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诵读困难原因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2


小学英语诵读困难原因及对策研究

陈丹

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于集镇中心小学 山东省聊城市 252025

摘要: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改善。关键能力是指适应社会,满足职业发展必须具备的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之外的能力,人的一生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一般有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职业能力。在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另外,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也有助于学生适应其他学科学习。基于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教学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诵读能力更有成效,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诵读技巧,提高诵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英语;诵读困难原因;对策研究

引言

英语属于一门语言类学科,朗诵是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只有让学生多读,多说,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但是从当前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来看,学生的朗诵能力并不强,再加上教师并不重视朗诵教学,使得朗诵成为学生最为薄弱的环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应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1提升学生英语诵读能力的方式

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学习英语,主要目的就是让他们在脑神经待开发时就对英文的发音以及思维产生共鸣,而诵读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培养了自身良好的语感,对于学生未来学习英语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想要提升学生的英语诵读能力,还应该重视以下两点:首先,优化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手段。比如说分段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等等,然后引导学生化整为零,直至完全背诵,这样一来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其次,还应该将诵读与理解相结合。相关实践表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记忆比死记硬背要容易得多,并且记忆的效果也相当有效。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带领学生理解全文主旨大意之后,再要求学生进行诵读,这样一来,学生理解了课文知识之后就不会心存太多困惑,并且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2问题分析

2.1发音困难

根据语言迁徙理论,学习者的母语音韵结构会影响外语的音韵结构。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会通过在汉语中寻找相似发音来拼写、记忆单词。中英文差异性的存在导致一些英文发音不能在汉语中找到完全匹配的发音。比如“interesting”,汉语中的相似发音为“因缺斯汀”,二者仍有差距。为了方便记忆而利用母语熟悉单词,就会受到语言负迁移的影响。负迁移同时还影响语调,汉语中“ā”“ᔓǎ”“à”一般没有重读,但英文中存在重读音节,并会随着单词的形式变化。仅根据母语经验,就会造成发音困难。

2.2时态困难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母语原本框架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教师需帮助学生在汉语框架上构建新的英文框架。汉语中体现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只需加入表示时间的副词,不改动其他单词形式。如“我现在在超市”“我昨天在超市”“我明天在超市”。英文中时态转换的体现则是在加入时间副词的基础上,还会改变其他单词的形态。如“Iaminthemarketnow”“Iwasinthemarketyesterday”“Iwillbeinthemarkettomorrow”。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中英文的基础性不同,引导学生结合旧的语言结构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2.3三单运用困难

知识结构框架对于三单运用同样重要。汉语中“我想喝水”“我们想喝水”“他想喝水”,不论主语如何变化,动词形式始终没有变化。但英文“Iwanttodrink”“Wewanttodrink”“Hewantstodrink”,动词形式随主语改变而改变。英文表达中的动词变化,不规则变形和特殊单词,对于母语为中文的小学生来说都是新的知识框架。

3分析在小学英语关键能力培养下的有效英语诵读教学策略

3.1培养学生的英语诵读习惯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英语诵读能力培养重视起来,明白英语诵读不同于简单的认读,还需要学生注重英语发音,注意英语语调,注意英语课文情感。英语诵读对学生的口语发音有较高的要求,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往往缺乏诵读英语的机会,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发音。现在教师可以使用多种诵读方式,锻炼学生的英语发音,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组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英语场景,也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书面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然后互相阅读书中的内容,比较谁读得好。为了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教师除了需要在教学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诵读机会,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之外,针对小学住校学生,还需要在晚自习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诵读,对于走校的学生,教师则需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紧密联系,让学生家长在家中为学生创造英语诵读机会。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家诵读的英语课文录制下来,然后带到学校,与全班学生以及教师进行分享。为了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检验学生的诵读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录制的诵读内容,科学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这些有关培养学生诵读能力的策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课文,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使英语诵读能力的培养更有意义。

3.2注重传授诵读技巧

教师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英语诵读教学中把握教学重点,传授诵读技巧。英语词汇掌握是培养学生诵读能力的基础,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高效地认识、掌握英语词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带有英语词汇的有趣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词汇,然后让学生形成合作小组,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然后在组织学生进行诵读的时候,教师提前对英语课本进行研究,在学生进行诵读之前,设置英语问题,然后,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活动。问题的设置,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还能提高学生诵读的效率。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标记不会读或者读得不够标准的英语单词,然后诵读一遍之后,向教师和同学请教正确读法,然后再对标记出来的单词进行单独朗读,等到都能认识,都能保证正确发音之后,再将原文重新诵读。诵读的关键一点,就在于掌握单词和单词的正确发音,然后再融入自己的情感。同时,通过请教同学,也能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意识。

3.3科学地选择诵读材料

小学英语教材是学生诵读的主要材料,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最好挑选英语教材中趣味性较强的英语课文让学生诵读,译林版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趣味性课文,教师要善于发掘。另外,仅仅以教材课文作为诵读材料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推荐给学生适合阅读的课文书籍。推荐的书籍最好是故事类书籍,有助于吸引学生诵读。这类书籍的诵读也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在班级构建图书角,放上英语阅读书籍和其他学科的书籍,培养学生诵读习惯。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课文诵读的情况,定期组织诵读交流会,让学生互相学习诵读技巧,交流诵读成果等。在互相交流学习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能提高。

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能力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并且认真地指导学生。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强化学生诵读能力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提高自身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郑丽虹.浅谈如何通过新教材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诵读能力[J].校园英语,2016(32).

[2]王芹.关于培养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思考[J].好家长,20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