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元南戏的戏剧品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0
/ 2

浅析宋元南戏的戏剧品格

田明辉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摘要:戏剧品格,是由戏剧家的创作个性所表现出来的戏剧作品的艺术特色。戏剧品格的形成和显现,是戏剧家和戏剧作品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其基本因素是戏剧家的个人风格。戏剧家因个人经历、审美熏陶等方面的因素,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戏剧品格,在宋元时期,由于时代背景的动荡更迭,也会对南戏的品格产生相应的影响,从而会主导南戏作品的内容与情感走向。

关键词:宋元南戏;品格;情感;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成形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在不同时期的南戏作品往往会根据当时时代背景的走势所呈现,两宋时期,南戏在温州形成后,便向外地发展,南戏从杭州流传到海盐、余姚等地,因而,余姚腔、海盐腔都形成于南宋时期。当时福建的泉州、漳州、莆田以及广东的潮州也是南戏的扩散地,南戏的演出在两宋时期风靡盛行,深受百姓喜爱。

南戏作家将编撰剧作作为自身生存的手段,因而这就使得他们的作品往往是迎合市民需要而创作,缺乏了真实感情,具有极为浓厚的市民性质色彩。剧作的情节内容往往会反映下层观众的愿望,对于下层市民来说,他们的愿望就是希望改变自己低下的政治地位与贫穷的经济状况,下层市民向往能够步入上层世界的生活与世界,而对于下层市民进入上层的最有效的途径只有两条,其一是科举,其二是投军打仗。宋代不仅沿袭了唐代的科举制度,而且扩大了录取的名额与取消门第的限制,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窗下无人闻,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样一种制度也影响了剧作家们创作南戏的走向,这一时期的南戏大多是男主人公为求取功名而抛弃故妻的故事,比如《张协状元》、《白兔记》等。

两宋时期的南戏剧作家根据市民对上层社会的向往以及当时的社会实际来设置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在一部剧作中,以生、旦作为主角,男方一般都是下层市民,女方则是富家千金,家境显赫,但往往缺乏政治地位,富家小姐的家庭能够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贫穷书生是因为看到了贫穷书生的升值空间,他们能够通过科举或战功来进入上层社会,从而能够达到封建家庭所希望的“夫荣妻贵”、光宗耀祖的理想,也正因为这一点,富家千金的父母敢于冒险,不惜付出如《荆钗记 受钗》一出中,当钱玉莲继母嫌贫爱富,提出要将玉莲嫁给富而不贵,又无才学的孙汝权时,玉莲父亲钱流行说道:“这财礼虽是轻微,你为何将是说非?婆子,你不晓得,那王秀才是个读书人,一朝显达,名登高第,那其间夫荣妻贵”,因而,钱玉莲面对继母的威逼,也坚持要嫁与王秀才,宁可接受王家的荆钗,也不愿接受孙家的金钗。与此同时,那些在风月场中积攒了一些钱财但地位低贱的妓女之所以能在贫穷书生落魄潦倒时尽力相助,也是因为看到了贫穷书生的升值空间与投资价值,想通过贫穷书生的才华来帮助自己摆脱风月场,进入上流社会。我们在南戏剧作中看到的书生最终都是应试得荣,没有一个是落榜归来的,这是富家钱财与贫穷书生的才华相组合的结果,而投资方也换来了所谓的步入上层社会,改换门庭。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书生落地第的现象大量存在,真正能够夺魁的不多,但是剧作家们为了迎合下层民众的愿望,为了满足他们对于这种通过功名来改变自己低下地位的身份的期望,因而在剧作的设定里都会是状元及第的好消息,让他们在心理上感受到进入上层社会的快感。南戏剧作中所描写的男女之间的婚姻既然是一种投资与借贷的行为,那么也就会有风险,就会出现违约的现象,而违约的一方往往是贫穷书生。比如《张协状元》中的张协,发迹之后已然忘却糟糠之妻。因而,对于那些新及第的贫穷书生违约负心的行为,南戏剧作家们表示强烈的谴责,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惩罚。书生发迹后的负心违约显然是不符合那些富而不贵的市民阶层的意愿的,故而要受到惩罚。《陈叔文三负心》、《张协状元》、《李勉负心》、《王魁》、《欢喜冤家》、《诈妮子》等六部南戏,都是以抨击书生负心为主题的婚变戏,负心书生都遭到了抨击与惩罚。

进入上层社会的门在两宋时期虽是向下层民众开放的,但对于广大下层民众来说,通过科举或征战立功进入上层社会的仍然是少数,而对于那些无力通过科举或战功来改变自己地位的下层市民,南戏剧作家便在剧作里给予他们精神的慰藉与快感。

元蒙统治者统一全国后,实行了严厉的民族歧视政策,把全国百姓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作为既是汉人,又是南人的南方地区的老百姓来说,当时所受到的民族压迫更为严重,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当时的文人地位低下,汉人几乎不可能为官,没有了宋代能够通过科举或战功来改变自身地位的途径,当时的文人只能寄情于文字。元代时期的南戏剧作家们一方面要把新时期下层百姓的意趣与愿望表达出来,另一方面,他们亲身经历了朝代更迭与社会的动乱,遭受了残酷的民族压迫,这样的社会经历已然影响到了他们的戏曲创作。所以,在当时的南戏作品中鲜明地描写了当时的民族矛盾,反映了汉族百姓的民族情感和对异族统治者的反抗与对误国的奸臣的愤恨之情。因而,这一时期的南戏剧作的主题出现了新的内容,一类是描写民族矛盾,褒扬忠义与爱国,抨击奸臣,比如《牧羊记》、《冬窗事发》、《赵氏孤儿》等南戏剧作,一类是描写文人不专注功名之事,寻芳拾翠,来表现元代文人们不走传统文人之路,在下层社会展示自我真实才华的价值取向,比如《错立身》、《小孙屠》等剧作。

结语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宋元是两个不同时期的朝代,社会背景与现实决定了当时南戏剧作的内容走向,我们无需过多地去注重客观因素,宋元时期的南戏剧作家将自我的情感与思想融入了剧作之中,为我们呈现了两个不同朝代的戏剧作品与独特的戏剧品格。


参考文献:[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俞为民:《宋元南戏史》[M].凤凰出版社,2009.

[3]王文才:《元曲纪事》[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4]俞平伯:《论诗词曲杂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062ead3d34c6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