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设情境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3
/ 2

科学创设情境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

马燕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元潭镇小学

摘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被新的教学方法所替代,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而情境创设作为各学科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促使情境创设更为符合当前课程教学实际,以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创设;有效教学;创新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正处于不断研究的新阶段,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觉得语文方面的一些知识学起来比较困难,学生的理解不到位,造成的结果就是课程教学低效和无效的问题层出不穷。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学习越来越厌烦,教师也会觉得教学很枯燥乏味,教学质量越来越差。而为了避免这一教学问题的出现,优化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情境创设法变得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时,教师通过科学运用情境创设,将教学活动与情境创设进行深入融合,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教师的各项教学工作也能更有效率的实施。

  1. 利用信息技术,再现课文情境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是借助文本插图和挂图,来为学生创设趣味的情境。而伴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动画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既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展示方式,也给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将书面形、文本性的知识内容以动态的图画、视频的方式,进行直观和生动的展现,实现声音与图像的有机融合,以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有助于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日益完善的“智慧化网络课堂”,在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中,运用网络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源,积极学习其特长,并在具体教学中进行运用。同时教师还可以搜集黄山所在位置的地图以及相关的美景图片,制作成课件的形式带入到课堂,在教学导入部分,先让学生观看地图,了解黄山所在的具体位置,然后结合地图设置的游览路线,循序渐进的为学生播放沿途的美景图片。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美景充分调动后,教师顺势导入课文的阅读学习,同时为学生播放黄山奇石的幻灯片,在学生读到“有一座陡峭的山峰,有一只“猴子”...”“就说“仙桃石”吧,它就好像从...”等内容后,可以通过直观的“猴子观海”、“仙桃石”图片观看,对文本内容形成更为深切的理解。通过这一教学方式的运用,让学生可以借助这一活动开拓眼界,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得到很好的激发,感受到语文文本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 借助具体实物,演示文本情境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时,教师如果长时间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倦怠。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一般知识性的课文介绍的物体是非常陌生的,为了让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形象直观的认识并熟悉课文内容,教师不能一味沿用讲解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性的运用实物教学的方式,通过选取实物让学生观察,来让学生去感知事物,同时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也会加深。

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这一课程时,教师如果一味的给学生讲解文本内容,学生对于曹冲称象的方法认识不全面,囫囵吞枣的学习文本,不仅学生的学习体验差,教师接下来的课程深入教学也不能很好的展开。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教学问题的出现,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实物情境的创设。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准备一个装满水的透明玻璃缸,让学生将这水流当做文本中的小河,之后准备一个方形纸盒当做小船和一个有重量的小象模型,再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小石子。在准备活动完成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实践,按照文本中的称象顺序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这一活动开展,让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课程活动,在操作和探究的过程,充分的理解文本内容,不仅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同时也有效突破了课文中如何称出大象重量这个教学难点,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1. 科学设置问题,创设趣味情境

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钥匙,而探究学习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忽视学生的思维思考,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强烈,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在新的教育观念下,教师应优化自身教学观念,创新运用教学手段,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通过精心设计教学问题,以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愿望和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程时,为了让学生探究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教师可以根据第一自然段中“鲁迅先生逝世了,许多人都来悼念他”这一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思考问题。让学生观看鲁迅先生逝世时,无数对挽联、花圈,以及各界人士都来悼念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以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学习产生探究兴趣,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对鲁迅先生生活时代背景的探究活动。又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程时,教师不能只是追求知识的灌输,而是应当更多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与发现。在课程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一遍文本,然后先提问: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就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进行表达,即便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问题也可以积极表达。同时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所有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看能不能将问题解决,对于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适当给出引导,逐步带领学生得出问题的答案。

  1. 联系生活实际,丰富情境展现

语文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学科,在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教学的生活化。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认知不成熟,纯理论的课程教学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不解,为了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学习,教师需要学会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新知的学习,这样学生与语文学习之间的距离拉近,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亲切性,学习也将更为主动。

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程时,为了让学生对文本学习产生亲切感,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为学生展开生动的教学。在教学的导入部分,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以谈话的方式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过年的?家乡有哪些风俗?并且与同伴和教师分享一下,自己的家庭在春节时会举办哪些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过年的欢喜心情,来阅读作者笔下的春节活动,看看作者笔下的春节与自己的春节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以这一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亲切感。同时在教学完成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练笔,想一想假设自己来写春节,会怎样进行描写?通过运用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文本之间的密切联系,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也将会更加乐学、好学。

总而言之,情境课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代教师,要学会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不断学习探究科学有序且富有趣味性的情境创设方式,并将其运用与实践,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以及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小茸.如何融情于境——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学周刊,2019(31):70.

[2]甘丽彬.创设情境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9(73):25-26.

[3]刘媛.创设生动情境 打造灵动语文课堂[J].科普童话,2019(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