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瓶颈制约与破解研究

/ 3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瓶颈制约与破解研究

金珊珊 1 卢博文 2 任阳 2

焦作日报社 河南 焦作 454000

  1.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贫困地区因为远离城市,保留了原有的自然生态文明,贫困区域与旅游资源富集区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叠加效果,为贫困地区利用旅游开发手段实现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在上个世纪末,旅游扶贫才在我国发展起来,正因为发展时间短,我国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存在很多问题,而如何突破这些问题也成了促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进程的重点。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制约;破解

引言

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农民,基于农村的土地、经济作物、民族文化以及其他生态资源为游客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文化综合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乡村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乡村旅游产品消费更加大众化、服务更加规范化。但要借助乡村旅游来推动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解决当前资金、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困境,解决以上问题才可以引领乡村旅游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1.1有益于完善和创新乡村发展模式

旅游经济具备产业关联度、产业链完善、综合性较强等特征。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有益于实现贫困地区更好的“造血”。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转变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拓展了农民经济收入途径。在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出台后,很多贫困地区借助自身特色,发展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首先,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确实促进了现代种植业、住宿业、农副产品等工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农村市场的完善。其次,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使我国各地区农民以多种形式积极的、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为人们脱贫致富提供了新渠道。通过调查数据发现,近些年来我国已经有了将近四万个旅游景点,其中很多景点都在农村地区分布,这些景点实现旅游经济收入高达2千亿元。从这一点上可以看来,乡村旅游经济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有助于乡村可持续发展,为推行精准扶贫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1.2促进贫困地区农业增效及经济结构优化

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具有其他地区发展旅游难以企及的先天优势,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等都有其原生性和独特性特点,这些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资本。但由于地理位置偏、生产力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以上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多数都“养在深闺人未识”。而通过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可以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对外展现乡村特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能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最终会形成一条涵盖种养农业、休闲观光业、餐饮住宿业、金融业等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从而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1.3乡村旅游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品牌的打造以及影响力的扩大,生态宜居是十分关键的一点。需建立在良好的旅游环境、居住质量等前提下。众所周知,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基于农村现有的生态环境、文化景观,结合当今时代人们的旅游需求,开发相应旅游产品。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游客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随之升高,更倾向于具有完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其生态宜居要求的乡村旅游产品。因此,很多地区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中,更注重农村生态资源的保护,特别是有着巨大生态经济优势的资源,可以为树立良好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做出积极贡献。

2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瓶颈制约

2.1开发乡村旅游资源需要大量的资金,严重缺乏扶贫资金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缺乏资金是首要问题。缺乏资金的原因包括两点:一是,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并未调动多方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在具体的开发乡村旅游中,通常是政府负责投入资金,却没有有效调动起多样化社会资金,这就导致了扶贫资金十分缺乏;二是,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项目本来就需要投入很多资金。从目前我国具体情况上而言,贫困人口多数都是在偏远地区,而这些地区有着丰富的了旅游资源,十分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但这些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十分不完善,尤其是交通不便利,所以开发起来工作量太大,也需要很大的投资需求量。

2.2旅游项目呈现单一同质化

观察大量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不难发现,农家乐和农业观光结合是现阶段最常见的观光模式。乡村旅游资源大同小异,要么是自然风光好,要么是曾经在历史上产生过某种作用。比如是某个历史人物的故乡、战争年代里的边防要塞等。开发模式也呈现单一化,旅游区文创纪念品雷同。没有充分发现本地区的独特个性,发掘自身特色和优势,因而导致项目开发缺少新意,同质化现象出现,景区随之丧失了对游客的吸引力。靠乡村旅游项目盈利,拉动地区经济收益也就无从谈起。此外,就对景区特色产品的开发而言,传统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单一,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村民中虽然有80%~90%的人都是网民,但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怎么上网,通过软件进行聊天,但是不懂得怎么用互联网来分享自己的生活、宣传本地的旅游信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平台成为了最好的营销渠道之一,网络宣传是传播速度最快的宣传方式之一。除此之外旅游品牌在外界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每当旅游旺季来临,当地虽然积极宣传乡村旅游,但是外界知道相关消息的人却很少,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好宣传调研工作。

2.3人力资源流失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基本在城市打拼,这给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便受到影响。首先,由于人才的匮乏,导致乡村旅游开发严重同质化,不管是各类古镇还是文化小吃街,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旅游产品,即便是当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网红打卡”圣地,很多也是如此。这就是由于人力资源匮乏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开发中缺乏思考能力,往往照搬或者借鉴其他地区的旅游产品运作模式。其次,人力资源的缺乏,使得乡村旅游的发展盲目,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升级缺乏思考,导致乡村旅游发展遇到了较大阻碍。

3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瓶颈制约的破解

3.1加大力度投入扶贫资金,拓展扶贫资金来源渠道

因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需要很大的资金量,只借助政府一方力量难以满足资金的需求,所以需要吸纳各方社会主体积极的、主动地参与乡村精准扶贫中,这样才能够做好开发乡村精准旅游扶贫工作。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而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项大工程,首先,政府需要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保证乡村精准扶贫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性;其次,需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其中,如果使各方主体都明确意识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参与的重要性,那么便能够切实解决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缺乏资金现状。所以,解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资金缺乏问题,需要社会组织、社会公众、企业等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并扮演好相应角色,帮助贫困人口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3.2创新旅游扶贫模式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应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优势和特点,创新扶贫模式。一是依托核心景区带动农民就业。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带”上,要将旅游项目规划设计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注重“旅游+”业态的开发,推动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逐步形成新的业态或产业链,并以此带动周边其他旅游产业的兴起,刺激旅游消费,为困难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渠道,增加务工和其他生产性收入。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引领产业精准扶贫。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与企业沟通协商,将产业扶贫资金通过资本收益的形式投入到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中,企业每年按照投资比例给贫困户发放收益,以此带领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三是通过开发旅游产品助推精准扶贫。依托乡村旅游特色资源和庞大的消费市场,积极发展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以及特色手工艺品的销售,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将其发展成为具有地域特征的旅游商品,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

3.3精准定位,高效扶贫

精准扶贫是针对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脱贫摘帽工作提出的一项全新政策,较以往的扶贫政策,它更具时代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能够实现准确定位帮扶对象,促使扶贫优惠政策的实行和推进更加的精准高效。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做到的是对当地不同乡村的贫困情况做具体的排查和分析,明确扶贫的对象,并根据调研情况拟定科学的扶贫方案,从而提高对象识别和扶贫工作的准确性,确保扶贫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高效的配置。其次,要做到将扶贫工作落实到贫困户和家庭,要确保每个人都能充分享受到扶贫资源和优惠政策,从而调动其脱贫工作积极性,参与到乡村旅游经济活动中来,以自我发展取代政府补助,从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事业中获益。

3.4创新内容,打造旅游品牌特色

创新乡村旅游的内容,是为了打造特有的旅游产品,树立良好的品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从意识、手段和规划等方面入手:首先,意识方面,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形成长效机制的品牌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好长远的旅游资源规划,不能将目光只放在短期的经济效益上,而是将其当做服务当地农民的一项事业而做。其次,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的手段上,不仅要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树立品牌特色,还应该利用合理的手段,进行营销,使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周边地区消费者的青睐,并且通过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及服务,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最后,在规划方面,要想不断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有长远的规划,但这必须建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坚持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

3.5注重教育培训,提升人才素质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乡村旅游人才的支撑,要将乡村旅游人才纳入乡村振兴培训计划。一要加强旅游产业发展示范村行政干部专题培训。重点培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标准解读等内容,引导干部充分认识旅游扶贫的新形势、新要求,并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发展短板进行深入思考,找准切入点、打开突破点、抓实发力点,为山西旅游扶贫贡献更强主体力量。二要加强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选派乡村旅游领军人才到高校和知名旅游企业进行学习培训,通过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与管理、旅游活动策划、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乡村旅游新媒体营销策略等内容的培训,提升经营者专业素养。三要适应“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加紧培养农业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健康医疗旅游等各类专门人才,加强与相关产业部门合作,推进“旅游+”复合型人才开发。四要开展乡村旅游从业者的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各级农办、人社、扶贫、旅游等部门要通过远程教育、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等方式,积极对乡村旅游经营者开展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会经营、善管理、懂营销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各地区的贫困人口,必须要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视角上做好工作。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从生产要素视角入手,在初级生产要素配置中做好优化,从而挖掘更加高级的旅游生产要素,结合自身旅游优势,进而达到预期的旅游产业扶贫目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扶贫方式,当前已经受到了人们普遍认可,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项政策的完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必然发挥更大的效应,带动我国更多的贫困地区与贫困户真正实现脱贫,共同走向小康幸福之路。

参考文献

[1]尚政康.试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新西部,2019(32):64+66.

[2]杨宏伟.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瓶颈制约与破解研究[J].农业经济,2019(11):80-81.

[3]吴寿锋,刘贝贝.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扶贫[J].广东蚕业,2019,53(11):82-83.

[4]朱晓彤.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文化保护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19(20):80+82.

[5]田超,孙丽艳.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探索[J].山西农经,2019(20):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