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应用早期经鼻CPAP治疗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8
/ 3

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应用早期经鼻 CPAP治疗的疗效

陈学英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医院 550003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应用早期经鼻CPAP治疗的疗效。方法:本文选入资料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院诊疗的患儿,共有病例74份,以随机法分组,研究组患儿予以早期经鼻CPAP治疗,参照组患儿予以导管吸氧辅助治疗,评估所有资料的临床效果及其他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3%,血气指标较好,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应用早期经鼻CPAP治疗的疗效较好,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早期经鼻CPAP;治疗效果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多发疾病之一,由于小儿免疫功能低下,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全,就呼吸系统而言,小儿气管、支气管短而狭窄,气道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支撑作用差,气道较干燥,纤毛清除能力差,肺泡小且数量少,肺弹力组织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相对较少,当受到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侵犯时,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小儿支气管肺炎易引起肺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易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酸碱平衡失调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发展为重症肺炎而危及生命。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而言,除规范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外,维持机体正常氧合同等重要。常规鼻导管、面罩给氧很难明显减少肺功能残气量,而其机械通气需建立人工气道、对气道存在一定程度损伤,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的优势,本文以我院收入的相关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该研究收入的样本信息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时间内在院诊疗的患儿为主,收入资料74份,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患儿存在37例。所有资料中有男性49例,女性25例,资料的年龄收入最小1月,收入资料中年龄最大3岁,估算出均值(0.5±0.86)岁。予以所有收入资料进行基础信息对比,数据结果差异不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

选入标准:家属知晓该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所有收入病例符合临床评估标准。

排除标准:其他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认知障碍病患;药物过敏史;个人或家庭存在精神异常情况。

1.2方法

所有病例均进行常规治疗,予以止咳化痰、雾化吸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

参照组资料开展基础导管吸氧辅助治疗,指标参数:氧气浓度为25%以上,50%以下,氧流量每分钟2-5升。

研究组资料进行早期经鼻CPAP(NCPAP)治疗,利用CPAP 持续性正压呼吸器(简称CPAP),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在40%以上,60%以下,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 6-7升,压力0.1-0.2Kpa。

1.3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分析对象的临床效果,临床效果以具体症状作为评估依据。结果包括:显著有效(症状消除,肺部体征吸收,各项指标恢复),有效(症状及肺部体征缓解,呼吸衰竭有所缓解),无效(症状保持不变甚至恶化)。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相关指标对比包括: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aO2)、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

1.4统计学意义

所有资料的数据信息采取SPPS21.0软件核验,使用t检验对数据中的计量数据进行核验,同时以(均数±标准差)展示;同时,应用卡方检验对数据中的百分比、对比指标进行核验;针对所有信息进行分析,若P<0.05,则统计学意义存在。

  1. 结果

2.1治疗效果

具体指标对比如下表1内容,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病人的临床效果数据较好,且参照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仅为51.4%,两组数据对比后差距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参照组

37

8

11

18

51.4%

研究组

37

17

19

1

97.3%

X2


-

-

-

20.4651

P


-

-

-

0.0000

2.2相关数据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指标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治疗后,参照组患者的结果数据明显差于研究组患者,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

2 两组资料的相关指标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aO2

PaCO2

PH

SaO2

PaO2

PaCO2

PH

SaO2

研究组

37

60.2±5.1

55.9±9.8

7.14±0.05

78.2±5.3

80.2±6.9

40.6±8.6

7.2±0.07

88.5±6.1

参照组

37

60.1±5.2

55.8±9.9

7.15±0.04

78.3±5.2

71.5±6.8

50.6±8.9

7.5±0.08

91.3±5.1

T


0.0835

0.0436

0.9499

0.0819

5.4626

4.9148

17.1665

2.1420

P


0.9337

0.9653

0.3453

0.9349

0.0000

0.0000

0.0000

0.0356


  1. 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具有进展快、发病迅速的特征,极易导致患儿出现肺不张以及肺泡萎陷等并发症,甚至有患儿会病发呼吸衰竭症状。由此,针对这类患儿应当予以化痰止咳、抗感染对症治疗[1] 。在积极病因治疗的同时,及时纠正机体缺氧最为关键。NCPAP操作简单,具备加温湿化功能,通过对氧流量、氧浓度、压力的调节,进一步改善肺组织的通气级换气功能,改善组织缺氧。大量研究提示在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积极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可以减少气管插管率、相应的并发症及死亡率[2]。持续呼吸道内正压通气,可有效阻止气道塌陷,是气道保持开放,减少气道阻力、呼吸做功和能量消耗,防止和延缓呼吸肌疲劳,有效缓解呼吸窘迫,并使已经或将要萎陷的肺泡扩张,降低肺表面活性物质消耗,增加残气量,同时减轻肺泡毛细血管淤血和渗出,减轻肺水肿,增加通气血流比例,从而改善患儿通气和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3]。本文以我院收入的病例进行总结,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表明,该种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提升了疾病的治愈率,保证了患儿的预后质量。针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组资料的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表明,NCPAP可以降低患儿气道阻力,提升通气/血流的比值,促进患儿呼吸功能逐渐恢复。

综上所述,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应用早期积极有效的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是机体氧合得到及时纠正,减少气管插管率,早期经鼻CPAP治疗的疗效较好,保证了疾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勇. 鼻塞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并呼吸衰竭24例[J]. 饮食保健, 2018, 5(51):109-110.

[2]张连英.经NCPAP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19(14):211-212.

[3]贾系群,张中馥,张楠,李清华,唐玉峰,郝改领.经鼻正压通气优先策略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4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