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组织分层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高中数学组织分层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尹海燕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第四中学 湖南 娄底 417000

摘要:分层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划分学生的层次结构来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注重学生自身的认知状态,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让学生更容易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高中数学老师积极组织分级教学和指导活动,以鼓励学生实现异步增长,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建立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并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做好适当的准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为了鼓励高中生在数学课上实现自主探究,教师必须实行分层教学法。因为长期的单一化教学活动已经证明,这种集成的教学法并不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也不断加深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损害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组织分级教学指导活动,注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使他们实现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我认知规律学习数学。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保护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鼓励所有人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

  1. 划分学生层次结构,体现分层指导思想 

划分学生等级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必要先决条件,因为分层教学法本身的实施必须取决于学生分层的结果。否则,很难再课程中发挥出分层教学的效果,并且教师也无法实现分层指导。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掌握和学生水平划分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分级教育活动的教学质量。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必须全面分析学生的认知特征,学习能力,思维水平和其他素养水平,以便为学生的异步成长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此合理的针对学生划分层次,推动学生在现阶段下的有效发展。

例如,为了全面分析学生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日常实际表现来编撰班级学生学习档案,并将其表现记录在内,这样教师添加了可以反映学 生数学能力水平的有效数据,对学业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能够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更加主动。通过对学业状况的定性+定量分析,课程中的学生可以大概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基本上属于缺乏数学学习专业知识,并且数学测试的整体认知能力不令人满意。对于中等层级的学生而言,这些学生通常很认真,但没有扎实的基础,总体认知水平是较为基础的,第三级是高层级的,这意味着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探究能力,并具有足够的数学知识来支撑学生的学习。

  1. 制订梯级课时目标,体现因材施教理念 

在正常情况下,高中数学老师会根据一个学期的长期知识教学目标习惯性地安排课程活动,因此老师更加关注学生能否根据他们的教育进度完成知识转移任务。所以会出现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跟上教师教学进度的问题,并且很难独立建立数学知识体系 。根据分层教学模式,高中数学老师设计清晰的课堂时间分配,以指导学生并帮助学生制定数学学习计划,并通过分层课堂时间分配指导学生学习数学。使学生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这样,更多的学生可以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能够让学生在课程中对于只是内容进行更加积极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指数函数”这一节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逐步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列出基于实际问题的指数方程,并正确理解指数函数的解析公式和概念定义。根据以往的函数学习经验,绘制具有数形组合的指数函数图像,分析指数函数的特征,并通过表格显示指数函数的特征。使用指数函数定义,特征和图像积累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三个教学目标是循序渐进的,每个学生都应积极思考,努力工作,并尽最大努力突破课堂学习任务。教师可以了解各个级别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提供数学辅导,以此能够实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

  1. 完善分层作业结构,实现因人而异指导 

数学作业旨在证明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找到学生对于当前知识存在的误区。我们都知道,每一节课程的难度是不同的,并且只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学生就可以轻松地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违反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规律,则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否则他们将不再能够展示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且自然不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应设计分层作业,以解决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以此实现学生在现阶段下对于课程知识内容的有效学习。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的时候,需要能够客观分析各个级别学生的认知需求,使高中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基础阶段下的学生更适合于简单的练习,对逻辑思维的要求较低。中等能力的学生需要能够进行独立逻辑思维的练习,虽然这是一种高水平的练习,但是总难度不应该太高,问题也不应太复杂。 最后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自行解决开放式练习,从而可以进一步扩展他们的数学和智力思维能力,并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实现对于知识内容的有效学习。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组织分级教学指导活动,注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使他们实现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我认知规律学习数学。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保护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鼓励所有人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罗胜.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2. 裴小芳.高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