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产后宫缩痛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微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 产后 宫缩痛 的护理体会

陈小霞

钦州市中医医院产科 广西钦州 535099

【摘要】目的:浅析微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宫缩痛时护理要点,为后续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110例产后宫缩痛产妇,所有产妇均给予微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并配合情志疏导、按摩等中医护理措施,干预前后采取数字评分法分析宫缩痛疼痛情况。结果:干预后24h疼痛得分为(3.02±0.51)分,48h后疼痛得分为(2.03±0.10)分,两个时间点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干预前(4.16±1.06)分。结论:微针配合穴位贴敷可明显缓解分娩宫缩痛,在治疗同时需要注意加以情志护理,缓解产妇焦虑情绪,并提升其治疗配合度。

[关键词]宫缩痛;微针治疗;穴位敷贴治疗

产后宫缩痛是一种产妇产后因早期子宫收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疼痛症状,一般出现在产后1~2d。持续疼痛应激可导致产妇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并影响睡眠,不利于产后康复[1]。因此如何缓解产后宫缩痛成为妇产科研究重点。中医在缓解产妇宫缩痛中具有丰富经验,笔者所在医院采取为微针结合穴位敷贴模式可有效缓解疼痛,但临床治疗中需要加强护理干预提升产妇治疗依从性从而获得更加理想治疗效果。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研究资料为110例出现产后宫缩痛产妇,研究时间为2019年8月~2020年10月。产妇年龄23~41岁,中位年龄(30.02±1.19)岁,孕周37~41周,平均(39.01±1.03)周。样本纳入标准:头胎单胎;胎位以及盆骨测量显示正常;胎儿稳定;顺产分娩;产妇无精神以上,同意接受本次干预。排除标准:产前情绪不稳定;具有产后出血倾向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微针针刺治疗:产妇采取仰卧位,采取0.25X0.25mm、0.25X4.00mm毫针进行针刺,穴位选择为关元、三阴交、足三里、中极、子宫、合谷、太冲,并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随机加减相应穴位,进针1.2寸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一次,1次/d,治疗3次为一个疗程。其中中极的进针方向为45°,其余穴位为直刺。

穴位贴敷治疗:取当归、牛膝、丹参、半夏、白芷等药物进行配伍,研磨成细粉调和成糊状后,制作成硬币大小药饼固定于医用胶布中央。取关元穴使用75%酒精棉消毒后,将药物敷贴于该穴位之上,每4h更换一次药物。

1.2.2护理干预

  1. 情志护理。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说明产后出现宫缩痛原因。讲解产妇喜闻乐见事情使其开心,帮助其恢复信心,恐惧甚者以思克恐,引导产妇思索并给予语言鼓励,逐步消除恐惧感。可播放中医五行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感。(2)皮肤护理。做好皮肤观察,敷贴期间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识别并采取对应护理措施。比如出现红、瘙痒等情况需要及时去除敷贴。(3)按摩护理。产后12h可对腹部进行按摩,采取顺时针方向按摩5~10min,之后使用拇指按摩三阴交、血海等位置。按摩过程中叮嘱产妇保持肌肉松弛和自然呼吸状态。

1.3观察项目

利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价不同时期产妇疼痛情况,量表为10分制,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翻身、咳嗽以及深呼吸时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安静以及平卧时出现疼痛,并影响睡眠;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无法忍受。

1.4数据分析

相应的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中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并采取t检验进行分析,数据对比后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疼痛得分为(4.16±1.06)分,干预24h为(3.02±0.51)分,差异明显(t=1.129 P=0.027);干预48h后(2.03±0.10)分与干预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01 P=0.014)。

3.讨论

产妇宫缩痛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时产生的疼痛,一般经产妇疼痛程度比初产妇更加明显,经产妇子宫肌肉以及韧带不初产妇松弛,加强收缩才能恢复到孕前大小,使得子宫能够正常下降到骨盆内。哺乳是因新生儿吸吮乳头使得产妇机体内释放催产素,刺激子宫收缩加重宫缩痛。中医认为宫缩痛可归结为两个因素:其一血淤,产后产妇正气弱,起居不慎寒气入体,加上情志不畅可导致恶露当下不下,出现腹痛;其二为血虚,产后血伤,血气运行无力,迟滞疼痛。采取微针针刺可调理冲任、温经散寒,缓解迟滞疼痛。穴位敷贴主要是通过经络系统以及皮肤系统使得药物达到病灶部位,达到治疗效果。此外穴位敷贴模式可增加体内啡肽分泌,从而起到镇痛效果[3,4]。本次敷贴中当归等药物具有活血、调经止痛效果;川牛膝等药物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上述药物敷贴于关元穴后具有联合良好行气止痛效果。

随着医疗模式改变,护理在临床治疗中占据重要作用,良好护理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本次护理中首先给予患者情志护理,通过负面情绪疏导缓解肝气郁结等情况,并提升产妇护理依从性;通过皮肤预见性护理可减少皮肤红肿以及瘙痒等不良事件,利于融合护患关系;采取按摩护理模式可进一步关节宫缩痛。本次经以上干预后产妇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产后生活质量获得进一步改善。总之,经以上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对于宫缩痛产妇采取微针联合穴位敷贴模式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但在治疗中注意加强情志护理等中医护理干预,从而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并融合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葛明完. 中医综合护理对缓解产后宫缩痛的效果观察[J]. 实用 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 4(17):48-49.

  2. 蒙金梅.中医护理雷火灸治疗产后宫缩痛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16,14(18):1889-1890.

  3. 柳爱兰,张杰英,夏慧,等.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剖宫产后宫缩痛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1):66-67.

  4. 刘月辉,田磊.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产后宫缩痛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7,39(7):1093-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