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微泡介导的miRNA递送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超声微泡介导的 miRNA递送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丁玉涵

天长市人民医院肿瘤一科 安徽 天长 239300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微泡介导的miRNA递送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为样本,制备细胞培养基,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观察组应用超声微泡介导外源性目的基因转染入HepG2细胞,对比2组细胞活性变化、细胞凋亡状况与细胞迁移能力。结果:观察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细胞凋亡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灰度值与相对正常细胞的迁移率均低于对照组,细胞迁移能力更低,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治疗中,超声微泡介导的miRNA递送可有效降低癌症细胞的活性,加速癌症细胞凋亡,抑制癌症细胞迁移,改善预后,增强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超声微泡;miRNA;恶性肿瘤


前言:临床研究结果显示,miRNAs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较高,miRNAs基因突变与恶性肿瘤的形成与发展有较高关联度[1]。基于miRNA与恶性肿瘤的密切联系,临床实践中提出了基因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的新型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但miRNA易被降解,需通过载体运输至把组织,目前常用的靶向递送方案包括细胞穿透肽、超声微泡介导等[2]。和细胞穿透肽等方案相比,超声微泡介导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可避免miRNA被降解,增强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就此,为探究超声微泡介导的miRNA递送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本文以人肝癌HepG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人肝癌HepG2细胞株为样本,将DMEM培养基与10%FBS作为HepG2细胞培养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组将外源性目的基因转染入HepG2细胞。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应用超声微泡转染方法,将外源性目的基因(反义miRNA-21、反义miRNA-199a)转染入HepG2细胞:选择10%六氟化硫作为超声造影微泡剂,超声造影频率设置为2MHz,机械指数设置为0.28,超声辐照时间设置为30s。

1.3 观察指标

(1)细胞活性变化。应用MTT法检测2组转染24h、48h、72h细胞活性变化。

(2)细胞凋亡状况。应用PE法检测细胞凋亡数量。

(3)细胞迁移能力。通过划痕实验评估细胞迁移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60331f43843f9_html_82c563679a573459.gif ),使用60331f43843f9_html_321759078e20e730.gif 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胞活性变化对比

观察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1 细胞活性变化对比

组别

24h(%)

48h(%)

72h(%)

对照组

0.335±0.011

0.763±0.021

1.173±0.022

观察组

反义miRNA-21

0.256±0.032*

0.564±0.074*

0.901±0.031*

反义miRNA-199a

0.239±0.023*

0.440±0.029*

0.779±0.076*

“*”表示实验培养基与空白培养基的细胞活性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 细胞凋亡状况对比

对照组细胞凋亡数据为1.99±0.22,观察组中反义miRNA-21的细胞凋亡数据为7.51±0.53,反义miRNA-199a的细胞凋亡数据为11.2±0.57,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3 细胞迁移能力对比

观察组灰度值与相对正常细胞的迁移率均低于对照组,细胞迁移能力更低,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3 细胞迁移能力对比

组别

灰度值

相对正常细胞的迁移率(%)

对照组

15082.78±499.12

100.00±0.00

观察组

反义miRNA-21

8827.00±564.28*

59.86±5.27*

反义miRNA-199a

4779.56±178.93*

32.16±1.94*

3 讨论

基因治疗为恶性肿瘤治疗的新方案,可通过抑癌基因与靶基因的表达调控,控制患者体内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等活动[3]。miRNAs是基因治疗的关键RNA,在恶性肿瘤的形成、发展、转归等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在肝癌研究中,miRNA-21与miRNA-199a为潜在靶标,其表达调控是肝癌基因治疗的关键。基于miRNA的特异性,可通过超声微泡介导方式,将外源性目的基因递送至靶组织,发挥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超声微泡介导的核心在于超声微泡造影剂,将微泡作为基因载体,利用其保护作用,避免miRNA基因被降解,将其顺利运输至靶组织,并通过超声辐照作用,控制微泡“爆破”位置,顺利释放miRNA基因[4]。同时,在微泡破裂过程中,会形成一定振荡力,出现空化效应,提高细胞通透性,在细胞中形成可逆声孔,便于miRNA基因进入细胞核,提高基因转染率,增加miRNA基因的表达。基于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特点,在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中,超声微泡介导miRNA递送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不会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提高基因转染率与表达效率,为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与新理论。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证实,经超声微泡介导miRNA递送后,癌细胞活性显著降低,说明反义miRNA-21等外源性基因可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控制恶性肿瘤患者病情。观察组细胞凋亡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证实,经超声微泡介导miRNA递送后,癌细胞凋亡数量增多,说明反义miRNA-21等外源目的性基因可增加HepG2细胞的凋亡率,削弱癌细胞作用。观察组灰度值与相对正常细胞的迁移率均低于对照组,细胞迁移能力更低,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该结果证实,经过超声微泡介导miRNA递送后,癌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说明反义miRNA-21等外源目的性基因可有效感染细胞迁移,抑制癌细胞转移。本研究与赖晓舒研究结果类似,超声微泡可加强对癌细胞的调控,减弱其增殖、迁移能力,加速细胞凋亡[5]

综上所述,超声微泡介导的miRNA递送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可为miRNA质粒的递送、表达提供支持,创新恶性肿瘤基因治疗方案,增强恶性肿瘤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峰,杜联芳.超声介导微泡在胰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20,29(10):911-915.

[2]徐理敏,王利英.超声造影剂微泡联合低频超声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20,42(16):1786-1790.

[3]李敏,王健宝,杨大艳.超声微泡介导miR-126通过调节CRK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16):1967-1972.

[4]谢茜,刘小慧,刘朝奇,等.超声微泡介导肿瘤免疫治疗的机制及其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13):1849-1853.

[5]赖晓舒,徐金锋.超声微泡在乳腺癌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