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2
/ 2

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及对策研究

刘瑜刘涛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省威海 264400

摘要:学校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区域,这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本文就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及其对策进行了探究,以求提高学校传染病的防控意识,从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对策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主要是指严重的传染病、食物中毒等可能威胁社会和公众安全的事件。在当前的学校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发病率在其中占据最高的比例,这对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来说是巨大的隐患。学校是人员大量聚集的地方,当某个学生出现一项疾病,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感染,这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一、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特征

从既往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发生情况来看,它的分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方面是呈现在时间上,学校传染病的发病率一般集中于两个时期,第一个高峰发生在3月至6月,第二个高峰发生在9月至12月。这两个时期既是季节交替的时候,同时也是学生到学校报道的时间。交替时节本就是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加上学生的聚集,就会逐渐扩散。另一方面是呈现在人群上,从幼儿园、小学、初高中以及大学来看,小学的传染病发生率是最高的。常见的高发传染病有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传染病常见于小学和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行为互动亲密,加上自身免疫力较低,不具有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因此很容易受到感染。

二、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状分析

(一)卫生防护的意识比较差

在小学和幼儿托管机构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学生对自己居住环境卫生条件管理不当,加上老师没有进行很好的监管,因此在夏季手足口病和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相对而言,中专生和大学学生,主要是因为吃不健康食品较多,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也较高。

(二)学生规避传染病的行为

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是比较多的,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因此高年级的学生,存在着一些特殊心理,只愿意被同学拥护,不愿意被同学疏远。如果一个人患上传染病,由于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通常会出现隐瞒、撒谎的规避行为。相对而言,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小学生,在感觉到自己不舒服时,会及时向老师寻求帮助。

(三)学生的防控意识较薄弱

当今的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有许多获取信息的途径。由于缺乏传染病认知,患者经常通过互联网获得相关知识。但是互联网上的信息是不全面、不专业的,导致学生对传染病有一定的误解。一些学生出现传染病,害怕被同学歧视,因此出现隐瞒现象[1]。我们必须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心理教育。让学生明白传染病不可怕,只要坚持有规律,有效和完整的治疗过程,大多数患者就可以治愈,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不会造成影响。

三、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因素

  1. 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校的聚集性,一个是学生的联接性。首先,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虽然范围是有限的,但是学生和老师是密集且集中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都有着非常密切频繁的接触,当其中某个人生病时,便很容易使其他师生受到感染。全班或全校,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的时候就会演变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1.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包含学校和监督部门两个层面。首先是学校管理传染病机制不健全,即便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也没有很好的效果,一些学校甚至没有建立管理传染病的机制。在统计学生情况方面不够严格,晨检、缺课、请假等没有进行检查和记录,因此无法及时发现传染病。另外对于学生的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没有重视,导致学生对于传染病的认识相对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低下[2]。其次是卫生监督部门没有履行相应的职责,缺乏对学校传染病的监管。有关卫生监督部门采取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或只是流于表面,提出措施后没有关注学校是否进行实施,也没有关注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四、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对策

(一)优化学校传染病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学校必须根据国家卫生法规开展工作,建立完整的消毒和隔离、传染病报告系统以及跟踪记录制度。一旦在学校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要及时隔离。每天应在教室、厕所等容易产生细菌的地方进行重点消毒和隔离,并由专职人员负责确保工作质量。学校还要做好晨检工作,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传染病,应将其隔离并及时治疗,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避免传染范围扩大。根据我国《学生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学校必须满足卫生管理的规范标准,才能从根本上预防极端传染病的发生。

(二)强化落实疾控管理部门的监督机制

落实疫情监控机制,实施各项检查工作。对于疑似传染患者,应当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并及时向上级报告,避免传染病大规模传播。同时对于学校的卫生工作要重视起来,加大消毒灭菌力度和清洁力度,从根本上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要关注学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校医规模队伍,提高学校公共卫生物资管理能力,确保事件发生后有万全的准备。推进疾病控制部门之间的合作,并要求学校在发现可疑事件后立即与政府部门联系并寻求专业处理。同时需要定期召开会议,就学校的传染病公共卫生紧急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学校目前的传染病状况并总结经验

[3]

(三)完善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程度,可以把它分为特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一般突发事件三个等级。应对不同等级的突发事件,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面对特大突发事件时,应采取第一级的应对措施。首先封闭学校进行管理,授权的工作人员可以在特殊情况下或被允许的情况下进入学校,其他人员以及其他情况都不接受。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流动情况,关注工作人员的实际身体状况,对于身体异常的人,有必要建议他们休假并按时就医。取消一切教学活动,对学校各个地方和物品进行全面细致的消毒。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学校可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保持正常运转。

(四)创造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宣传机制

疾病控制中心需要定期解释和普及各种疾病,以便学生及时了解和认识疾病的发生状况,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提高学生有效应对疾病的能力。此外,学校需要教授有关疾病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传染病的预防意识。学校必须为学生及其家长普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知识,通过健康讲座和宣传手册等展开。开设并认真对待卫生课程,提高学生和家长对传染病的认识,贯彻落实防控工作。

由此可见,学校发生传染病的突发公共事件是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面对这样的事件,学校在预防和处理中仍然存在问题。需要通过学校、政府和教育部门三方合力做好联防控制工作,确保青少年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柳伶.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及对策分析[J].健康之友,2019,000(010):106-107.

[2]俊梅.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对策分析[J].医学研究,2020,002(002):P.1-1,7.李喜英.

[3]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年30卷11期,310-311页,2020.


作者简介1:刘瑜,1971.12.05,女,山东威海文登,汉,本科,主管医师,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方向:学校卫生和儿少卫生。

作者简介2:刘涛,1979.11.16,男,山东威海文登,汉,本科,主管医师,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方向:疾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