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5
/ 1

跨学科融合教学初探

齐欢 刘泽容

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 重庆 江津 402284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新课改的推进,单一学科教学中出现的跨学科知识交叉已不可避免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突破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日益成为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笔结合自己一线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经验并大家分享,以期共勉。

关键词:跨学科 融合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跨学科融合教学近年来在全国许多省市学校中广泛开展,教师的参与度很高,教学热情也十分高涨。跨学科融合教学概念是由美国教育学专家舒梅克在1989年提出,他认为现代教学将跨越学科的界限,把课程的各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学科之间有意义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简而言之,跨学科教学是以某一学科教学目标为中心,利用相关关联学科进行辅助加工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实现中心学科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何打破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是一件令一线生物教师颇为关注的重大事情。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同行们分享相关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心得体会。

以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中运动系统相关知识为例。人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在动物的各种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的收缩力是运动的动力。这一知识点对初一的学生来讲相当陌生和抽象,非常难于理解。人的运动整个过程涉及物理上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而物理在整个初中教学中在初二才开设课程,因此物理上力学知识的欠缺,导致了生物学科中相关联知识教师教学难度的增加。由于本人所任教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生源以农村学生为主。如何列举杠杆原理的教学案列来辅助本节教学难点成为一大难题。在以往物理学教学案例中,多数物理教师喜欢列举起重机和天平秤的例子来进行杠杆原理的介绍,但是农村地区的学生绝大多数对起重机和天平秤并没有接触过,不能形成很好的直观映像。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道具成了放在笔者面前的一大困扰。经过多方探求,笔者选取了农贸市场上最常见的老式杆秤。农村地区的学生对这种称量用具比较熟悉,教师讲解起来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在课堂上老师直接展示老式杆秤,现场称取一些小物品进行直观教学。然后对老式杆秤的结构及对应功能进行讲解,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老式杆秤的各个结构分别对应人的运动系统的哪个部位,从而推出骨、关节、骨骼肌三者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实现生物与物理两个学科的融合教学。经过各类班级的上课效果比较,绝大多数同学均能答出以下结论:老式杆秤的长杆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长骨;前方的吊环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支点;秤砣的重力相当于运动系统中骨骼肌的收缩力。这种跨学科的的类比教学方式,就非常好的融合了两个学科的交叉知识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学科中不少成语也蕴含着丰富的生物知识。我们在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为例。这句成语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正谏》,它的意思是: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本成语中描绘了三种动物,分别是蝉、螳螂以及黄雀,他们三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也就是初中生物学生态系统知识板块中生物种间关系中的捕食关系。不少同学给出的食物链为蝉→螳螂→黄雀。这种答案是错误的,因为任何一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虽然上述成语中只描写了三种动物,但是该成语中隐藏的植物,学生没有仔细体会,故而给错了答案。本题正确的食物链应为树叶(或树木)→蝉→螳螂→黄雀。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加强生物上动植物的基本知识,在讲解相应古诗词或成语时,给学生拓展相关的额生物学常识,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为跨学科融合教学创造条件。

跨学科融合教学需要以一个学科的内容为中心,这也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核心目标。在教学策略选择时,教师要关注核心目标的完成度,不能因为融合教学而偏离了核心目标的达成。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新课改下教师的必备专业技能之一,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方式。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胜采,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 吕扬帆;语文教科书中生物知识指瑕与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