管瘤,是仅次于白内障、青光眼之后,我国第三大致盲性眼病。随着病程的发展,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尽早发现疾病,和及时加以治疗,可降低致盲率,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DR的危害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健康问题。由于DR早期发病隐匿,许多患者在发现DR时,已经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及时有效地给予治疗,对于提高患者视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综述复习相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问题的研究及临床观察。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炎性因子

【引文】 糖尿病是一种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处于长期高水平的血糖状态会造成血管、心脏、神经等出现慢性损害或功能障碍,而DR则是糖尿病微血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国仍然是DR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视网膜组织中微血管出现的闭塞、增殖和渗漏性的病理变化,导致组织缺氧,眼底发生特异性改变病变引起的,多因素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如糖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炎症因子、血管生成因子、血管调节因子等。研究表明,视网膜神经血管长期受损是DR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常运用糖皮质激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激光疗法、玻璃体切割手术等治疗方法,然而,现代医学对早期DR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恢复视网膜神经血管功能障碍。近些年,中医和西医药物在治疗早期DR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叙述如下:

【正文】

1.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DR的防治早期主要以改善微循环药物为主。

1.1羟苯磺酸钙 可通过改善血-视网膜屏障,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凝集、抗氧化、保护血管等作用达到治疗DR的目的。

1.2胰激原酶 有扩张毛细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激活纤溶酶以及促进水钠排泄等作用,已成为防治早期DR的常规用药。

1.3舒洛地特 可改善微血管循环、抗氧化应激、保护视网膜内皮细胞,从而延缓DR的发展。

1.4非诺贝特 具有降脂作用,可通过改善视网膜血管渗漏、白细胞淤积、减少内皮细胞和周边细胞丧失等作用延缓DR的发展。

1.5卡多普利 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缓解视网膜血管痉挛、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是预防和治疗早期DR的有效手段之一。

1.6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VEGF是一种通过低氧诱导方式实现血管新生调节的重要调节性物质,其在视网膜中的含量与缺氧及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而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特征之一,视网膜或视神经新生血管的生长被认为是在缺血时VEGF释放到玻璃体内所致。目前,常采用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由于局部治疗不良反应少,且在保护及改善患者视力方面效果显著,其现已成为中央黄斑的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反复多次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能导致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变、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黄斑区瘢痕形成,亦可能会严重影响视力恢复。因此,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玻璃体内植人剂,其对黄斑水肿有效。虽然抗VEGF药物的临床应用对治疗DR及其所并发的黄斑水肿疗效显著,但仍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例如如何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减少注射次数和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等。

1.7全身药物治疗 对于DR的全身药物治疗,主要药效作用是改善微循环,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1.7.1甲钴胺片 易作用于神经元细胞器,可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

1.7.2羟苯磺酸钙主要是通过降低血管的活性,进而减少微血管的渗漏。

1.7.3复方血栓通可使外周血管灌流量增加,从而达到改善眼底血管循环的目的。

1.8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 眼底激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其属于血管保护类型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视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也就能够对患者的视网膜血液渗出情况进行有效抑制,从而促使血-视网膜屏障能够持续处于稳定状态。与此同时,羟苯磺酸钙能够针对血小板的高凝血状态起到缓解作用,有利于避免患者出现微血栓。总而言之,将羟苯磺酸钙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可以抑制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促使视网膜缺血缺氧的状态以及微循环均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也就能够促使患者的视力得到有效恢复,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中医药治疗进展

2.1血府逐瘀汤 通过血府逐瘀汤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水平,改善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现象,改善机体血糖水平。血府逐瘀汤从药理学机理来说,它从患者血管内部自行疏通阻滞,不会影响视网膜血管,逐渐改善患者视网膜水肿、出血现象,使血管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有研究表明,将血府逐瘀汤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和眼部病变,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

2.2益气滋阴—祛瘀泻浊 “贞莲明目组方”不仅益气滋阴、祛瘀泻浊明目,而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女贞子、墨旱莲代谢通路有多条, 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黄精多糖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可减少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同时具有抗自由基损伤作用,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丹参、枸杞子可以通过调控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相关通路等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多个靶点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益气滋阴、祛瘀泻浊法对治疗早期DR出血、渗出提供了临床思路。

2.3针刺配合中药 中药为党参、黄芪、山药、熟地黄、莪术、生地。针刺选取的穴位可起到通经活络的效果,发挥理气止痛的功效,改善机体气滞血瘀,改善眼区气血,可提高视力水平,改善患者的视力损害情况,促进出血位置的血液得以吸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显著增加。

2.5膏方 膏方属于是一种传统剂型,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阴虚性、气阴两虚型以及阴阳两虚型糖尿病疾病中均有广泛应用,对糖尿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2.6凉血散瘀汤加减联合羟苯磺酸钙 有研究证实,羟苯磺酸钙所具有的激活氧化氮、抗氧化、降低微血管渗透性等特性可有效缓解疾病的进展,同时可使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异常增殖受到抑制,达到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目的,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凉血散瘀汤中存在调节患者体内血糖分泌的物质,能有效改善人体代谢紊乱,达到抑制新生血管及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的效果。凉血散瘀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病变严重程度,提高视力水平,能有效抑制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总结】DR早期发病隐匿,它是一个多因素、病因复杂的疾病,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降低DR的致盲率尤为重要。目前对于DR的治疗处在研究中,无论哪种治疗方案, 都应充分掌握这些适应证,为了更好地控制疾病发展,改善长期预后,一些患者可以考虑综合治疗,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事业的发展,DR的治疗也能从根本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DR患者带来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