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科学认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王伟

成都八里医院骨科 四川成都 6100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被称为关节退行性病变,也被称为退行性骨关节病或骨质增生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65岁以上的群体中有超过一半数量的骨关节炎患者。我国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西南、西北地区发病风险较高。

一、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怎么回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患者的关节软骨出现了纤维化、溃疡、脱失、皲裂等问题,导致患者出现了关节疼痛,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以关节疼痛为典型的症状表现,会对骨质、滑膜、关节、关节囊等其他结构形成直接的影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特点是会出现关节软骨变性破坏问题,还会发生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病变、韧带松弛、关节囊挛缩、韧带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中,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原因,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通常认为与遗传因素、体质因素有关,继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则可能发生于青壮年群体中,可受到创伤、炎症、关节不稳定、积累性劳损以及先天性疾病的影响出现。总体来讲,引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以年龄、性别、肥胖、关节超负荷运动、关节力线异常为主。

该疾病的发病率会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而上升,50岁以上的女性群体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中是危险群体,这是因为女性的膝内外翻松弛度和男性相比更大,肌力不足,出现雌激素不足等问题增加了风险。体重越高发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几率更高,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每增加10磅的体重,发生骨关节炎的几率将增加40%,因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防范中,应通过减肥降低该疾病的发生风险。关节活动过程中,膝关节的负荷量为体重的2-3倍左右,屈曲膝关节使髌骨关节承受的负荷可高达人体体重的7-8倍,超负荷的关节运动会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几率增加。正常情况下是通过胫骨关节中心传递关节负荷,当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关节力线异常时,会增高局部的负荷力,最终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增加。

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症状表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会出现典型的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畸形、骨摩擦音、肌肉萎缩等症状表现。在疾病初期,患者会出现轻度或中度的间断性隐痛,经过休息后关节疼痛或压痛有所好转,疾病发展至晚期,患者可出现夜间疼痛以及持续性的关节疼痛,天气变化时,患者的关节疼痛也会跟着变化,潮湿、寒冷的环境会导致患者疼痛加重,局部关节位置可同时伴有压痛,若是出现了肿胀症状时,压痛尤其明显。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活动会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受到一定限制,如晨起时患者的关节会发生僵硬、发紧感,经活动后将会有所缓解,这被称为晨僵,通常情况下关节僵硬持续的时间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很少有超过30分钟的,发展至疾病的中晚期患者可出现关节交锁,最终导致残疾。关节畸形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这是由于骨赘、滑膜炎症积液、滑膜增生引起的关节肿大,发生了关节畸形。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会感受到骨摩擦感,或是听到骨摩擦音,因为关节软骨破坏导致关节面的平整度受到了破坏,活动过程中会形成骨摩擦音或骨摩擦感。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活动能力下降,因此患者的关节周围会出现关节无力、肌肉萎缩的问题。

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需要积极地进行治疗,一旦出现反复的膝关节疼痛或是持续难以缓解的膝关节疼痛,则需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骨科门诊进行诊治。因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有不可逆的特点,通过早期干预能够使人体的关节软骨破坏问题得到改善,有利于关节使用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将关节功能保留下来。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具体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延缓疾病的发展,将畸形的情况矫正,使关节功能能够得到改善和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危险因素、病情程度等各有不同,医生会制定个体化、阶梯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病变程度不重、骨关节炎症状较轻的患者,通常是以基础治疗为主,配合日常保健,改变日常生活中不良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等,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的不良姿势,例如跳、蹲、跑等,避免爬山、爬楼梯,肥胖患者应适当的减轻体重,对关节功能起到改善的作用,使关节疼痛有所减轻。配合适当的运动能够使关节功能得到更好的改善和维持,使关节活动度保持良好,延缓关节炎疾病的发展进程,由医生指导,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训练方案,进行一些慢跑、快走、骑车、游泳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帮助患者减轻体重,减少关节负担。加强对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能够使患者的关节稳定性得到改善,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患者可以利用器械或徒手训练,展开等速、等长、等张练习。训练关节功能时,要在非负重位下进行屈伸活动,最大限度活动关节,通过被动拉伸,提高训练效果。结合物理治疗,能够使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功能得到改善,炎症反应减轻,例如常见的热疗、冷疗、水疗、按摩、经皮神经电刺激等。患者可以借助一些行动辅助器械,减轻关节的负重,使身体疼痛减轻,例如助行器、手杖、关节支具。

患者的病情各有不同,结合病情分析由医生指导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以个体化为原则,常用的应用药物以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药物以及关节腔注射药物为主,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过程中,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先局部使用外用药物,特别是老年人患者,当对于此类药物不耐受或是药物治疗无效时,患者可使用镇痛类的药物,例如阿片类镇痛剂。关节腔注射药物是一种侵袭性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糖皮质激素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效果显著,但是每年的使用次数不宜超过2-3,次注射时间要间隔开来,超过3-6个月。琉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的方式,能够对早期和中期的患者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对于关节内组织修复及再生,生长因子和富血小板血浆是常见的药物,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有症状的患者有选择性的合理使用。该疾病无法根治,终末期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总结:综上所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为一种常见病,应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树立起科学的疾病治疗观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和有效治疗。必要的情况下结合手术治疗,阻止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