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6
/ 3

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孙俊锋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岭学校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小学科学的开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根据在科学课堂当中所学的科学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所出现的一些难题,或者现象,但是根据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严重,认为学习小学科学只是单纯的提高自身的成绩,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要重视这一教学现象积极的为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作用以及小学科学课堂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的具体策略和小学科学课堂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注意事项。

关键字:小学科学课堂、学生、学习自主性

一、小学科学课堂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的作用

在小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在小学课堂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小学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科学之间紧密的联系,从而端正自身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小学科学的效率,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在小学课堂当中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自主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养成通过动手来实践出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理论知识,为学生以后进行长期的科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对于小学科学知识自主探索的欲望,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学习小学科学的动力,使学生愿意自主地参与到小学科学课堂的学习过程当中,从而提升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小学科学知识时能够拥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当在小学课堂学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于小学科学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拓展关于生活科学的视野,为学生以后成为符合社会标准的复合型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小学科学课堂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的具体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科学思维正处于有待养成的阶段,所以对于学习小学科学的自主性并不高,教师如果要通过小学科学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那么一定不能忽略学习动机对于改变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当中应合理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对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到小学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听得到声音看得到画面,使学生的学习印象更为深刻。同时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性。[1]例如:在学习“蚂蚁”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尝试在课堂上调整传统的教学策略,利用班级上的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于本节课学习知识的图片素材,然后通过自身视频剪辑的手法来为学生紧急处一段教学资源,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观看。许多学生在观看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资源之后,都能够迅速的提升对于学习小学科学的兴趣,从而愿意自主地参与到小学科学课堂的学习当中,端正了自身的学习心态,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的教学目的。

许多学生不愿意自主去学习科学科目的原因,很大部分是归根于没有认识到科学与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如果要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自主性,那么就要去从生活与科学之间的联系入手,将生活化教学与科学课堂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小学科学与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状态,集中学生在小学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以提升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通过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改善自身的生活习惯。例如:在学习“天气与生活”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讨论。在日常生活当中所遇到的天气,让学生自主发现在生活当中。如果出现了不同的天气,会对于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教师可以在旁边与学生引导的作用,如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出现了错误的观点,教师要与学生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自主改正自身的错误。许多学生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都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养成经常自主观看天气预报的习惯,也能够充分的掌握有关于天气内容的科学知识,这就充实了学生的科学头脑,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巩固学生的知识印象,也提升了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时的自主性。

2、培养学习习惯

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因为年龄尚小,所以缺失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如果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小学科学自主性,那么可以尝试着去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入手,让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帮助学生摆脱对于教师的盲目性依赖。为学生以后进行长期的科学学习做好铺垫,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主学习小学科学的自豪感,使学生在自身的脑海当中构建属于自身的小学科学学习体系。[2]例如:在学习“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小学科学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带领大家观察自身周围学校里的植物,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能够养成一双有关于科学探索的眼睛,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植物,会像教师主动展开交流,教师一定要热心的回答学生的问题,降低师生之间沟通的压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教师不仅是学习的传输者,监管者,更是自己在生活当中最亲爱的朋友,以此来养成主动与教师之间积极沟通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也不能忽略科学实验可以给学生带来知识巩固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当中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和日常用品。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激发对于小学科学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也能够养成在科学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在小学科学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证明所学理论知识的快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带入感,养成自我学习的自主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认识磁铁”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科学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证实自己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当堂演示,磁铁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动手参与到本节课的实验当中学生通过实验之后,会证实在课堂上自己做掌握的小学科学理论知识,也改善了小学科学在学生心中传统的课堂印象活跃了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记忆更为的巩固,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不仅对于小学科学知识产生思考还能动手实践,这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小学科学的意识。

3、构建学习氛围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拥有轻松愉悦的学习心情来进行小学科学的学习。教师在为学生构建学习氛围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需求来为学生构建符合学生水平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3]例如:在学习“做一个生态瓶”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当中,积极地与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探讨和交流,同时让学生在讲台上大声的说出自己对于自己制作的生态瓶的原理和特点,以此来达到强化学生学习信心的目的,通过本次学习之后,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周身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励学生,让学生从心底认为学习小学科学是一件有趣而有用的事,从而在日常生活当中养成了愿意积极与他人交流,加强自身学习效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还要适当地为学生构建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和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养成积极的与他人合作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为学生构建合作学习范围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来给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给学生学习小组下达不同的学习目标来让学生自行强化自身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给学生分成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单位的小组,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让学生自主探析力的特点及计算原理,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小组学习目标,完善小组评价机制,如果学生完成了自己的预期目标或者超过完成目标之后,教师要予以学习小组奖励,树立学习小组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给本身带来的好处,许多学生在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会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充分的吸收他人的科学思维,然后反馈到自身的科学思维培养当中,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难度,提升了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课堂上的效果。

4、完善学习环节

学习环节往往分为课前学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预习的方式,提高自身的预习效率,在课堂上也能够通过学习氛围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但是在课后,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彻底的养成,导致了学生不能够进行自主总结归纳,这就致使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之外很容易遗忘或者学习巩固效率不高。这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这一学习问题,去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完善学习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总结归纳习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4]例如:在学习“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先进的思维导图学习记忆法来帮助学生记忆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知识。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为学生勾出一个思维导图框架,然后让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填充到思维导图中心当中,再让学生逐渐发散学习知识。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思维活跃的优点,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知识记忆格外的深刻,除此之外,学生也会掌握思维导图,学习归纳总结法,对于以后所学的小学科学知识也能够进行归纳和总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整体效果,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自主高效总结和归纳,加强学习效果。

三、小学科学课堂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注意事项

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时,教师要谨慎而行,结合自身以及资深的科学教师教学经验来强化自身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学生正在处于发育的阶段,其心理特征是渴望教师鼓励和表扬的。教师在这时一定要对于学生积极地鼓励和对于学生客观的评价,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要去硬性的批评,要予以学生引导和改正,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第二、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完善,就对学生采用灌输式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点拨学生,让学生自主掌握科学学习的知识,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印象,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第三、教师要时时刻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及学习状态,等学生学习情绪有所转变之后,教师都可以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些开拓学生思维的科学视频,并且在课堂之外积极地与学生主动谈话,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强化自身在学生心中的话语权,从而为学生以后的科学学习做好铺垫。第四、在小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尚未成熟,所以并不能养成自我总结归纳的习惯,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来搜集一些良好的总结归纳习惯,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利用所收集到的教学资源对其进行改善以及更正,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意识及正确的学习习惯,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意识,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所学的科学理论知识来改善生活当中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落实科学学习的总任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学习过程当中,一定注意学生的自主性养成,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习惯总结归纳出一套属于自身的学习方法,强化学习效果。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时,教师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模式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动机,强化课堂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摆脱盲目性的依赖,自主学习;再者,教师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范围下进行学习,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最后,教师要完善学习环节,帮助学生在课外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提升科学思维,拓展科学视野,响应国家的号召,培养出有科学意识的真正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於树民.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2018(36)

[2]吴时祥.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

[3]龚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初探[J].学周刊.2019(01)

[4]郝广磊,徐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途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