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幼儿分享教育新视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探析幼儿分享教育新视野

禹梅

新疆伊犁州霍城县三道河乡中心幼儿园 新疆 霍城 835200

  摘要:分享是一种美德,让幼儿学会分享不仅能够让幼儿在生活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还能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本文以幼儿教育中的分享教育作为主要的分析和论述对象,针对当下幼儿在园内的表现,老师们需要不间断地向孩子们强调分享的重要意义,增强幼儿的分享意识和教育手段的多元化,为幼儿树立榜样,培养幼儿分享意识,从而能够更好地产生相应的教学影响,提升幼儿们的学习素养,健全幼儿的内在人格,让幼儿们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自己的同伴分享,促使幼儿们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分享教育;教学方法

  对于幼儿而言,懂得分享是一门必修课,然而真正想要学好这门必修课却并不容易。现如今每个家庭中,3—6岁的幼儿都是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纵使不能够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然而自己在生活中的具体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在自我满足的同时,幼儿们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很难树立分享意识,做到与自己身边的人分享自己所得。因此幼儿教师们应注重培养幼儿学会分享的品德,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一、 在幼儿中开展分享教育的重要性

  (一) 幼儿的人格特征分析

  本文所论述的幼儿其年龄大多处于3到6岁,又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性格是比较“唯我独尊”的,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在平日的生活和学习中,总是希望所有的优厚资源如玩具,都能够为自己所享有,一旦发现自己的身边有小朋友和自己分享某种东西的话,就会感到很难接受。在这个时候,就容易引发与众人的争端。所以,教师们在教学时针对大多幼儿的这种普遍现象需尽早培养幼儿们的分享意识,创设一个良好的分享环境,让幼儿们在分享中健康成长。

  (二) 开展分享教育的重要性

  分享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美德,也是一个人能够在道德上立得住的重要依傍。历史上许多有着重要作为的人,都是有着很强的分享意识的人。例如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作为镭的发现者,没有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自己谋私利,却将自己历尽千辛万苦所得到的成果分享给了众人,自己甘于贫贱。这不仅体现了她伟大的科学才能,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她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品格。幼儿们未必能够在日后做出如此伟大的事业,然而却应该积极做好自己身边的事,成为一个与人为善、以邻为伴的人,能够与自己的同学好好相处,懂得分享。

  (三) 当下幼儿分享教育现状

  在当下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们以极大的爱与关怀来辅助孩子们,使其能够在爱与关怀的簇拥下,朝气蓬勃地快乐成长每一天。然而分享教育的开展却是有很大的难度。幼儿教师开展的分享教育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和寻求可操作的策略来建立幼儿的分享行为,培养幼儿的分享习惯。

  二、 如何在幼儿教学中开辟分享教育新视野

  (一) 通过分享游戏活动推进分享教育

  有道是: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有能够广泛地开展实践类的教学活动,才能够真正使得幼儿们将相应的道理容纳于心中,才能够真正使得自己获得真正的发展与提高,也才能够真正将分享教育落到实处。对于教师而言,教师们要想获得良好的分享教学成果,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分享游戏活动来实现。例如开设一些趣味活动,像是“两人三脚跑”“滚皮球”等等,只有幼儿和幼儿同伴能够精诚团结、齐心协力,才能够真正在比赛中获得佳绩,让幼儿们在分享协作中体会到快乐。在获得佳绩之后,教师让幼儿将所得到的奖品与自己的伙伴、队友进行分享,教师也应该注意点拨幼儿,让幼儿明白成功是由分享所得,因为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不能够没有自己的搭档的全力配合。教师们要让幼儿们懂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结协作分享精神。

  (二) 家园协作,故事讲座推进精神分享教育

  幼儿良好分享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教师和家长在对幼儿进行物质分享教育的同时也应注重精神教育分享。如喜欢听故事是幼儿们的天性,很多幼儿都愿意在睡前听父母给自己讲故事,才能够欣然入睡,父母在给幼儿讲故事时可以将与分享的美德灌输给幼儿。老师们可以将分享教育融入故事讲座之中,由此能够达成“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例如老师们可以将脍炙人口的“孔融让梨”分享给孩子们,在孩子们已经懂得了这个故事后,再让孩子们结合这个故事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并能懂得自己应该如何在日后和自己的同伴进行分享,从而能够使得自己得到人格上的进步。平时家长应鼓励并支持幼儿把玩具、食品带到幼儿园,和其他幼儿一起分享,潜移默化让幼儿养成分享的习惯,体会分享的快乐。

  (三) 通过评比活动,树立榜样,推动分享教育

  分享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还是人在社交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有舍才有得,舍得文化和分享已不谋而合。但很多幼儿能知其然却未必能够知其所以然,而且并不是每一个懂得分享的孩子都能够将分享这种美德落到实处。所以老师们还是应该在教学手段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梳理,从而使得孩子们能够真正懂得如何分享。教师应该给幼儿树立榜样,幼儿会潜意识的模仿榜样的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言传身教,给幼儿认真讲解分享的意义,并用实际行动让幼儿直观体会分享的快乐。例如老师们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小孔融之星”的评比活动,在为期三个月的活动期间内,让孩子们懂得分享、懂得与他人友好相处,最后请全班同学开展投票选举,选出一位“小孔融之星”,让其他幼儿向其学习,创设一种分享快乐的氛围。

  (四) 开展分享教育的注意事项

  老师在幼儿园向幼儿们推行分享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度的原则,唯有懂得适度和分寸,才能够使得自己的教學取得实效,也才能够使得孩子们懂得如何分享,同时又不至于起到反效果。孩子们不能够明白事理,更要注意将自己所得到的事理落实到行动中去,以身作则,知行合一。

  三、 结束语

  本文以幼儿分享教育作为主要的论述和分析对象,建议教师们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帮助幼儿认识分享行为,让幼儿学会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可以通过分享游戏活动助力分享教育;家园协作,故事讲座推进精神分享教育;通过评比活动,树立榜样,推动分享教育;让幼儿成为一个善于分享、懂得分享、快乐的人。

  参考文献:

  [1]王玲,陈友庆.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J].现代幼教,2007(1).

  [2]刘晶波.“我的!”“我的!”[J].幼儿教育(家教版),2010(5).

  [3]徐鸿.幼儿分享行为中的“伪分享”[J].教育导刊(幼教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