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心理护理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探析心理护理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效果

张玲珍

嘉兴市中心血站,浙江 嘉兴 314000

摘要:目的:研究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预防的方式产生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取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进入我站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样本为200名,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用于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用于常规组患者。而后对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比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结论:使用心理护理模式,为首次进行单采血小板性抉择的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可有效控制献血反应的发生概率,具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反应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医疗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疾病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和在进行手术治疗时用血的概率不断增加。与其他类型的用血方式相比,单采血小板具有较好的输注效果而且输注的浓度较高。但是刚才血小板在采集过程也具有复杂性高的特点捐献者,在献血的过程中容易受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各种献血反应。为解决一系列的献血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心理护理在减轻首次单采献血者献血反应中产生的效果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使用随机选取的方式,对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在我站首次进行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样本量为100。献血者的年龄范围在21岁到55岁之间,献血者对本次研究的内容均知情,经对比可以发现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研究结果并未产生影响。

1.2方法

常规组:该组别献血者在进入我院进行献血之前,采血人员需对其进行相关体检,并展开献血知识的科普工作,向其介绍本次献血的流程,在获取献血者的同意和配合后才可进行后期的采血工作。在采血的过程当中,采血人员必须对献血者的生理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发现异常现象,则需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研究组:该组别献血者需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工作。具体步骤包括:①正式进行采血前,热情接待献血者,主动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若发现在采血之前,献血者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则需采用针对性的措施疏导其消极心理情绪,并解答其对献血过程存在的疑问;②关注献血者的身体状态,询问患者是否处于空腹状态,睡眠状况是否良好,针对空腹者,提供甜品或麦片等服务。③在献血期间,需为其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并且告知他们各种采血设备及指示灯的意义,告知其献血的意义与好处,为其献血的做法提出赞赏,告知其关于献血的福利等,以此缓解和消除首次献血者的紧张心理;④在献血结束之后,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方式按压,并叮嘱后期的饮食、运动等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本次课题研究的内容为心理护理模式,在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学者献血反应中的效果。因此在研究期间需记录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发生概率,献血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17.0是本次研究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在数据对比期间又发现两种患者的各项指标中的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则说明本次研究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比较

据了解,常规组患者和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其中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绪发生率为41%,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绪发生率为13%。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两组献血者不良心理反应情况

组别

恐惧

焦虑

紧张

总发生率(%)

常规组

16(16%)

9(9%)

17(17%)

41

研究组

6(6%)

3(3%)

4(4%)

13


两组患者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

常规组患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8.8%,研究组患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6%,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两组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统计

组别

轻度

中度

重度

总发生率

常规组

7(7%)

5(9%)

6(17%)

18

研究组

3(3%)

2(3%)

1(4%)

6


3.讨论

据了解,大部分献血者在献血的过程当中经常出现恐慌,心理紧张等消极的心理情绪,从生理问题的角度分析,有部分献血者在献血期间出现空腹以及疲劳的症状,而这些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都有可能影响献血的质量,以及献血者后期是否出现献血反应。与多次献血者相比,首次献血者对献血的仪器以及步骤未进行深入了解,所以在献血期间出现紧张、害怕的心理问题属于常见现象。所以在进行单采血小板首次献血者护理工作时,医疗工作者需使用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从心理的角度缓解献血血者紧张的心理情绪,从而提高献血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干预进行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护理操作,常规组患者则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经一段时间护理后,可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3%,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41%,从献血反应发生概率的角度分析,研究组患者的发生率为6%,常规组患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8.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使用心理护理的方式,为首次献血者进行护理工作可以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心理情绪,同时促进无偿献血队伍的保留和发展,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纪斌, 张亚琴. 心理护理对减轻首次全血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研究[J]. 智慧健康, 2019, 005(007):149-150.

[2] 周丽. 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09):268-269.

[3] 季雯婕, 孙娟. 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进展[J]. 心理月刊, 2019, 014(012):240-240.



张玲珍(1987.6~),女,浙江嘉兴人,浙江省嘉兴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护师,研究方向:血站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