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如何转化为语文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国学经典如何转化为语文能力

张亚

广西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 530001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一些优秀文化需要青少年们去传承。国学经典是代代相传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其承载了前人的智慧与道德观念,对青少年健康的身心发展、正确的三观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来说,中职学生们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在这时教育好国学经典知识,让这些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提高中职学生们的文化修养。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中,中职语文教师对国学经典如何有效地转化为语文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思考,结合实践从课上到课下寻找优化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国学经典;中职语文;语文教学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们优秀品德与习惯塑造成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素质教育教学原则与德育教学理念工作的推进,在中职教学中,越来越多学校逐渐重视国学经典教育。国学经典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知识,是古代圣贤智慧、思想、学识、美德的结晶,对洗涤学生心灵、净化学生思想起着重大作用。中职教育承担的责任本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比较看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全面发展理念,大力提倡国学经典教育,从而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1.中职语文国学经典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中职教育阶段,学生们思想、行为还不够成熟,教师于语文课堂上引入国学教育,通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去感染学生们向着正确积极的道路前进,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学校还在用传统的课堂讲解教育方法去对待国学经典教育,教师没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限制了国学经典知识的优势。

一方面,很多中职教师在上语文课时,提到国学经典内容,且都是对文章字词句进行翻译,讲解文章大致意思,没有带领着学生们深入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简介等等,也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没有捕捉到学生的疑问并及时解决,这样的做法大大削弱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树立起对国学经典教学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时没有足够完备的计划支撑教学工作展开,而学生在国学教育中学习比较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性。因此中职国学教育策略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解决。

2.中职教学中国学经典转化为语文能力的策略

面对中职国学经典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教师们可以从教材的选择、内容的充实、时间的利用、活动的引导等等方面,不断优化将国学经典转化为语文能力的策略。

2.1选好合适的国学教材,发挥教材实用性

学习国学经典,首先要有一本适合教学的教材,一本合适的教材选定了国学教育的范围,帮助教师更好的集中教学资源,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集中精力去学习。教师选择教材可以在文章结构、内容以及思想主题上考虑,还要结合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与进度来把握好选材的难易程度,尤其是中职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更需要教师留心学生自身学习特点,选择教材从易到难,层层递减。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论语》中一些文章,适当作为国学经典教学教材,《论语》不仅是集合了儒家孔子及其弟子们思想之大成,而且在文章结构上比较完整,通过一个一个对话来突出儒家思想,能够给学生们带来很多有益的知识。

2.2深挖文章内容与表达,增强知识应用性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不能只是学习文章的生僻字与句子翻译,还要理解文章核心思想、立意、结构等等,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翻译文言文课文并背诵之外,还需要充分结合文章背景材料,有针对性的补充文章内涵、作者思想,尽可能的深挖文章价值,传授学生更多的古典文化知识与传统文化思想。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形式就是导学模式,其中包括了预习、学习、学会、复习等等模块。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根据下节课的课程计划来搜集相关课程内容资料,提前上传班级群,供学生选择观看。同时在复习阶段,教师们还可以补充更多的课外知识,指导学生们巩固课上内容。例如在学习《诗经》时,教师们可以提前搜集好诗经的创作内容、发展来源以及取得成就等等,帮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诗经的背景,在带领着学生们学习经典诗句,参透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引导着学生们感受古人们对事物、对风景、对情感的细腻表达,让学生们了解真正的国学文化。

2.3利用晨读时间熟悉课文,提高文章熟练度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主要还是传授学生们技能,培养实用性人才,而语文课程则是学生们学习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中职教师对语文课程计划安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决定着教学是否能取得成效,其中对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也是教学计划顺利实施的一大关键。通常中职学校会设置语文晨读课,早晨是学生们记忆力最强、学习状态最好的时刻,因此教师要把握住晨读时间,指导学生们通过朗诵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研究价值的古典文学作品,感受经典阅读带来的心灵上的洗涤与思想上的净化。例如教师可以以每周的晨读时间为单位,安排一周内晨读计划。第一周学习李白的古诗,感受李白笔下的古代浪漫主义文学,比如《行路难》中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面对挫折不愿放弃远大政治理想的决心。第二周可以学习杜甫的古诗,感受杜甫笔下的唐代现实主义文学风采,比如《春望》中所传递的诗人面对长安凄惨破败、家国河山兴衰的感慨,表达出诗人牵挂亲人、心系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怀。虽然晨读时间很短,但是其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教师引导着学生们在晨读时间中感受这些诗词的情感,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个有伟大理想、伟大抱负的人。

2.4利用课后时间拓展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性

语文素养的塑造不只是课上的学习,还注重于课下的积累,将课堂内容与课外延伸有效结合,才能发挥出国学经典知识的最大价值。对此,教师除了上课要深挖教材内容以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拓展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国学知识储备量。在中职语文实际教学工作中,拓展国学经典知识的形式有很多,可以开展读书会、国学讲座等等,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的便利快捷来补充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们选择阅读。例如在讲解完《红楼梦》教学片段后,教师可以在网上查找一些文学大家对《红楼梦》的解读书籍,上传到班级群内,布置学生们在课下时间里阅读这些文章,看看那些文学大家是如何品鉴这本经典名著的,给学生们一定的思想启发。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观赏红楼梦相关影视片段,将文学作品与影视剧作对比,用影像来传授学生们当时时代背景、社会风气、风土人情等等知识,从而使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们对古典名著更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同时教师们还可以开展各种文学知识讨论会,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让学生们在一片轻松祥和的文学氛围中,获取许多有益的国学知识,塑造正确的国学文化修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浓缩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国学经典教育必须要被重视起来,尤其是中职教学中,好的国学经典教学能够使学生们终身受益。所以教师们在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一方面要改善自己对国学经典教育的态度,提升自己的文学知识储备量,不断地进行学习与反思,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国学经典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整合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出无限的教学价值,为学生们的光明前景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陈文.关于国学经典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人文之友,2020,000(002):273.

[2]王世美.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的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20(09):38-39.

[3]谈玉兰.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探究[J].天津教育,2020(1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