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合理膳食的培养与塑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幼儿合理膳食的培养与塑造

郭奇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艺术幼儿园 · 长安园 213161

摘要:3-6岁属于幼儿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正是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身体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精力充沛,需要摄取足够充足的营养物质来满足身体成长,而主要的营养元素都来自于食物之中。因此,在为该阶段幼儿提供膳食时应当注重合理搭配,选择多种食材,具备充足的营养,均衡膳食,保证幼儿摄取足够的营养元素,维持幼儿成长发育的正常需求。

关键词:均衡膳食;膳食模式;食育

幼儿由于成长发育的特殊性,在日常的饮食中,应当注重营养搭配,保证足够的营养。同时幼儿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经过一定的训练,能够很好的培养幼儿的饮食习惯。而幼儿园提供的膳食是否合理、营养是否充足,就餐环境是否良好等,对于幼儿的成长发育具备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因此,幼儿园所提供的幼儿膳食是否合理,是否开展“食育”活动,营养元素是否充足,都对幼儿的营养膳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促进幼儿园完善健康膳食模式。

一、合理膳食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

幼儿进入幼儿园学习的年龄大都在3-6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幼儿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特点,与3岁之前的幼儿相比,3-6岁的幼儿发育不如前者发育迅速,但是成长发育的速度依旧十分迅速。正因如此,幼儿园阶段的特殊的发育需求,要求其所需要的物质营养较高,相对成人而言,该阶段的幼儿难以完全吸收食物的营养价值,其消化功能不是十分的健全,因此幼儿园在制定食谱的时候,应当与成人的饮食习惯区别开。因此在制定幼儿园食谱时,应当按照幼儿的生理特点以及发育特点,合理的选择食材、科学的进行加工,重视幼儿的食物搭配。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食物安全以及营养问题,但是在幼儿营养需求方面,人们关注相对较少,幼儿的营养搭配还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在幼儿园的食谱制定过程中,应当保证幼儿园能够为幼儿合理的搭配营养膳食,保障日常食物中摄入达到膳食平衡的标准。

二、我国幼儿营养状况的两个极端

目前,我国在幼儿营养方面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幼儿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另一个是幼儿出现营养过剩。与成人成熟的消化功能相比,幼儿的相对较弱,一旦食用的食物具备较高的热能,超过了机体所摄取的正常需求,就会增加幼儿的负担,难以正常的吸收与消化,容易造成幼儿肥胖,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症,例如诱发龋齿,增加坏牙的风险。与之相反的是,有些幼儿由于比较偏食,不能够摄入足量的营养,导致营养不均衡,引发缺钙、缺维生素等情况。当幼儿缺钙时,就容易出现骨骼钙化不全的病症,而缺乏维生素则会导致幼儿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的影响。产生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对于幼儿营养膳食的了解不够充分,不能够科学的认识膳食营养,导致再为幼儿准备的膳食营养状况不达标甚至超标。因此,这就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来收集有关饮食和幼儿生长发育的信息,并注重加强实践。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搜集有关营养膳食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的了解营养学的相关知识,促进幼儿膳食营养水平的提升,最终促进幼儿正常的成长发育。

三、幼儿园合理膳食搭配的策略

(一)以均衡膳食实施为切入点,营造良好氛围

1.围绕均衡膳食,开展专项研究

幼儿园要想合理的搭配营养膳食,就应当学习营养膳食的相关知识,安排教师以及炊事员讨论关于营养膳食的问题,共同分析与讨论营养膳食搭配以及开展相关的食育活动,不断完善和调整幼儿的膳食,不断地采用多种食材进行搭配,创新餐点种类,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味觉的感官体验,保证幼儿吸收足够的营养。

2.注重“五个抓”,落实均衡膳食

一是应当转变观念。大部分家长以及幼儿教师对于幼儿膳食营养的认知度较低,基于这种情况,就应当针对开展专门的讲座,全方位培训家长、教师和炊事员的营养学知识,加强交流沟通,解疑答惑,转变他们的看法和观念,强化家长、教师以及炊事员的膳食营养的相关知识。

二是做好餐厅准备工作。在幼儿园就餐之前,教师应当针对幼儿开展营养知识,采用儿歌、童话故事等方式将整个过程中变得趣味化,营造积极、轻松的氛围,加深幼儿对食材的理解与重视,从内心深处真正的接受食材。

三是注重幼儿的食育体验。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各种食育活动,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幼儿的体验,例如开辟相关亲子种植园、区角游戏以及电教化手段等方式培养幼儿就餐过程中卫生、文明、安全、与科学意识,不仅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的营养知识,还能够掌握一定的就餐礼仪。

四是注重幼儿的个案护理。不同幼儿的身体差异较大,教师应当针对每个幼儿区别对待,从幼儿自身的个性发展特点入手,帮助幼儿的各感官器官全方面的感受美的体验,促进幼儿在就餐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情。

五是注重提升自身的烹饪技能水平。幼儿园的炊事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烹饪水平,在保证食物安全的前提下,保证食物具备充足的营养价值。同时,所制作的食品还应当满足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满足色、香、味、形俱全的标准,使幼儿充分达到视觉享受和味觉享受,不仅吃得有营养,还能够促进身心愉悦。

(二)规范均衡膳食管理,真正将均衡膳食落到实处

1.健全管理网络、完善膳食制度

为了最大化的保障幼儿的膳食营养,幼儿园应当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实施层层管理的方式,明确各层次职责,建立健全幼儿的膳食制度,针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幼儿园领导也应该针对幼儿营养问题召开会议,总结当前工作的不足,并加强监督促进以后工作的不断完善。

2.严格食堂管理、确保膳食质量

幼儿园准备膳食营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三把关”工作。一是注重食物卫生,做好消毒工作。食堂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食品卫生安全操作要求,注重食物消毒,防止食物的二次污染;二是注重食物验收,凡是采购量来的食物一律严格验收,保证事物的新鲜度和优质感;三是提升烹饪技术,在食物烹调的过程中,要保持原有营养元素,注重色香味俱全。

3.规范餐点管理、提高进餐质量

幼儿园在准备膳食时,不仅应当保证食物的营养均衡以及品质保证,还应当注重幼儿的感官体验,发挥膳食的真正作用。为了能够提高幼儿对食物的兴趣,还应当积极营造就餐氛围,同时在幼儿就餐时加强食育教育,为幼儿介绍菜品名称与富含的营养价值,提升幼儿对于食物的喜欢。同时还应当针对不同体质的幼儿进行教育与帮助,促进他们能够正常进食,吸收足够的营养物质。

4.开展调查了解,优化食物结构

膳食管理小组的成员应当深入幼儿的各个班级,考察每一个幼儿的就餐情况,了解幼儿在就餐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四)探索实施“食育”,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加强对幼儿食育理念的培养,多开展一些与食物相关的活动来让幼儿参与其中,能够更多的了解与食物相关的知识,了解和明确膳食营养的具体概念,促进幼儿健康、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开展丰富多彩的食育活动,不仅有教师来宣讲,还可以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参加,共同提升对于膳食营养的认知,强化“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意识,强化幼儿的亲身体验,注重自身的探究与合作的相结合,全面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循序渐进的改变幼儿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梅,钱敏.浅谈幼儿园饮食营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159-160.

[2]滕忠萍.幼儿园膳食营养与管理的实践探索——以广西军区幼儿园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6(17):81-83.

[3]雷霞.幼儿园膳食营养科学化管理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4):15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