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中设计草图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小学美术课堂中设计草图的应用

陈纯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翔云小学


【内容摘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无论是在平面化的设计形式中,还是在立体化的设计形式中,很多学生的作业成品和预期发生较大偏差。而草图作为设计思维最直接、最便捷的表现形式,可以在人的抽象思维和形象的表达之间进行实时的交互和反馈,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形态的分析、理解和表现。本文旨在通过认识设计草图、学习设计草图、应用设计草图,梳理学生的思维创想,更准确地理解并呈现其艺术创作,并结合实践探究设计草图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力和创造力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设计草图;绘画技巧;审美创造;表达能力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设计·应用”领域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而“草图作为设计思维最直接、最自然、最便捷和最经济的表现形式,它可以在人的抽象思维和形象的表达之间进行实时的交互和反馈,使学生有可能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火花,培养学生对于形态的分析、理解和表现”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设计草图的练习往近处看有利于梳理学生的思维创想,更准确地理解并呈现其艺术创作;长远看,将对学生艺术审美思维、修养和创造力起着深远的影响。


  1. 认识设计草图,提升设计趣味

  1. 、抓住灵感,有效提高设计创意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草图具有快速性,手绘的草图能够帮助学习者快速地记录下各类构思,准确的描述大脑的瞬间“灵感”,对于艺术创作而言, 稍纵即逝的“灵感”是设计主题的灵魂。而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在平面化的设计形式中,如剪纸、拼图、平面设计等,或是在一些立体化的设计形式中,如橡皮泥、泥塑、陶艺等的制作,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跳跃性、断续性等特点,前一分钟的想法很快在下一分钟就被遗忘。而在创作的一开始,如果有一个设计草图的整体统筹,将对之后的创作起着宏观的把控。不至于在具体操作中发生大方向的偏差。所以有必要提升学生在设计草图上的思维意识,从而为接下去的设计创作做好铺垫。

  1. 、机动可变,有效改善执行力

草图在绘制过程中可以进行创新,通过对构思的变化进行精准的描述,能够通过改动达到需要的满意效果,可改动性非常大。教学中,有的学生有了很好的想法和创意,非常渴望自己可以将这些宝贵而难得的思维元素转变为视觉形象。而然在具体实践中,发现学生很难一下子付诸笔端,学生现实的动笔能力与理想的抽象思维创作存在着时空的偏差。执行力的匮乏也为接下去的创作带来非理想化的设计创作。这就有必要引入设计草图的练习,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构建、不断靠近脑海中的形象,将想法一点点借着设计草图呈现于画纸上。

(三)、审视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既有设计草图的意识,也有强大的执行力,能够画出设计草图的内容,但是在这部分学生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有的同学他的创作设计从成品上看很优秀,画面也不错,但和他沟通交流,询问中就会发现他无法表达自己设计的意图。表达力的匮乏背后也是理解力的肤浅,也就是说他并没有理解他的创作设计是出于何种原因、何种诉求,更不要奢求他可以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这也需要在设计草图阶段引导学生去练习思考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因为我们的“教学不仅要看重创作设计的结果,而且更要注意在教学中对创作设计思维过程的审视,引导学生积极去发现、捕捉那些有价值的创作因素,不断提高学生对创作过程把握的能力”。[2]


二、学习设计草图,图解思维能力

(一)、从文字到草图,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我们的文字经过漫长的文字转化过程后,已经丧失了画面像,当我们重新审读发现,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而人的思维具有联想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因此随着创意构思过程的深入,往往会想到一个甚至几个与创意关键点相对应的图像。例如在执教《椅子的设计》一课时,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椅子的信息,可以是相关的设计、发明等,形成可以创意的切入点,再从引导学生思考的一些用于制作椅子的材质的自身特点,带给人的感觉,把想到的字和图都简要记录下来,接着运用简化、转化、联想等方式,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在不同的场景中,更适合什么材质的椅子,并结合场景中的布局,如何设计风格统一的椅子造型。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去理解设计的理念更进一步。

(二)、从模仿到独创,锻炼坚实的绘画功底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艺术教学法”一章中强调:“艺术学习必须从实践中去学习,从雕刻中去学习雕刻,在绘画中学习绘画。同时强调练习必须从基本做起,从精确模仿开始。”[4]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课程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写生。让学生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生活事物的观察能力,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结合着绘画课的要求,用简单的线条流畅地描绘实物,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升了基本的绘画技巧,也为绘制设计草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或是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临摹。叶圣陶说过:“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模仿,终于独创。” 同样地,在模仿中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线条模仿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绘画描线能力,与此同时,也在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中提升个人的艺术审美水平。

  1. 、从尝试到表达,感受自我的交谈之旅

设计草图需要学生尝试表达交流。

首先,构思草图的过程是一次与自我的交谈之旅。交流过程将会涉及纸面的图形、眼、脑和手。从材料到思维到手的操作,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需要用画笔怎么呈现,实现脑、手、笔的有机统一。

第二是学生的设计草图和他人的交流。在和其他同学或教师的交流中,学生可以从交流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设计理念,构图要素等,并且从其他学生的交流中获得灵感,从而更加完善自己的设计草图。当然,在交流表达本身也提升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互相的学习中,彼此对事物的感受也会更加细腻、深刻。


三、运用设计草图,激发综合能力

(一)激发热情,聚焦观察力

设计草图的课堂教学大大激发了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在观察练习中接触设计草图,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好奇;将脑海中的构思呈现于视觉化的形象,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成就感;在表达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和骄傲。而这份好奇、这份成就感和幸福也将会转化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形成正向循环。

在绘制设计草图时,也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相信,学生的观察力也会外延向生活的点滴,在观察中收获对世间万物的了解和好奇,从而更好地生活。

(二)激发实践,聚焦统筹力

而在实践过程中,如在临摹和写生中,提升学生的绘画基本技巧,在草图的设计绘画汇总,提升学生线条的表现力和构图的统筹力。设计草图充分将造型的基本要素融合到美术创作中,为之后的画面的空间感以及动感视觉奠定了前提,是美术课程后继学习速写、素描的基础。而无论是写生临摹训练,还是接触设计知识,还是动笔创作,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视觉审美力。正向反馈是从中不断提升自身作品的艺术审美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设计草图也丰富了学生对美术的设计艺术语言,让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加具有创造性,为今后接受更加专业的美术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激发语言,聚焦创造力

设计草图在交流评价中,学生在用语言表达自身设计草图设计思路时,既是帮助自己梳理思路和设计意图,也是借助他人的评价眼光更好地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优秀之处,从而实现对自我的认可和不断地完善。

设计草图的实践能够促进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设计中,学生将反复思考设计的想法,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形成一个个有趣的创意,并将脑海想法转换为纸质草图呈现。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提升思维的活跃性,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奚晓.设计思维教学的感悟——草图在设计中的作用[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8X):167-169

[2].罗猛省.高师美术专业工艺美术课教学札记──浅谈 工艺设计中的草图、创意[J] 东疆学刊,1997(04):27-29

[3].刘征;鲁娜;吴剑锋.基于设计认知的草图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12):2376-2382

[4].刘凌.小学美术草图教学的新视角[J].考试周刊,2019(66):17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