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5
/ 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探讨

卫振强

青海力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随着建筑业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施工合同管理质量会对企业的生产、建设工程的质量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建设工程行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类大、中、小型建设工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因施工合同管理不规范和工程造价控制不到位而引发的合同纠纷、结算超预算等现象也频繁发生,损害了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建设工程企业要准确把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的关系,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从而在经营活动中保障自身经济效益,保持企业竞争力。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概述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指发包人和承包人为完成商定的施工工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施工,发包人按照规定提供必要条件并支付工程价款的合同。为指导合同当事人的签约行为,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实务中多在《示范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建设工程具体情况增加一些专用条款,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2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合同监管机构力度不够

我国建设市场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现阶段我国的建设市场尚未完善,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监管机构力度不足,从而导致双方签订的合同缺少第三方监管。有一部分施工单位为获取利益,在合同签订中做手脚,因监管机构的力度不足,造成合同形同虚设,从而导致施工合同管理工作无法开展,无法保证合同双方的权利。同时,在合同监管方面,建设市场缺少持续性监督,主要是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设时间较长,且存在多变因素,再加上施工合同出现变更的情况较多。建设市场提出的监管机制,由于缺少持续性管理,从而无法对变更的合同条款进行监管,容易增大合同双方发生经济纠纷的概率。

2.2合同管理意识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正进入国际化管理轨道,此变化影响了合同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使得传统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时代不适应性问题。例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相关方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合同管理不规范,这必然会导致大量的法律纠纷问题产生,容易诱发合同执行争议。再例如,合同签订过程中未就合同条款进行细致推敲,违约责任、违约条件等未明确,这容易诱发合同修改以及合同违约,施工方可能会因为工程质量、工期进展而陷入纠纷,合同无法为调解纠纷提供参考,必然会对工程造成不良影响。

2.3合同存在不平等条款

由于当前阶段建设工程施工企业数量比较多,业主的可选择空间较大,这导致在实际的工程承包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地位不平等问题出现。部分承包方为了获得项目,不得不签订不平等的合同条款,承担自身额外的业务和风险。例如,业主制定了不平等的承包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没有工程预付款或是强行要求在承包商施工达到基础以上才开始支付一定的金额。上述情况将材料上涨、政策改变等风险全部转嫁给了承包方,承包方不得不面对资金不足、材料配置不及时等问题,这导致风险管理难以贯彻、工程施工盲目追赶工期等问题出现。

2.4施工合同内容缺少规范性

施工合同内容的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建设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但现阶段由于缺少专业人员,导致制定的合同内容缺少规范性,这也是限制合同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主要问题。因工作人员能力不足而导致合同条款不全面,会使参与项目的单位从中获取不当的利益,容易使合同双方发生经济纠纷。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拟定一般为建设单位,为保证单位的经济效益,在拟定合同条款时,会存在一定偏差,比如减轻单位的责任,违约条款描述不清。因此,使合同双方容易产生纠纷,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

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策略

3.1构建并完善合同管理体制

为确保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构建并完善合同管理体制,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建立报送制度,以此使合同管理者能够了解施工合同的动态情况,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同时也能评估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提前制定预防方案,避免施工进度受到影响;二是建立合同交底制度,既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又能使管理者了解合同内容。同时,合同交底制度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明确合同双方的工作责任,减少合同双方纠纷;三是建立补充合同制度。在工程重大变更时,补充合同制度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管理者了解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进度,相关人员通过了解变更的因素,变更计算施工成本,合同双方的管理人员应及时协调计算结果。

3.2强化合同风险管理控制意识

合同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约束施工过程,帮助合同相关方降低合同风险。建设企业方面应该充分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合同管理的质量,强化风险控制的效率,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明晰合同涉及的所有条款内容,合同签订需谨慎,要防止签订后出现责权不明问题。与此同时,建设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合同要求施工,防范出现与合同不相匹配问题,增加自身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由于当前阶段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为了确保合同管理的效率,企业方面还应该推动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借助先进的现代技术优化合同管理过程,提高风险预防效力。

3.3提高合同管理的法律层级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控制建设工程风险的有效手段,法律制度能够为加强施工合同管理、保证建筑市场正常运转提供支撑。正因为此,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合同管理的法律层级,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完善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建设工程合同相关方的行为。与此同时,与之配套的惩处监管也应被提上议程,要利用各种监控手段提高相关方的合同意识,促使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法制化,用法律法规提高合同的严肃性,为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等营造良好氛围。

3.4注重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完整

在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中,需要注重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合同中对技术资料提出明确规定,在办理施工手续时,也需要施工单位提供技术资料,抵押保证金。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应用,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工程竣工时,在对建筑工程进行验收时,要将系统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调试方法、线路图等技术资料回收,并妥善保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规模大、建设时间长、施工风险高,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难度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对提高建设企业经济效益、及工程质量问题发生等均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重要性毋庸赘述。总之,施工合同管理是做好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和有效手段,企业要高度重视施工合同管理,在人员、制度、合同管理、纠纷处理、总结评估等方面下足功夫,以科学规范的施工合同管理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进而保障企业经济效益,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参考文献

[1]刘健,司金山.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与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关系[J].怀化学院学报,2012,31(5):56-58.

[2]王冀.浅谈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之合同管理[J].中国招标,2012(18):34-35.

[3]马瑞锋.新形势下路桥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及风险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