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3
/ 2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张敏

安徽省凤阳县实验中学 233100

摘要:初中美术课程以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为主,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看到一幅作品时既能欣赏又能给出独到的评价和赞扬。美术鉴赏成为初中课业的重要形式,不断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美术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美术教学中的互动环节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借鉴,使交流不再仅仅局限于技能技巧的层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文化的认知水平。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手法已经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美术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与创新以往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采取先学后教、教后强化训练的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高教学效率。

1 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学生在艺术鉴赏中要慢慢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义。由于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包含的要义。因而,这是非常缓慢的接受过程。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待事情往往缺乏耐心。教师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作品进行赏析,只会让学生丧失欣赏艺术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的作用。比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园林时,教师可以寻找合适的视频素材进行播放,用不同形式进行赏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初中生的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很大。初中是学生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三观”初步形成的阶段。美术教学既包含了理性的一面,又有感性的因素,既有脑力又有体力的特点。这些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学生如果长期处于一种高强度的学习模式下,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甚至厌学,造成不良影响。这时,美术鉴赏就发挥了它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美、享受美带来的愉悦。这一过程既让学生放松了身心,又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因而,美术鉴赏能让学生放平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确保身心健康发展。

2 培养措施

2.1 培养学生对美术基础的认知与实践能力

初中美术的教学目标与专业美术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追求的教学价值也不同。初中美术的教学目标及追求的价值在于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常识,掌握简单的绘画技法,学会在绘画中尝试不同的技法。因此,初中美术教学要有足够的课时保障,从而通过教学训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要注重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运用示范视频、名家纪录片、名作欣赏视频等。此外,美术教学要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相联系。教师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精简、转变、模拟等相关处理,使训练与学生的能力相吻合,使美术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如,在教学《独树一帜的中国画》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技法问题,随后进行分解式示范,并评价学生的技法运用情况,评价可以贯穿中国画笔墨技法的运用。教师应重点讲解临摹作品中所需技法的重点、要点,激发学生再次尝试绘画的欲望。

2.2 指导学生掌握国画欣赏技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初中美术教师越来越关注国画欣赏课程,并在课程安排方面有所创新。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国画欣赏技巧,在国画欣赏过程中难以获得较大的突破。这就需要教师在技巧引导上加大力度,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让学生捕捉国画的独到之处。学生欣赏国画作品,不仅需要观察和鉴赏画面,而且需要运用技巧分析其中的内容与内涵。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国画的不同部分,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传授一定的鉴赏技巧。一是欣赏画工。画工是画面形象,一幅国画作品的质量主要是通过画工体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注意欣赏画家的绘画功力,分析其对线条、笔墨的运用,发现作品的独到之处。二是欣赏书法。国画与西方的油画等作品不同,画家往往会在绘画过程当中加入一定的诗句,这些诗句常常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国画中的书法质量会在整体上影响整个作品的质量。三是欣赏印章。国画作品上往往会有画家的印玺,或者是题字、题词者的私章,这实际上也是国画欣赏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学生可以细细品味印章的印文、雕工、位置等,发现其中独特的审美安排。

2.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在课堂鉴赏导学环节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因为初中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自学能力也很强。教师如果采用“一讲到底”的授课方式就会使学生出现厌倦心理。美术鉴赏课不能成为教师的讲授课,而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主导者。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最后的晚餐”鉴赏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思考作品的构图以及画中人物的神态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娟.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教学[J].艺术科技,2017(5):191.

[2] 陈肖敏.关于初中美术教学问题的探讨[J].教师,2015(3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