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自卑心理握手言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0
/ 2

跟自卑心理握手言和

李思

阳江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529500

摘要:内心自卑的学生就像生活在黑暗中,他们习惯把自己隐藏起来,否定自己,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极少主动跟他人进行社交,害怕这个世界。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绘本故事法、家庭教育指导、利用班级力量协助其感受一缕阳光。那一缕阳光将会照亮他们身处的黑暗,使其发现自身的优点,收获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疏导;自卑心理;自信

引言

自卑是个体发展受到挫折而产生的看轻自己、自惭形秽的一种情绪体验,是压抑自我的一种沉重的精神压力。当自卑心理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时间一长就会发展成为一种心理疾病。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增强自信无疑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呢?

一、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

(一)学校教育存在弊端  

少年儿童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小学生向师性很强,教师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师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处世态度乃至言谈举止,对于小学生的心灵来说,是比任何东西都重要。课堂教学、校园活动,整个学校环境和风气无一不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重大的作用。可惜的是,由于相当一部分学校办学水平有限,没有创造出有助于他们健康发展的心理环境,甚至因为某些教师教育思想不正确,教育素养不高,教育方法不当,而伤害了学生。这样的事例很多,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事不公,待人不平,经常把注意力专注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笑面相对,对成绩差的学生另眼相看,无意中造成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卑心理。甚至有时对学生的讽刺和挖苦:“不可救药”,“朽木不可雕”,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责骂、惩罚等,加上同学的冷言冷语,无疑都可能给学生带来超负荷的心理压力,这些都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他们失望,自暴自弃,产生自卑心理。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对其心理发展关键甚大,这是第一影响源。现在的家长对子女寄予很高的期望,对子女要求过高,过严,让孩子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因而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能,加上有时父母的训斥:“蠢猪”、“连这么简单的也学不会”。诸多事实论证了家教的观点、态度、方法上的失误都可能挫伤了孩子的自卑心,导致自卑。           

(三)社会舆论的影响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青少年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因此,社会活动文化生活、人际关系、习俗风尚等无一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别是社会舆论尤其重要。社会舆论对学生的评头品足,说长道短,也会增加一些学生的心理压力,或受错误观点的影响自怨自艾,丧失信心,诱发自卑心理。

二、克服自卑的办法

(一)化大为小,积累成功体验   

一般说来,愈是自卑的人,愈是渴望成功渴望证明自己;反之也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形成了恶性循环——愈是自卑,愈是渴望成功;愈是渴望成功,把目标就定得愈大;把目标就定得愈大,愈是容易失败;愈是失败,愈是自卑。因此适度降低追求目标,积累成功体验,是治疗自卑之症的良药。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有自卑心理,原因是给自己定的目标过高,难以实现,没有或很少有成功体验,因而觉得自己无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力所能及的目标,以增加自我成功感。对于后进生来说,不要要求他们订立多么远大的志向或者目标,因为那些都是太不实际了。只要求他们订立一些力所能及的目标。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一来,有自卑感的学生就会经常拥有成功感,可以更快地进步。适宜的目标,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功,这对学生自己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有利于他们自我满足,知足常乐。然后,又引导他们适当调整目标,争取第二次、第三次成功。在不断成功的积累中,不断接近远大目标。

  1. 学会自我激励,提高自信心   

对于每一个成功的人来说,其中不乏运气,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有成功的自信,坚信自己能够干好;对于自卑的人来说自信心就更重要了。干一件事之前,如果没有勇气,不坚信自己能干好,怎么能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呢?尤其是在学生感到压力过大或心理承受不住时,要教会他们注意自我激励,能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缓解压力和紧张,避免心理失调,淡化和缩小自卑。自信心首先应建立在学生对自己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对自己的优点、缺点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认识,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其次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自己可能今天在一些方面不如这个、在另一些方面不如那个,但通过努力,是可以赶上或者超过他们的。古今中外后来居上的事例实在太多了。在疏导自卑的学生时,司马迁、张海迪、爱因斯坦、牛顿等人成功的经历,是我经常举的例子。在学生日记和作文批语中,我也有意识地用一些言语增强自卑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别人行,你也能行。”“别人能成功,你也能成功。”“自己为自己加油!”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邀请家长协助,形成教育合力,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对学生积极个性品质的养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气氛和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和谐的家庭气氛及强制型、放任型、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往往容易导致子女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因此,班主任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各种渠道紧密联系家长,努力使家长为子女营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重视与子女的情感交流,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理解而不溺爱,尊重而不迁就,民主而不放任,及时全面地了解子女的需求,坚定合理目标,避免因子女的一次受挫折丧失信心,带来消极影响。如我班有一男生就因期末考试失误,未能考到好成绩,父母亲常对他叹息:“你不行,再努力也是徒劳”,更使他自惭形秽,一蹶不振。为此,我首先做其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认识到自己孩子的潜质,树立对孩子的信心,接着我要求他们能常常说“你能行”等鼓励孩子的话,鼓励孩子鼓起信心和勇气去勇敢面对挫折,积极进取。这种来自家长的信心,逐步转化成为学生的自信心,使这个学生感到自己是行的,充满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果然,挫折和失败不再能击倒他,他一次又一次地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经过一段时间,一次次竞赛的成功终于使他也可以“抬起头来走路了”。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以自身积极的情感和个性品质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讽刺、挖苦、体罚等均会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打击,认为自己永远是失败者。因此,班主任应抛弃简单训导式的错误做法,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和学生交朋友,使学生视自己为良师益友,以自身的积极情感和优良个性品质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要面对失败不气馁,面对挫折不沮丧,面对成功不骄狂,面对不良的环境不急躁,以自己的高度负责、积极进取、自尊自信、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和行为进行无声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班主任自身就必须具备积极的情感和个性品质,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

结论  

自卑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克服它,也应有一个过程。教师应有耐心、信心和恒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孩子自卑一定能克服。古人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总之,我们身为师者,一定要在教育过程中努力消除学生退缩、胆怯、逃避的心理,引导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成为勇于搏击暴风雨的海燕! 参考文献

  1. 巨生花.试论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教育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9).   

  2. 杨朝开.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3. 邢宏英.巧用积极心理暗示为促进学生成才增添动力[J].成才之路,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