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7
/ 2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策略

沈 云

陕西省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沈云 712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各行各业发展迅速,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低碳建筑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低碳建筑在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等方面的优势,为其在建筑领域的推广与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低碳建筑在设计方面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因此,探讨低碳建筑设计的有效应对策略具有一定必要性。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策略

引言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建筑企业发展十分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是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放等问题不容忽视,这与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因此相关部门及领导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在推动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实行绿色环保理念,推动我国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而低碳建筑设计概念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进行有机结合便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能有效处理好资源短缺问题,同时能实现绿色环保的理念,最重要的是也能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推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1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理念仍然处于理论阶段,远远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实践尝试。但是我国却有相关的项目工程建筑材料法律固定,在一些企业中能够很好的自觉落实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策略,并且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但是也有一些项目工程为了追求较高的收益,并没有及时的将公司的建筑材料选取体制更新,仍然采用传统的建筑方案。另一方面,建筑企业也没有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学习新型的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理念,工程设计师的建筑方案较为传统老旧,无法践行低碳概念。或者是受到政府相关规定的压力,做表面工作,这样不仅会对原有的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同时也没有有效地实现低碳绿色理念,起到了负面作用。总而言之,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需要各部门继续努力,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将理念付诸实践。

2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优势分析

2.1利于形成新型的建筑美学

我国的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形式多样,受南北两地差异的影响,建筑设计所展现的地域特点十分明显。但是,逐渐发展的信息技术已经让这种传统建筑设计方案不再符合发展的需求,同时国家对于环保节能项目的重视改变了建筑设计的风格和模式,从根本上开始注重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这一改变让建筑美学得到了更为深远的发展,不仅使建筑的设计艺术更加突出,而且使人们更好的享受建筑的舒适感,也能有效地满足建筑本身的功能要求。真正实现绿色环境与建筑艺术的双重提升。

2.2节能环保、降低能耗

对于低碳设计的建筑,其主要优势之一是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浪费,最大程度地实现节能保护,减少建筑工程中能源的消耗。通过调查,发现建筑工业传统的设计方式中能源的消耗很高,并产生了会严重污染空气、水源质量的废弃物,而在应用低碳建筑设计中,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传统建筑工程中将近一半能源的消耗,甚至有些国家已经提出了无污染,无能耗建筑的设计概念,因此低碳建筑设计是可行的,其发展的空间也是非常宽阔的。

3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3.1加强环境特征分析,充分利用既有环境资源

结合既往低碳建筑设计经验可知,导致低碳建筑设计质量提升受限的主要原因为:设计人员在前期资料收集环节中,并未全面收集环境资料,进而导致环境利用欠合理。为避免出现上述状况,在开展低碳建筑设计时,应注意充分做好前期阶段的环境特征分析,根据分析成果,实现对既有环境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在前期资料收集工作中,可按照如下模式收集环境特征信息,并实现环境资源与低碳建筑的合理整合:第一,多途径、多渠道收集环境信息。建筑工程项目的环境资料包含地理位置、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为确保环境信息收集的全面性,设计人员可采取互联网+实地勘查+项目资料联合收集模式。通过互联网这一路径,收集与建筑项目所在区域周边建筑信息、既往建筑设计方案、水文气候信息等资料;经实地勘查,获取真实准确的自然光线、地理位置等信息;从项目资料中筛选与环境有关的信息。将所收集所有信息汇总,并从中筛选出可用信息,作为低碳建筑设计的参照依据。第二,确立可行应用方向。资料收集工作完成后,设计人员可通过对建筑项目环境信息的深入挖掘、分析,确定既有环境资源的可行应用方向。就太阳能这一自然环境资源而言,设计人员可按照控制低碳建筑冬季采暖能耗这一要求,设置10%~30%的太阳能利用率标准,通过增加窗户数量、扩大窗户面积等手段,实现自然资源与低碳建筑的整合。

3.2重视低碳建筑材料作用,合理选择材料

近年来,新型低碳建筑材料种类逐渐增加。但就我国当前低碳建筑设计状况来看,这类建筑设计在低碳材料利用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原因为:一方面,部分设计人员缺乏系统化的教育(低碳概念、低碳设计方法等内容),其对低碳材料重要性的理解不足;另一方面,新型低碳材料的更新速度较快,而设计人员材料方面的知识储备更新速度较慢,进而影响低碳材料在实践低碳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基于上述状况,可按照如下模式,优化低碳材料的应用质量:在设计低碳建筑时,可根据各设计要点的特征、设计要求,从现有低碳材料(包含最新低碳材料)中选择适宜类型,以体现建筑的低碳、环保、节能特征。就低碳建筑基础部分的设计工作而言,在选择混凝土制品时,可优先考虑如下低碳材料:第一,混凝土空心砌块。该材料的双排孔容重、单排孔容重参数分别为1400kg/m3、1200kg/m3,相对含水率参数为40%,传热系数参数为2.97W/(m2·K)。第二,砼空心砖。这种材料的容重等级处于800~1400kg/m3水平,干燥收缩率参数、相对吸水率参数范围分别为<0.060%、≤40%。第三,混凝土砖。这种由砂、粉煤灰、水泥、废渣等原材料制成的低碳材料参数为:吸水率处于6%~10%水平;密度等级处于500~1200范围,抗压强度等级则为Mu10~30。

3.3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低碳概念的基础上,建筑设计应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低碳建筑的设计质量。特别是,在设计节能效率较高的建筑中,要对可再生能源使用的形式进行合理优化,从而提高了新能源和新材料使用的效率。大多数情况下,建筑在不同地区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消耗特征,建筑设计人员应根据地域环境的特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能源方式。例如在东北,由于冬季气候的原因,当地的冬季气温较低,因此在冬季采暖的能耗相对较高,尤其是对煤炭的需要较大,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提高建筑的保温效能,同时,积极寻找各类新型能源,将可再生能源用于建筑中,从而使建筑中得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建筑的保温作用,减少了建筑在冬天取暖时的碳排放,提高了可再生资源使用的效率.

结语

总之,随着世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建筑现代化设计的重要概念是低碳环境,这也是经济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低碳理念下,建筑设计必须遵循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绿色环保,不断地探索建筑设计,走出建筑设计的低碳之路。因此,建筑设计相关人员应从资源的重复使用和减少能量消耗的角度,对现阶段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实现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并根据充分理解建筑市场及常用施工技术,提高其设计实用和美观,从而极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江澜,翟理名.解析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城市建筑,2013(10):31.

[2]王四国.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探究[J].中国新技术

新产品,2014(17):97-98.

[3]温星海.低碳概念下的绿色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中国室内装

饰装修天地,2019(21):170.

[4]王加和.试析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