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大庆外国语学校“教师提靓工程”改进行动计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2
/ 5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大庆外国语学校“教师提靓工程”改进行动计划

赵立军

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

大庆外国语学校始建于1999年8月,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公办外国语学校。2006年加入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2008年晋升为全国第26家“合格外国语学校”。先后荣获黑龙江省中小学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科研兴教示范校、中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校、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基点校、全国“小小实验家”培养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2011年,在创业城异地新建,独立办学,形成了一所集小学、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为一体的国际化生态园林式现代高端学府。主校区占地面积1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2万平方米;附属小学占地面积3.78公顷,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采用哥特式的建筑风格,与创业城的异域风情式设计完美融合,远离喧嚣, 宁静致远。

目前,学校四个教学部共有教师305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12人,本科以上学历283人,既有一批享誉省市的名师大家,引领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更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新秀辛勤工作在一线岗位,为学校高起点办学、高质量育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创建以来,已然形成了外语专长、拓展课程、高效课堂、多元升学等构成的特色体系。着力打造英语品牌特色课程,在大庆市首开特色拓展型课程,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建国际部搭建国际升学渠道。学校高三毕业生中,谢嘉雯、于天奇、张钊鸣、项泽铭等多名学生考入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世界顶尖大学;杨宇初、韩松历、张轩齐、游梓巍、李贤哲、郑甫、南亚、焦显杰、腾飞、董先启等众多学子考入北大、清华、人大、浙大、中科大等国内名牌大学。学校已经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同文国际教育优质生源基地。

  1. 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

  1. 现状分析

大庆外国语学校2013年完成领导团队组建,建校时间较短,在原有初中规模的基础上组建高中和小学,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有待提高。当前大庆市内有十三所省级示范性中学,教育格局相对成熟,优质生源直接锁定老牌名校。作为公办外国语学校,缺失招生政策和资金扶持,学校特色化办学陷入瓶颈。历经几年卓绝打拼,学校虽跻身一流名校,等同省级示范性高中管理,但与有几十年办学积淀的老校相比,学校正处于高位发展的“高原期”。

  1. 问题表现

一是办学预期与社会认可度不同步。学校2011年分开独立,从名校中调取一部分优质师资,政府投入巨资兴建,建校元老对学校予以过高发展期待。但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从零起步,需要适应社会循序渐进接受并认可的过程。学校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和环境配套,却缺少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牢固的社会基础。

二是学区招生和教育新贵追求不匹配。1999到2011年期间,外国语学校虽只有初中层次,但享受招生政策扶持,面向全市选拔招生,只有10%的录取率,且收取高额学费,学校行走的是精英教育和贵族路线,独立办学后,所属初中小学实施学区化管理,教育对象改变,导致培养模式和学校文化的整体调整,小初高统一管理与文化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

三是学校整体发展过快与优质师资配比不协调。2013年,学校异地搬迁后,发展进入正轨且良性循环。四年时间内,小学从零到师生千人,初中从每个年级4个行政班到现在12个班级,高中部从零到目前36个行政班,在校生从一千不足到当前的近五千人。学校的良好历史基础和现行管理模式得到了周边地区的高度认可,义务教育生源极度扩展。教师是学校的发展命脉,学校在编教师实现了三倍的自然增长,但优质师资严重短缺。学校在编教师305人,实际缺编近70人,由外聘教师补充。高级教师中50周岁以上占65%,毕业五年内教师近百人。学历全员达标,但队伍中缺少大师级人物,教师年龄分布严重失衡,教师梯队建设断层。

(三)制约因素

一是政策因素。外国语学校的转型发展恰逢招生政策改革,带来小初高培养模式的义务教育阶段优质生源数量锐减,学校一方面面对义务教育开展全人培养,一方面立足优质高中致力提升教育质量。招生政策的调整带来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的适时动态调整。学校教学力量和管理力量分层化实施,人力与物力空前紧张。

二是环境因素。新建学校一部分处于90年代初期的老化小区,油田所属企业职工大部分搬迁至中心区域,一部分属于油田会战小区,居民大多是第一代油田会战元老。学校周边环境的教育氛围相对滞后,学区所属有一部分生源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时间和力量薄弱。

三是观念因素。在教育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们的整体学习意识相对淡薄,资深教师思想固有僵化,年轻教师盲目发展需要引领。此外,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将教育工作当做事业努力经营的教师比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随波逐流式的教书匠。在教师队伍迅速扩大后实现意识的根本转变,能力的整体提升,文化的统一融合是推动学校高位发展的根本要务。

四是时间因素。建校时间短暂,发展重点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确立,发展特色需要在推进中形成稳定,发展模式需要在实施中健全完善。教育的本质功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了上交最完美的教育答卷,只有缩短探索期,缩短成长期,缩短认可期,缩短成熟期,学校才能驶入高位发展的快车道。

  1. 改革领域主要工作和行动措施

  1. 核心问题

实现学校高位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素质整体提升。改进工作重点是解决优质师资比率偏少,强化自身造血功能,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打造带有学校标识的独特魅力。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作风过硬本领高强务实创新的教师团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关乎学校未来发展的“教师提靓工程”。

  1. 基本思路

一是“我为学校建言献策”,实现舆论先行。广开言路,群策群力,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建言献策热潮,让教职员参与学校发展研讨,商榷总体发展规划,使得每一项策略都贴近民生,每一种变革都关乎成长,每一项举措都为尊严而战。使推进发展来源于群众,作用于群众,既守望大地更仰望星空。

二是“坚持一盘棋思想”,实现整体攻关。紧紧围绕两条主线,年级组和教研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充分考量团队整体作战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集体发展战略,以年级组突出管理能力,以教研组突显业务水平,两线并行,集体攻关。

三是“人人都是一面旗”,实现个人提靓。定目标、压担子、给舞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一师一标准,一师一考核。制定个人成长规划路线图,人人出手过得硬,人人都是扛旗手。形成学科大师,争取在区域内的学科话语权。

  1. 发展目标

一年变小样,三年大变样。在师德师风建设上树立品牌,在专业发展高度上形成优势,在课程开发推广上彰显特色,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实现突破。

建设“三个一流”:建设硬实力,教师发展硬件环境一流;建设软实力,队伍文化建设一流;建设真实力,教研科研能力一流。

形成“三个率先”:在高考改革的规划、策略、推进和效能上率先;在智慧课堂的开发、生成、推广和经验上率先;在特色学科的建设、指导、领域和层次上率先。

力争“三个突破”:在优秀毕业生数量上突破;在优秀教师占比上突破;在名师数量和影响力上突破。

  1. 推进原则

一是师夷长技和因地制宜相结合原则。遵循教育规律,总结培训经验和成果。充分认识和论证教师队伍现状和潜能,有的放矢推进教师提靓工程。

二是统筹规划和循序渐进相结合原则。既关注学校总体工作布局,又坚持分步实施策略。做到发展目标规划到位,典型引路宣传到位;规范动作执行到位;上挂横联培训到位;家校联动拓展到位;评价检测验收到位;成果使用推广到位。

三是重点突破和点面同步相结合原则。确立发展时间表;形成改革计划书;落实推进任务单。依据不同工作任务的差异,在有些工作上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而在有些项目上则可努力做到“跨越发展”,包括发展水平的跨越、发展进程的跨越、发展策略的跨越。坚持难点集中攻坚,重点长期推动,以点带面,均衡发展。

  1. 阶段重点

第一阶段:人人立项,确定发展时间表。

系统规划时间表:从2018年1月起,学校小初高三部和相关业务科室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涵盖教师发展的各领域各条块,在学校宏观把控上找准方向。

整章建制时间表:根据改革规划制定配套方案、制度、细则、办法。每一项举措的出台在研讨基础上产生,使得教师既是制度的制定者,更是制度的践行者。

重点项目推进表:要在2018年形成和确定重点项目和改革要点,坚持增加项目不增加压力的原则,要具备传承性和创新性,要充分诠释和助推提靓工程思想内核。

验收考核时间表:坚持凡规划必有实施,凡实施必有检查的原则。坚持常规动作随机抽查,重点项目集中检查,个人成长阶段检查,团队发展年度检查。

第二阶段:人人答题,落实改革计划书。

形成人人争优的发展氛围。在集体发动的同时,充分调动个人成才积极性。有明确个人发展诉求,有典型个人发展规划,有清晰的个人发展脉络,有严格个人发展约束。

形成链条清晰的管理模式。坚持学校——各部——年级组——教师的行政管理模式,坚持分管领导——职能处室——教研组——教师的业务管理模式。交叉并行,有效联合。

形成有序推进的创建文化。将规划刻在日程里,将发展融进血液里,将推进印在脑海里,将评价写进生命里。使创建工作紧张有序,形成和丰富为特有文化。

形成总结评价的激励机制。坚持量化考核,奖罚并举。以典型人物激励人,以先进思想引导人,以创新做法推动人,以成功经验选树人。

第三阶段:人人交卷,验收推进任务单。

依据规划看成长。看规划进行了多少,完成了多少,创新了多少,增添了多少。以此开启新的规划。

依据标准看提高。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看是否完成既定项目,看是否超越恒定指标,看是否增添创新要素。

依据目标看效能。整体团队看执行,项目建设看效果,专业成长看幅度,培训层面看深度。

依据成果看水平。看成果形成深度,看成果推广力度,看成果影响广度,看成果作用强度。

  1. 主要内容

——落实“三个达标”:使大庆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稳居示范性高中第一序列;使大庆外国语学校(初中部)雄踞市内义务教育龙头位置;使大庆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挺进一流示范小学行列。

——打造“三个品牌”:坚持学科特色,放大区域优势,打造外语特色品牌;坚持课程特色,形成比较优势,打造拓展课程品牌;坚持培优特色,突显特长优势,打造自主招生品牌。

——拓展“三个领域”:拓展跨国衔接、跨区辐射的崭新办学空间;拓展横向联合、优势互补的有效研究机构;拓展牵动社区、服务社会的多种公益平台。

——实现“三个创新”:围绕学校发展的客观实际实现使用人才方式的创新;针对学生成才的现实需求实现培育人才渠道的创新;根据师生成长的具体状况实现推举人才平台的创新。

——着眼“三个推进”:着眼内涵注重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策略;着眼多元注重创新,推进学生评价体系深度实施;着眼长远注重创新,推进学校制度文化系统规范。

——推动“三个规范”:在学生基本行为上规范,形成庆外之印;在教师常规教学上规范,锻造庆外之能;在艺体特长培养上规范,突显庆外之长。

  1. 具体措施

1.塑造为人师表师德高尚的教师形象。以大庆精神和铁人塑魂,开展师德主题教育,严格落实省市下发的师德禁令,让教师守得住净土,安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做道德教育的楷模,做时代发展的良师。

2.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强化名师超常规培养,建立名优教师发展激励机制;搭建骨干教师梯队并采取动态管理办法,支持著书立说;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优化校本专业发展模式,建设学习型组织。

3.建立大数据平台完善顶层设计。即日入手先行确定高考改革需要的排课系统、考核评价、常规管理、信息发布等平台设计,完善校园大数据前期准备,提供改革发展的硬件支撑。

4.积极探索走班选课授课模式。分三步实施:一是政策宣讲到位。通过专家讲座和主题培训的方式,使新高考改革思想落地。二是走班计划推进到位。2018年高一上学期行政班级不变,下学期尝试部分学科先行走班。三是逐步开发分类走班和分项走班。坚持选修课分类走班,必修课分项走班的初步尝试。

5.逐步完善生涯指导等课程开发。一是在第二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领域丰富内容。加速运动类、艺术类和国学类课程开发。二是有步骤有梯度的进行生涯指导。建立三年整体规划,开展生涯指导和升学指导。三是组建专兼结合选修教师队伍,以满足学生成长所需。

6.开发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一是明确基本框架,建构清晰明了的模块区分。二是强化过程管理,避免千人一面。三是由纸质化管理升级为电子化管理。

7.基于高效性重建智慧课堂体系。主要工作:一是校级培训明确方向。以聘请专家讲学和校内名师论坛相互补充。二是同伴互助取长补短。以年级和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推门听课。三是搭建平台形成经验。利用“百花苑奖”总结年度经验和评选年度教师。

8.基于实用性开拓科研工作局面。继续本着小切口、紧跟踪、细考核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在范围上做文章,人人有课题;进一步在推进上做文章,月月做展示;进一步在成果上做文章,年年出合集。

9.基于成长性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在2018年全面提出“教学五性”和“七能教师”。教学五性为集体教研问题性、课堂教学高效性、作业检测分层性、学情分析针对性、学科协调合作性;七能教师是能出优质课、能开新课题、能做大讲座、能带年轻人、能出好成绩、能有话语权、能树好口碑。配套出台相应培训方案和评价办法。

10.尝试建立网络化集备的教研模式。以微信群为载体,建立三大板块,即资源专区、共案专区和研讨专区。打破传统基备的“三固定”“六统一”,使教研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11.全面推进家校社区共建的德育模式。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教育。内容上创新,研发和固化可以传承的德育内容;渠道上创新,开发和完善全方位、多途径、系列化的社会实践领域;格局上创新,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12.不断完善量化考核的管理模式。在高中阶段全面铺开“发展九化”和“攻尖五制”。发展九化是精英培养导师化、班级管理助教化、竞赛辅导小班化、试卷检测原创化、假期指导网络化、分班评优透明化、生涯规划台账化、家校沟通及时化、学生成长档案化。攻尖五制是尖子保位承包制、退步问诊提升制、特长辅导全程制、均衡发展协调制、综合评价量化制。

13.从学科出发打造英语学科品牌。筹备建设英语学科基地,稳固省内学科话语权;开设英语教学改革论坛,创造教学理论成果;办好全省英语实验班,进行英语课程改革实验;组织英语奥赛活动小组,实行“一条龙”培养;完善活动体系建设,提升活动质量和层次。

14.从特长出发打造艺体特长品牌。

入校搞调研,依据学生兴趣爱好开足开齐各类课程;整编抓培养,组建艺体训练队强化管理学有所精;搭台促发展,推选优秀学生争奖拿牌;升学送一程,紧密对接高等院校,对艺体升学进行科学指导。

15.从传承出发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导向、规范、激励作用。使用和利用好已有资源和平台,着力打造可以传承的符号式文化:血脉相承的“家”文化、追求卓越的“精”文化、放眼未来的“新”文化。

16.从升学出发打造国际升学品牌。对业已存在合作关系的国际高等院校加强沟通,增加合作项目;对未畅通渠道的国际知名高校加强联系,争取优惠招生政策;对友好同层学校增进互访,选派优秀学子交流,互派教师学术访问。以交流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

三、计划执行和考核评价

(一)组织机构

——坚持以校长负责制为中心的学校管理体制。形成决策科学、流程清晰、责任明确、和谐顺畅的管理网络,浓化主人翁意识,形成学校发展整体工作合力。

——建立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的共建组织机制,积极促进相互交流与良性互动,获取社会支持。

——执行学校计划的最佳人选是教学副校长。带领教务、科研、党办、团委、政教、后勤各职能科室深入开展工作,以学校为牵头,各部校分管领导协调配合。

——学校考核办行使监督考核职责。组建专家型兼职考核评估团队,由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参与重大活动的考核评估,具体活动由相应职能科室直接考核上报。

——建立党、政、工、团、学等纵横结合、条块结合的工作网络,由财务科制定预算,有后勤提供保障,有教科研制定计划,保障在创建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

(二)量化考核

——建立一套着眼创新动态调试的评估体系。根据达标工作任务的阶段计划和推进状况,定期对工作项目的进展速度和完成质量作以检查评估,对完成好的项目及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激励,以保证创建全过程的有的放矢和优质高效。

——开发一项关注综合素质框架多元的激励机制。维度上界定,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手段上创新,形式多样化、实施过程化、主体多元化;考量上多元,倡导多点评定,综合总体发展,加强教师成长与学生成才的必然联系,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

——完善一套行之有效务实创新的管理制度。在范围上宜广,条块工作全面覆盖;在内容上宜新,结合校情论证实施;在评价上宜细,细化标准量化考核;在检验上宜简,减轻人力提升效能。

  1. 面对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1. 困难预测

一是老教师接受新做法的步伐滞缓。有部分老师存在观念落后,固步自封的思想,不接受创新做法,在思想上可能存在不热情不配合不参与的情绪,导致部分工作无法快速的实现全校覆盖,或者行动滞后导致创建工作滞缓。

二是教师自身差距带来的职业挫败感扩大。在同一发展和竞争平台下,教师们因自身专业差距和综合素质之别,在执行阶段势必出现先进与落后,尤其是对于有上进意识有浓厚热情却不能有力担当做出成绩的小部分教师,会连带产生更加强烈的职业挫败感。

三是持之以恒将细节做好的韧性见软。一件事可以轰轰烈烈开展,但将小事重复做,长于关注点滴细节的专注力一定下降,在执行标准上不改样,在执行热情不降低,在执行强度上不减弱,这需要有持之以恒的韧性和良好的工作理顺机制。

四是迈向名师领域的专业底蕴尚欠。在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中,需要更精准更厚重的专业底蕴做支撑。三年的创建目标,是不断学习与充电的过程,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底蕴支撑,才能在高端领域做出成果。

  1. 解决办法

一是定期谈话,及时疏解。以校荣我荣为己任,及时瞄准出现思想松动的项目和教师,建立导师负责制。由主要领导牵头,定期寻访谈话,及时疏导斧正思想偏差,保障全员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学校的高位发展。

二是同伴互助,协同发展。在专业成长中,坚持“先富带后富”,最终齐步走,开展师徒结对,教研互助组,名师工作室,教研工作专家组等引领机构,在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予以同伴分享,专家扶持,共同提高。

三是监督检查,制度约束。按照规矩出发,依照规矩检查。协调好工作进程和成果验收的监督机制,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奖惩结合,做细评估测评,做实正面激励。利用校园网、公众号、校刊、电子屏等相关媒介,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不求大步飞跃,力保稳步攀升。

四是专业培训,终身成长。将培训工作贯穿始终,将培训工作摆在龙头位置。积极参与省市培训,努力开展好校内培训,利用好远程网络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思想,开展岗位培训、专项培训、通识培训,教师队伍发展以培训工作做基础,教师专业提升以培训工作做突破,教师提靓以培训工作做主要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致辞中讲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我愿做勤恳耕耘的黄牛,愿做飞纵千山的青鸟,更愿做搏击风浪的海洋精灵,与各位教育同仁一道,热心教育,潜心发展,把教育办出自己的特色,把教育办成学生喜欢的模样。为此,我将执着前行,并乐此不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