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职业道德 做合格幼儿教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6
/ 2

恪守职业道德 做合格幼儿教师

李琴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机关幼儿园 23208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必须建设好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幼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部分,遵守职业道德是对合格幼儿教师的最基本要求。

一、从职业道德的概念层面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个人或群体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标准,以及与这些行为规范和标准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操守等。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事某一职业的需要,也是个人或群体的道德修养的一种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为“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内化了的、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操。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幼儿教师在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这些规范和标准适应的、内化了的道德观念和情操。

师德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是教师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业资格的必备条件。自古以来,关于师德就有很高的定位,教师在道德上承担了超过一般社会成员的责任。汉代思想家扬雄把教师看作是人们道德的楷模,他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2008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搜狐教育频道合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20,000余名公众中,有79%的人认为教师应该比其他职业的人在道德上负有更多的责任。这充分说明了教师理应成为社会道德的楷模和表率,教师本身就被赋予更多的责任。而学前教育又是对幼儿进行人生启蒙教育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德育重于教育。因此,幼儿教师的道德素质接显得更加重要。

二、从教师的专业化层面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

在教师专业化的时代,师德也是专业的。就《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六个核心内容看:“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其中,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关爱学生是教师专业道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专业表达的核心任务;为人师表是教师专业道德的本质要求;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保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提出,“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倡导的四种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来看,也把师德放在了首位。“师德为先”既是对我国几千年对教师素质要求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中国自古就有着师道尊严的传统,“修身”、“自省”、“明德”、“传道”、“授业”、“解惑”等教师道德规范一直是教师受到赞誉与尊重的重要原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师德为先”不仅仅出于对历史传统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出于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诉求。教师职业要成为专业,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职业道德准则,一方面可以规范教师的行为,保证受教育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又能以此赢得社会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自身的权益也得到保障。正因为如此,《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突出了师德要求,要求幼儿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从教育教学实践层面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指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这其实是将师德定位为一种“师德规范”。固然,师德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但更是作为道德实践主体的教师的一种品性和德性。师德表现为德性与规范两个方面。事实上,道德不只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力量,而是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个人走向幸福生活、提升生命存在品格的基石,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内在品性。所以,教师德性是教师自我人生的道德追求,自然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性活动的基础。

我们不仅要从规范层面把师德理解成一种外在的行为要求,还应从个体实践层面把师德理解成一种内化于心灵的德性、一种教师职业人生中的实践精神。说白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就是育人智慧。没有师德就没有教育智慧;没有教育智慧的人,充其量也只能算上一个愚昧的教书匠。一个有良好师德修养的老师,总能教出好学生。育人智慧既表现出教育者一种良好的内在品质,又表现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生命,关注个体,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境界。因此,教师的师德行为要贯穿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之中。

德性是教师职业的第一特性,脱开这一点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无从谈起。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既是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创造性展示,又是教师道德智慧的自然流露;既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德行的展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其专业能力的循序发展,也是其职业品质和道德人格的自觉生成,是学识与修养、能力与品行的和谐共生。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幼儿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操守,也是调节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幼儿园之间以及教师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幼儿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坚持“教书育人”、 “服务育人”和“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要热爱并尊重幼儿,在言行举止上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价值观、儿童观,遵循幼儿教育教育的规律,大胆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总之,“师德”、“师风”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的的根本宗旨是“育人”,而育人的核心是育德;教师的职责就在于通过言传身教,培育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在学生心目中,教师不仅被视为道德的化身、父母的替身,而且被当作社会的典范、人类的楷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把教育当作崇高的事业,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恪守职业道德,做合格幼儿教师,此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