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篮球绕杆运球练习方法的实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9
/ 2

探索初中篮球绕杆运球练习方法的实用价值

卢正茂 1 卢锦涛 2

( 1. 福建省福州 华侨中学 2. 闽江学院附中)

摘要:篮球专项训练中绕杆运球的练习方法,对提高篮球教学水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笔者选择了某校初中三年级的男女学生共40名,把他们作为实验组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绕杆运球专项训练。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灵敏度、身体协调能力以及控球组合方面的能力明显高于实验前。因此得出结论,绕杆运球练习对提高该项测试的成绩有明显的作用,具有全面提升篮球控球能力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初中篮球教学 绕杆运球 实用价值 控球能力

绕杆运球训练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个项目也成为很多省市的体育中考测试项目,主要做法是在20米距离内往返运球,要在最短时间内运球跨越相隔1米的双排标志物,共五排。这项训练全面考核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思维敏捷能力,也对学生的球性和技术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充分了解绕杆运球训练的实用价值,重视这个项目的教学,对提高篮球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有很深远的影响。

1 加强训练绕杆运球的必要性

绕杆运球练习对提高篮球控球水平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选择实验组训练前后的成绩对照,让实验组学生通过18周的专项训练来分析绕杆运球练习对篮球水平的影响。

1.1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图书馆相关文献与书籍,结合知网的硕士论文与期刊,在理论层面充分了解绕杆运球训练的重要性以及相关训练技巧。

实验法:以某校初中三年级40位男女同学为实验对象,针对绕杆运球进行一学期的专项训练,和实验前的成绩进行对比。

观察法:通过实验得出具体的数据,结合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篮球专项训练的观察,把数据和教学经验做以统一,以便提升篮球专项教学水平。

数理统计法:对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为理论探究提供数据基础。

    1. 对测试结果的分析

某校初中三年级40位男女同学在一学期的时间内,共上体育课18节,因为要得到实验数据,所以这18节都安排了绕杆运球训练。下图是实验组学生经过一学期专项训练后取得的成绩和训练前的测试成绩:

组别

实验前

实验后

17.9(S)

14.3(S)

20.1(S)

16.1(S)

从上图可以看出,实验前男女生的成绩都比较差,在经过绕杆运球的专项训练之后,男女生的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实验前男女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虽然也涉及跨步跑、变速跑和冲刺跑的训练内容,但是缺乏强化的绕杆训练内容,这就缺乏对空间的判断感,不能很好地把握运球节奏,在转弯减速的时候不是过早就是过晚,影响了整体的动作衔接。而经过训练后,学生因为有平时绕杆运球的训练基础,在测试时都能很好地控制跑动和运球的节奏,身体协调性发挥得较好,在绕杆时有前倾身体降低重心再重新加速的动作组合,能够高效地调整空间方向从而在时间上比实验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说对于篮球运动而言,抓住绕杆运球训练的核心内容,就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篮球技术水平的发挥。

  1. 绕杆运球练习方法的实用价值

    1. 提高学生的灵敏度

灵敏度是篮球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在篮球比赛的攻守转换中可以迅速做出反应。这种能力需要有空间感、速度和快速脚步移动能力的基础。长时间的教学经验表明绕杆运球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在快速行进的同时自如地改变运球方向,能随意加快或减慢行进步伐。速度和节奏的把握能力方面,经过绕杆运球练习专项训练的实验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比如在同等身体素质的条件下,即使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听到信号刺激后对信息的判断处理能力都很迅速,对照组会因为绕杆运球能力的差距,在速度上和运球衔接能力上输于实验组,所以这种灵敏度主要是基于运球动作上的优势。

    1. 增加协调能力

篮球协调性的基础在于对球的掌控能力,所以基本功至关重要。在初中篮球课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存在手眼不协调、手脚不协调甚至是全都不协调的状态。面对这些不协调因素,提升身体的协调能力可以从绕杆运球的专项训练开始,先掌控篮球绕障碍物时的运球状态,然后再逐步改变已经适应的速度与节奏,达到一定程度后加入稍微复杂的动作,最后达到动作的组合,增加大脑对身体的协调控制能力。尤其对处于内线的锋线球员,需要更好的身体协调能力,以更快的速度和变向能力实现对篮板球的控制。

    1. 为篮球控球组合打好基础

绕杆运球的训练,可以为篮球的控球组合动作打好基础。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绕杆运球训练中打下的基本功,如多方向的跑动与滑步、跳跃动作组合,才让整体的篮球水平得以更好地体现。绕杆运球训练中得到的手指控球感觉是最基础的部分,还有重心转换的感觉,即左脚在正前方的原地运球一次转变为提前变向运球一次,再以右脚正前侧运球一次,这种重心转换感觉结合之前掌握的动作,把分散动作组合起来变成复杂的动作,就为投篮组合打好了基础。再如控球系统训练中的原地体前变向拉球训练、行进间体前变向重心转换训练、行进间后退重心转换训练、重心回拉训练,都是要以绕杆运球的训练为基础的。

3 提高篮球绕杆运球水平教学策略

绕杆运球专项训练是一项实用性非常强的篮球基础技术,包括身体姿势和整体控制能力以及反应速度等多项能力要求和技术细节。可以让学生在篮球比赛中迅速改变位置,争取高度,把握赛场优势。

3.1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运好球的根本保证

篮球运动很考验学生的耐性和灵活性,因此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高。篮球绕杆运球的专项训练,可以适量适度地逐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2加强教法研究,提高练习兴趣

绕杆运球的教学方式可以灵活多变,由第一节理论课开始,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微视频设备,让学生掌握理论方面的技巧,同时理论结合实践,观看短视频的同时了解理论基础,初步建立正确的运球方法和身体姿态。之后教师播放全球著名篮球赛事,让学生能从体育专业角度对重大赛事做正确的解读,不再是学习之前看热闹的状态。在实践课程开始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亲身示范,分解动作地慢节奏学习,为学生打好基础,然后完整训练学生的绕杆运球,这些动作组合都熟练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竞赛,可以插两排立杆,让两组学生绕杆运球进行比赛,运球时间最短的队伍获胜,这些都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

3.3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绕杆运球专项训练也需要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第一阶段主要练习绕杆跑步,以间隔5秒为一组开始跑步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转杆时降低重心的感觉,建立脚步的连贯性动作,把握节奏。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展开竞赛的模式,让学生以运球的方式转杆跑步,尽量去追上甚至赶超前一组的同学,这也是第二阶段教学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绕杆的脚部动作,增强身体在转杆时的平衡能力。第三阶段的教学主要是提升运球速度的控制力以及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这主要依靠原地的体前变向运球来让学生掌握拍打球部的位置和力度,熟练膝盖弯曲腰部直立的运球动作。掌握了节奏的基础,就要求学生在换手运球的同时原地转圈,以改变方向的方式训练空间感,使得运球时转体与探肩和跨步的动作连贯有序。

为了迎合当前中考对绕杆运球项目的考核,要做好此训练的教学目标,规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的重难点,从考试的视角来看,绕杆运球的重点是控制运球的节奏和空间方位感,教学难点是控制身体姿势,及时调整身体重心的变化,有很好的手部球感可以控制好篮球的反弹点。根据以上技术重难点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充分研究教材来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使教学的总体规划合理充分,符合专项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兆凤.巧用“四步”有效提升篮球体前变向运球 能力[J].体育教学,2019,39(7):84-85.

[2]时国雄,陈树华.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一青少年篮球教学训练大纲「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

姓名:卢正茂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7.10籍贯:福建永定

单位:  福建省福州华侨中学。单位所在省市:   福建省福州市。邮编:350004
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职称:中级。 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