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的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的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张宇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的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蒙脱石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复方嗜酸乳杆菌,对两组治疗效果、肠道微生态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较对照组78.05%高(P<0.05);两组治疗前的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较对照组高,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的效果满意,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值得推广。

【关键词】复方嗜酸乳杆菌;蒙脱石散;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肠道微生态

小儿腹泻在临床十分常见,为婴幼儿期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由于小儿胃肠道、免疫等功能还未发育成熟,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细菌侵袭引发腹泻,其中以轮状病毒(RV)感染腹泻最为常见[1]。蒙脱石散为临床常用的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可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对微生物入侵进行阻止。复方嗜酸乳杆菌为一种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及肠道屏障功能。本研究将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蒙脱石散用于小儿RV感染腹泻治疗中,旨在评价其疗效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2例RV感染腹泻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女各22例、19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61±0.74)岁,病程12h~3d,平均(1.63±0.59)d。观察组男女各23例、18例,年龄7个月~3.5岁,平均(1.68±0.79)岁,病程15h~3d,平均(1.65±0.61)d。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两组均行基础治疗,包括抗病毒、抗感染、补液、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失衡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黑龙江福和华星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617,规格3g)治疗,<1岁者1袋/d,>1岁者每日1~2袋,以温水冲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114,规格0.5g*12片),<1岁者0.25g/次,3次/d,>1岁者0.25~0.5g/次,3次/d,服药时需与蒙脱石散间隔0.5h,两组均治疗1周。

1.3观察指标

于治疗1周后评价两组疗效,显效[2]:治疗48h内患儿便次恢复正常或明显减少,发热、腹痛等症状均彻底消失;有效:治疗72h内便次减少至1日4次,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效:均未达到上述标准。于治疗前、后1周采集两组患儿粪便,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以每g粪便中杆菌DNA拷贝数的对数值表示)。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20.0,(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 %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较对照组78.05%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分组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41)

24(58.54)

15(36.59)

2(4.88)

39(95.12)

对照组(n=41)

15(36.59)

17(41.46)

9(21.95)

32(78.05)

x2




5.145

P




0.023

2.2两组肠道微生态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较对照组高,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肠道微生态比较(x±s,lg CFU/g)

分组

双歧杆菌

乳杆菌

大肠埃希菌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41)

7.13±0.25

9.01±0.37

7.62±0.29

8.95±0.41

8.52±0.48

6.23±0.19

对照组(n=41)

7.09±0.22

7.56±0.28

7.58±0.27

7.92±0.26

8.55±0.51

7.24±0.34

t

0.769

2.009

0.646

13.585

0.274

16.604

P

0.444

0.000

0.520

0.000

0.785

0.000

3讨论

RV感染为引起小儿腹泻常见的一种病原体,全球每年约60万人应RV感染死亡,其中<4岁的婴幼儿为主要感染群体。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使小肠绒毛顶端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削弱小肠粘膜对水电解质的重吸收能力,使肠液蓄积于肠腔内,进而引发腹泻。RV腹泻可影响肠道正常菌群结构,对肠屏障造成破坏,还可损伤小肠上皮细胞,对其正常吸收功能造成影响。

目前临床对RV感染腹泻治疗方法包括常规补液、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等,故本研究应用蒙脱石散结合复方嗜酸乳杆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蒙脱石散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其作用机制为结合肠道内黏液蛋白,对肠黏膜发挥保护作用,增强肠道屏障作用,对微生物入侵进行阻断,有效抑制消化道病毒及细菌[3]。此外蒙脱石散还对消化道内细菌及病毒具有较强吸附作用,可吸附病原体,对RV扩散进行抑制,使病原体丧失活性,稳定肠道细胞吸收作用,进而达到止泻目的。复方嗜酸乳杆菌主要通过增加肠道内益生菌群达到治疗腹泻目的,其通过促进乳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在肠道内定植,对致病菌繁殖及生长进行抑制,进而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微生态环境[4]。此外复方嗜酸乳杆菌还可分解糖类产生乳酸,促使肠道内酸度增加,进而对肠道致病菌繁殖及生长进行抑制,达到治疗目的[5]。蒙脱石散与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前者主要通过抑制致病菌数量、提高消化道肠黏膜对病菌抵抗力达到治疗目的,后者主要通过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提高肠道酸度达到治疗目的,两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肠道内环境,纠正肠道菌群紊乱,维持肠道细胞正常吸收及分泌功能,有效改善腹泻症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肠道菌群数量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提示上述药物联用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的效果满意,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丽,黄蓓.蒙脱石散联合七味白术散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6):615-617.

[2]徐风洲.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思密达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J].海峡药学,2012,24(5):84-85.

[3]李炳灿.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思密达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5):111-113.

[4]袁雪,陈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17,40(1):83-86.

[5]甄小龙,贺沙沙,吴丽萍.微生态疗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38(7):98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