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上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3
/ 2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上的应用

李林蔚

西北政法大学 :西安市 : 710199

摘要:现代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有很大冲击,我们的城市与建筑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本文通过对苏州博物馆新馆,西安市行政中心,深圳万科第五园等建筑的分析,阐述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上的应用,对传统建筑设计手法的继承与创新进行了论述,倡导当代建筑师对传统建筑设计手法进行关注与研究。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 设计手法 现代建筑

在文化趋同和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生活逐步提高,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我国城市、建筑受现代主义的影响,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在建筑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民族性与地域性均在缺失。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手法具有很多优势,且传统建筑符号具有可视性,传统建筑设计手法的传承对于发扬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的特点是以相对独立的单体建筑为单元,由连廊和院落相连通,组成宏伟庞大的建筑群,讲究建筑群体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其艺术表达和设计手法不仅表现在单体建筑上,更体现在整个群体建筑序列中。

  1. 建筑单体设计手法的应用

中国传统建筑单体多为木结构体系,榫卯连接,以“间”的形式出现,形成独栋建筑,其设计手法及单体差异往往表现在建筑细部上,如屋顶形式,挑檐方式,建筑雕花、建筑绘画、窗棂花纹等细节上。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主要吸取其细部样式作为建筑符号应用于现代建筑上。如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将传统建筑的坡屋顶和开窗形式进行抽象、简化,应用于苏博建筑群中,以现代的方式表达出了传统建筑,以新的形式完美的融于传统园林建筑中。许多高层建筑也是通过将中国传统建筑窗棂元素抽象简化应用于现代建筑中,形成现代新中式风格,在建筑立面上很好地继承与发扬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1. 传统建筑平面布局手法的应用

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方式主要有两种,轴线对称布局方式和院落式空间布局方式。我国传统建筑受“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空间布局多讲究中轴对称,尤其是官式建筑,如故宫、孔庙等都严格遵照中轴对称,只有在园林建筑中为增强园子的趣味性,会采用不对称的平面布局,但这种不对称的平面布局也是在整体对称的布局框架内进行的。院落式空间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房间通过连廊相连,连廊房间围合成院,将室外空间圈入室内空间中,同时也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在园内点缀有亭、轩、厅等建筑或粉墙,还以树木、假山、池水、墙垣等建筑小品分割空间。赵元超大师设计的西安行政中心建筑就完美地诠释了这两种传统建筑平面布局手法的应用,西安行政中心作为政府类建筑,采用了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形式,主办公楼位于轴线正中,周围底层建筑围合成院落对称布局,形成中轴对称的院落式的园林建筑,主办公楼建筑格调简约大气,不仅有政府类建筑的威严,又有庭院式园林建筑的灵动与亲民,不仅完美诠释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感,而且还是一个高效集约的现代建筑群体,很好地传承了西安古城的文化。

  1. 传统建筑造景手法的应用

建筑的美不仅靠其单体设计,更重要的是群体与环境的交相辉映,中国传统的建筑空间也深受中国传统绘画、书法以及诗词意境文化的影响,十分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呼应,讲求意境氛围。因此我国传统建筑有着丰富的造景手法,如对景、框景、借景、隔景、留白等。贝聿铭大师在苏博新馆中就应用了许多园林造景手法,如展厅玻璃后分别种植安吉竹和刚竹相对成景,统一而又不失变化,富有禅意;将苏州园林中传统花窗简化成为简单的菱形、海棠形,六方式漏窗形成框景,体现“尺幅窗,无心画”的意境;主庭院北部的“片石假山”借拙政园之白墙作画,形成借景;主庭院池中有直线曲线交叉形成的石桥通往水中亭,石桥曲折迤逦,起到隔景作用,使园景更觉深远;大师在设计中有意缩小了新馆的建筑面积,而留出了一大片的庭院和水塘,这与中国画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减少了现代建筑的压迫感,增加了建筑的灵气,形成院落与建筑物之间的虚实对照,这种虚实相间的空间构成手法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有无相生”的一种体现,这种留白的建筑创作,让观者充满无限遐想。再如深圳万科第五园的原创现代中式住宅,在整体规划设计上,通过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了现代手法的演绎,让天井、前庭后院重现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传统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与探索,整个项目给人以一种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第五园在照壁、山墙、冷巷、天井、前庭、后院、廊架、水竹环绕、粉墙黛瓦上的应用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造景手法,十分讲究,可谓现代住宅建筑中造景之典范。在现代建筑中应用这些造景手法能够形成别致、典雅的建筑空间,打破现代建筑的压抑感,提升空间的开放性与趣味性。

文化传承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建筑理论体系的建成也有重要意义,虽然现代建筑体系对我国传统建筑有很大冲击,但一直以来无论是我国老一辈建筑大师还是新一代年轻建筑师,都致力将我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融合。传统建筑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精神的陶冶都有重要作用。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传统建筑文化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建筑的影响都非常巨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建筑文化对于各个时期的建筑构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如何处理好现代建筑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成为当代的建筑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传统建筑设计手法是传统建筑文化中最具有生机活力的一部分,值得当代建筑师们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将其与现代建筑设计相融合,令我国当代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程诗帆,郭友南.苏州博物馆新馆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J].设计,2019,32(07):104-105.

[2]李杰.一个建筑师的西行漫记”——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赵元超[J].中国勘察设计,2017(05):40-45.

[4]黄坤银,龙洋,贾凡.论批判性地域建筑的特征——以深圳万科第五园建筑为例解析[J].城市建筑,2012(15):8-9.

[5]陈磊.建筑中传统与现代结合手法研究——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探究对象[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1,25(0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