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高考背景下小说人物形象题的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9
/ 2

浅析新高考背景下小说人物形象题的提升

莫凤妹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新宾中学


摘要:人物形象鉴赏题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平时在鉴赏时,应了解学生答题的常见误区,才能找到提升的方法。本文着重从出题角度、备考角度、答题角度三个维度阐述。从而实现新高考背景下对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提升。   

关键词:小说 人物形象 提升   

近年来,高考小说阅读主观题的命题一般是围绕小说这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分析小说文本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二是对情节的概括与分析;三是对人物个性特征概括及分析;四是对主题的归纳探究;五是分析构思的特色。其中,人物形象的考查概率较大,学生的得分却不尽人意。   

在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方面,学生答题的误区常见的有:⑴任务不明,答非所问。⑵简单片面,分析不当。⑶过分拔高,不从文本实际出发,想当然地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⑷无中生有,不结合文本,概括出原文所没有的内容。⑸以偏概全,分析不够全面。⑹以例代析,以罗列现象为主。⑺要点不明,或不分点作答,或分了点内容却牵扯不清。  

针对以上学生的答题现状,教师应力争在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一、从出题角度,寻求提升方法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卷,明确小说“考什么”。以下是近几年全国卷对小说中“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考查形式:

第一种常设题型:(2018年·全国1卷) 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18年·全国3卷)请简要分析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2018年·江苏卷)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第二种常设题型:(2017年·江苏卷)小狗奎尼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2016年·全国3卷)“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015年·浙江卷)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第三种常设题型:(2016浙江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2014江西卷)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2013年重庆卷)作者主要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从近几年全国卷的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常见提问方式有:⑴请简要概括某一人物的性格特征、某个人是个怎样的人?⑵请简要分析某个形象在文中的作用。⑶作者主要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某个形象,请简要分析。考查内容以考查人物性格、人物心理为主。结合以上常见的提问方式,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积累关于人物性格概括和心理分析的词汇,并培养学生从作品主题和作品背景进行概括、分析的意识。   

二、从备考角度寻求提升方法   

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常存在的困惑: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性格、品质分析不够到位,该怎么做才好?出现疑感的原因,一是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二是对人物的性格、品质常用词汇的内涵把握不精准。

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积累:

一是关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常见的有: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或其他人物来衬托等;⑶细节描写。

二是关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1)主要人物的作用:从结构方面,对情节的作用。有的对情节起到推动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有的起到线索的作用。从内容方面,对主题及社会的作用。对主题的作用——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和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对社会的作用——即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刻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2)次要人物的作用:情节上,牵线搭桥。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往往通过次要人物的视角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的相关情节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形象上,侧面烘托。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要人物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如果次要人物是全向型的,还要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主题上,揭示主题。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效果上,增强真实感。次要人物往往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叙事,串联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另外,小说中“我”是个特殊人物,不一定是作者自己,只表明小说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可以是故事的见证人,起到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也可以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起到串联情节、评价人物的作用。

(3)从三要素角度分析形象的作用:人物塑造。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品格的映衬。情节安排。物象往往是串联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件反复出现,串起行文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如《项链》 “项链”成为了小说的线索。表现主旨。物象或者点明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进而深化文章主旨。

三是关于概括人物形象的常用词语,有:⑴个性类:如通情达理、温柔沉静、自尊自大、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⑵精神类:拼搏精神:自强不息、坚强不屈等(反面:贪图享乐、自暴自弃、括轻怕重);敬业精神:格尽职守、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反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⑶品质类:助人为乐、虚怀若谷、淡泊名利等(反面:爱虚荣、追名逐利、投机取巧)。⑷家国情怀类:热爱国家、居安思危、忧国优民、勇于担当(反面:狭隘的爱国主义、有民族偏见)。在积累大量词汇的同时,又要把握相关词汇的内涵,以便答题时对号入座,高效解决问题。

三、从答题角度寻求提升方法。

教师应通过经典题型训练,来规范学生对人物形象分析题型的答题方法、步骤。其中规范答题四大关键词:审题、分点、文本、强化。如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有声电影》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1)审题。题干中“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这一要求,常常被学生忽略,没有很好地领会“经过”中心态的具体变化,导致最终组织的答案单一。只答到一种或两种心态。如果能追随“经过”详细分析的活,答题要点会抓得更全。   

(2)答案要分点。不分点作答,极易漏答要点或者会被阅卷老师漏看要点。答题时注意分解题目,进而分项逐题解答,尤其对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尽量明确地用等序号分行回答,使答案呈现出思路清析、表述明白等特征,让阅卷老师对答案要点一目了然。如2014课标I《古渡头》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坚忍不技,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答题要点】①性格1+结合内容分析;②性格2+结合内容分析;③性格3+结合内容分析。 

(3)扣牢文本,精准用词:一是要以本为本。理解材料时要有文本意识,严格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牢牢把握住作者的思想倾向。二是抓牢文本关键词句。作答时尽量使用原文的关键词或者关键句来组织答案。


结 论

文学教育致力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完善人格修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尤其是小说教学,它担负着获得精神的价值、人格教育的使命。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高考语文小说类文本展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对于培养高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学生要抓住小说形象出题角度、备考角度、答题角度的三个维度,积累相关知识点,在练习中提升解题技巧,解决小说形象相关难题。


参考文献

[1]周泓旭.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2]赵津蕾.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3]周静. 高中小说鉴赏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4]赵青青.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5]孟盛. 故事中的次要人物研究[D].上海大学,2017.

[6]邓香宁. 高中小说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

[7]曾冠霖. 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D].湖南师范大学,2011.

[8]赵丽. 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小说解读现状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