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浇灌教育之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8
/ 2

用情感浇灌教育之花

黄晓蓉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深雪堂初级中学校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在关于教师的作用和力量的论述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读到这,我心里一亮,原来这就是情感教育的力量。我们面临的现实是许多学生自制力差,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信心,心理素质较为弱化,情绪极易波动 ,逆反心理、闭锁心理均大于其它成长时期。教师要与这一时期的学生处好关系,让学生愉快的接受你的教育,愉快的学习,是一件相当难的事情。我根据自身及自身的教育经历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一、情感教育是爱的教育
思想政治课理论太强,说理较多,有些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很难产生共鸣,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就很正常了。这就需要政治老师抓住学生的情感心理,利用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情感对话。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沔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待学生应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地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产生爱,从而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我在讲教科版八年级上《理解老师》一课时,没有直接进入该课内容的教学,而是创设一些情景,如:(1)上课时,你因头痛趴在桌子上,老师不分青红皂白批评了你;(2)上课时,你因头痛趴在桌子上,老师走过来轻声的询问原因,并问你能坚持吗?下课后再次了解情况,又叮呤你注意身体。(3)你违反了纪律,老师当众狠狠地批评了你,让你无地自容:(4)你违反了纪律,老师私下与你交谈违纪的弊端,让你的自尊心得以维护。针对以上情景,同学们的选择很明确的,理由也是很充分的,这时我把话锋一转,老师和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老师也希望能得到同学们的理解、肯定,尊重,爱;也希望和同学们在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也请同学们能《理解老师》——板书课题,进入新课学习。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能更多地参与,更多地体会对话的平等,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不但利于消除病态的自恋和自大,而且学生会愉快地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行为。

二、情感教育是真诚的教育

虚情假意是人们所憎恨,真情真意是大家都肯定的,老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会知识的真谛并会用于实际生活。我们要让学生真正觉得真诚的可贵,就要在教学中、与学生交往中使其感受到你的真诚,感受到你对他(她 )的真挚的情感。学生就会不由之主的喜欢上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完成你这科的作业。真诚的对待你,打心眼的感激你。我从学校出来到现在一直从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因为我曾经也是学困生,看过许多白眼,受到不少的轻视,心里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尊重、鼓励,但在那个年代几乎是奢望。因此我不希望我的学生和我一样受到精神上的轻视与打击,我尽自己的努力去维护他们的心灵,虽也有无奈,但终究有开花结果的。一次,我的搭班班主任对我说:“班上有两男生上语文课时写政治作业(因为学生学习时间长,任务重,加上政治课被视为豆芽课,学生的其他时间几乎全花在主科上),课后被请到办公室问话,为什么其他科的作业你们都不做,却要完成政治作业?学生说‘我喜欢做政治作业,因为黄老师尊重我们,把我们当人看’。这位班主任又说:“之前有些同事说你书教的差劲,看来你是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啊!你能得到学困生的肯定,喜欢上你的课,这就是教育的成效。”谁都不知道,这几句话对当时处以事业低谷的我来说,就是一剂救治几近崩溃的心灵的良药,也让我明白:教学生,老师不一定要让学生怕(我们四川人说的歪)。只要能让学生喜欢,哪怕你就是一个温柔可欺的老师,你只要真心、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时间会让学生感觉到你的好,自然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

我也曾因一个老师的好(二十多年过去,我仍记得刘恒祥老师,他没因我是从慢班去的,而看不起我,给予我的更多地是关心,鼓励,)努力学习,后来顺利的考上高中。这种好是我一生的财富,也成为我教师生涯的信条之一。我现在也教平行班(学困生班),也坚持这一信条,他们也许没学到很多书本知识,但他们能与我友好相处并尽力去学习,甚至有几个还坚持到中考都在学习(我进教室第一节课就说过:只要班上还有一个人听,我就坚持讲,除非他们全放弃,我就不讲课,但我心里决定通过讲其他的东西,让他们明白书本以外的一些知识道理),我想我没放弃他(她)们也许是他(她)们坚持到最后的原因之一吧!是我用真诚感动了他(她)们吧!

三、情感教育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

法律的作用是强制性,惩罚的作用是短暂的,有时也是无效的,表面的服从下也许潜藏着下一次爆发的危机,这种危机将带来的后果是谁都无法预料的,1999年,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徐力,因不堪忍受来自学习和家长的巨大压力,用榔头将母亲活活打死。校园里发生了不少学生报复老师的事件。报复手段通常是:将老师车漆划花;在老师车子上吐痰;深夜砸碎老师的窗玻璃;或伙同坏人偷窃老师的财物;多年前我无意中看到的一则报道,至今仍记忆犹新,一学生高中毕业后因记恨将老师及老师的女儿残忍的杀害。听到这种种信息,你除了震惊之外,是否深思?现在的一些学生为什么如此恩将仇报?试想,哪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女,哪个老师不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我们在悲叹学生的不理智之余,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教育子女或学生,是不是更应该注重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应该尊重学生,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不要将个人事业的得失完全寄托在学生身上,最近又看了一遍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身为名校的教授校长是如何逼死优秀的儿子的、逼疯学生的,又是怎样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地球上的星星》中一个临时老师怎样让一个几乎被所有老师和父亲放弃的孩子,找回自信,找回自尊,赢得别人的肯定与尊重。看了这两部电影,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感触更深,扪心自问差得太远了。学生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应尊重,这种尊重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引导。当然这种引导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是对每个学生都起作用,但老师你别忘了,你不是神,你不可能教好所有的学生,你只要竭尽所能就好。你的学生不应只从你那学到书本知识,他还可以也应该从你那学到鼓励、平等、尊重、理解、宽容、真诚、信任,这些是用钱买不到的,光靠书本学不到的,它是一种切身的情感体验,是在你的潜移默化中形成,它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岁月的磨砺。这一种教育的力量也是潜移默化的。

在此,我将再次引用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沔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若不爱自己的学生,而仅把学生当作自己谋取名利的工具,即使学生的成绩再好,我也不认为是成功的教育。要不然怎么会出现“清华投毒案”、“复旦投毒案”;怎么会让人们对现在的教育质疑,对当下的教育制度质疑,对老师的职业道德质疑。老师:请爱我们的学生,就像爱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让我们的爱如涓涓细流滋润他们的心田,温暖她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孤独无依或彷徨失措是能得到指引,不致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