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口火车站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2

董家口火车站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策略分析

王志

青岛西海岸自然资源局 266400

摘要: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明确提出需推进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其中城市轨道交通是综合交通枢纽中客流集散量最大的交通方式,轨道交通的建设是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董家口火车站控制性详细规划以“追求多种业态和谐共生,打造交通枢纽型商务新区”为规划理念,确立具有弹性的功能结构,梳理动态、静态交通组织,巧用基地落差塑造绿地生态格局,并利用城市设计手法营造门户型景观格局,对规避传统火车站及周边地区的诸多问题、提升火车站新区品质进行了探索,对综合型交通枢纽中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进行分析,总结规划设计理念,为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火车站;控制性性详细规划;策略分析

前言:火车站作为城市的交通枢纽,担负着一个城市重要的对外客流、物流运输职能,是城市主要的人流聚集地之一。自从《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年)》提出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以来,在政策层面上各级政府都对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予以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尤其是综合客运枢纽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2019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一批全国性、区域性交通枢纽,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对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把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提高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上。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的公共交通方式,集散效率高,乘客体验好,可实现交通枢纽与城市之间客流的快速沟通,充分发挥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有效提高交通枢纽的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 在综合交通枢纽中引入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当代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的共识。

  1. 项目综述

(一)、项目背景:董家口火车站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在《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和《青岛市董家口港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指导下,通过对董家口火车站地段基地现状的认真分析,结合国内外具有可比性的城市开发经验,以“活力街区、有机融合、生态人本”为核心理念,)为董家口火车站重点地段的开发建设提供可实施的指导方案。

(二)、项目现状:董家口火车站位于董家口港城组团的临港产业区,董家口火车站周边是紧密结合董家口火车站的站前功能区,总用地约188.66公顷。根据现有的铁路站规划及轨道线规划设计,董家口地铁站高峰小时上车人数为1701人/小时,下车人数为1426人/小时,高峰小时发送量约150-180人。铁路站房与轨道站房分建设置,并在站房西侧设置轨道停车场,占地约16公顷,现状铁路征地范围约24公顷。置。并在站

(三)、项目功能定位:本项目定位为临港产业区的对外综合服务中心,产业研发及物流配套基地,董家口港城的门户地区。按照火车站周边圈层布局的模式,并考虑董家口火车站规模较小的现实情况我们按照交通服务器、直接拉动区、间接催化区进行功能布局。交通服务区内主要布局交通枢纽用地,直接拉动区范围内主要布局商业商务功能。间接催化区范围内需要根据周边城市用地功能确定。火车站周边具有明显的圈层式发展模式:(1)交通服务区---300米半径:交通枢纽属性最强的区域,基本位于步行3-5分钟之内,主要为交通服务功能。(2)直接拉动区---300~800米半径:步行10-15分钟以内,是主要的车站衍生功能,以商业商务为主,交通枢纽带动作用明显。(3)间接催化区---800~2000米半径:是车站对城市影响间接的表现区域,功能基本与城市功能保持一致,受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更大。

  1. 项目规划

(一)、总体布局:以创意的规划概念来划分地块的土地性质、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为项目的整体开发提供宏观性的指导,同时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人流物流的交通问题:总体结构可以概括为“两心、两轴、多组团”。两心是指交通枢纽核心和绿化景观核心。交通枢纽核心---结合交通设施规划,合理布局交通枢纽设施,形成旅客的集散中心,绿化景观核心---产业配套服务区的景观中心,通过核心大景观的打造,构建生态化商务办公环境。

(二)、道路交通规划:在现有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城市支路,控制城市主干道上的道路交叉路口数量。增加一横一纵的城市次干道,满足区域交通出行要求。规划城市支路红线宽度16CM,适当增加道路防护绿化带宽度,形成友好的交通环境。合理组织战前交通,基本实现人车分流,减少车流之间的相互交叉。

(三)、站前商务单元城市设计:(1)建筑高度控制:根据对董家口火车站周边地区的发展预判,站前商务区开发强度不宜过高,因此将总体建筑高度控制在60cm以下。中心创新研发组团,将建筑高度控制在40cm以内,形成幽静的办公环境;沿产业二路的建筑高度基本控制在50cm以内;结合站前广场对地块地势形成区域制高点,沿产业一路的建筑高度控制在60cm以内。(2)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公共绿地包括公园绿地、提供游览休息用的林荫道用地、广场绿地,强调人工同自然的融合和交流,提供平台、步道等设施,形成两横两纵的景观系统。

结语:人塑造环境,反之环境影响人的行为和心理。火车站作为城市的对外的一个门户,在塑造环境和人的行为和心理上都有高层次的要求,整个规划设计从城市空间入手加入“人性化”要素,最终形成鲜明的城市意向。“追求多种业态和谐共生,打造交通枢纽型商务新区”的规划理念是董家口火车站在面对城市快速发展时期的特殊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探索。这一探索对如何突破“车站经济”模式做了一些思考。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大中城市的传统火车站的发展将会面临新的要求,适应新要求的转换成本会成为城市沉重的负担。而董家口火车站的这种非“车站模式”的强势定位,在城市化高速发展和环境要求日益凸显的形势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黄亮,李秀.活力·有机·生态——以盐城市火车站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J].中外建筑,2006(04):12-15.

  2. 杨官允.吕梁市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探析[J].规划师,2010,26(S1):36-39+52.

  3. 周明保,王占生,史培新,顾永明,王效文,杨亚,罗容华,张燕镭,吴伟涛.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设计理念与技术借鉴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20,33(S1):36-40.


作者简介:王志(1981-)男,汉族,山东青岛人,青岛西海岸自然资源局,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规划设计,邮编:26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