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可能是情志“作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1

失眠 可能是情志“作祟”

徐兴培

剑阁县中医医院 四川广元 628300

失眠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目前已经成为神经科门诊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头痛。近年来,我国失眠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根据2019年的睡眠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已经远远高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睡眠障碍率(27%)。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其中心理性和神经症性失眠比较多见,超过50%的失眠都与此有一定的关联,这可能和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日益增加有关。在情志方面,失眠的发生多是因为生活中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导致情绪激动、不安,或者持续性紧张而导致的,若过度关注睡眠问题,并因此产生的焦虑,则会进一步加重失眠,使得失眠持续性的出现。

  1. 七情均可导致失眠

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于外界事物的不同反应。中医认为情志活动和人体脏腑的活动有密切的关联,七情分属五脏,并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之为五志,情志活动和人体五脏会相互影响,七情的正常活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而强烈的情志刺激和长期的负面情绪则会导致人体的气机发生紊乱,脏腑的阴阳气血失调,并导致情志病的发生。

根据中医理论,怒则气上,过怒伤肝,喜则气缓,过喜伤心,思则气结,过思伤脾,悲则气消,过悲伤肺,恐则气下,惊则气乱,过惊过恐伤肾。总之,情志变化反应过于激烈会导致人体的气机紊乱,情志失调,这些均能够导致失眠的出现。

通常因为情志因素导致的失眠有四种,分别是:

  1. 抑郁型失眠。这种类型的失眠和西医中的抑郁症伴失眠极为相似,患者的性格通常都偏向于内敛、细腻和文静,平时不愿意将心事袒露给他人,加上不擅长宣泄情绪,很容易因为一件事闷闷不乐,使得气郁结于胸,从而导致失眠的发生。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睡后易觉醒,醒后很难再入睡。

  2. 烦躁型失眠。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早有提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由此可知虚烦和失眠是有关联的,这种类型的失眠患者多属于气虚体质,加上受到琐事所累,极易烦躁,进而导致睡眠受到影响。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心悸、烦躁、容易出汗。

  3. 思虑型失眠。思虑过度和西医中的认知障碍、强迫思维极为相似,这类患者多敏感多思,极易将心理冲突内化,这也是导致失眠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思虑过多,思绪频发,从而影响了睡眠,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整夜不寐,睡眠维持存在明显障碍等。

  4. 惊悸型失眠。惊悸也容易导致失眠的发生,这种类型的失眠类似于西医中焦虑性失眠,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容易惊醒、醒后冷汗淋漓,还会有心悸症状。出现这种类型失眠的患者其性格多柔弱胆怯,遇到事情以后容易惊慌或者惊恐,这也是导致失眠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1. 对于情志因素所致失眠的治疗

  1. 病因病机

情志所伤或者情志不遂,会导致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气便会扰动心神,而心神不安则会不寐。或者因五志过极,使得心火内炽,心神扰动,进而导致不寐。或者因为思虑太过,使得心脾损伤,心血暗耗,进而神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无法奉养心神,也就是《类证治裁·不寐》所记载的:“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

2、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讲究标本兼治,对于情志因素所致的失眠,以及和情志因素相关的失眠,应该对这类患者的心理以生理特征多加关注,并给予辨证治疗。

  1. 心火偏亢。主要症状为心烦不寐、躁扰不宁、怔忡、口干舌燥等。治疗应该以清心泻火,宁心安神为主,可采用的方药为朱砂安神丸。若胸中懊侬,胸闷泛恶,可以加豆豉、竹茹;若便秘溲赤,可在方中加入大黄、琥珀。

  2. 肝郁化火,主要症状为急躁昂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等症状。治疗应该以清肝泻火,镇心安神为主,可采用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在药方中可加朱茯神、生龙骨、生牡蛎以达到镇心安神的功效。若胸闷胁胀,可加香附、郁金。

  3. 痰热内扰,其主要症状为不寐,胸闷心烦,泛恶,嗳气等,治疗应该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为主,可采用黄连温胆汤。若心悸动甚,惊惕不安,可在方药中加入珍珠母、朱砂。若实热顽痰内扰,经久不寐,或彻夜不寐,大便秘结者,可给予礞石滚痰丸。

  1. 其他治疗方法

除了中药治疗,还可采用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同时音乐疗法、心理疗法等也有助于患者达到阴阳平衡和血畅通,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调节,能够良好的改善患者生理上的睡眠障碍。音乐疗法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实施,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随证选择,其主要包括主动治疗和体感治疗,前者用音乐播放器播放音乐即可,而后者则包括有体感音乐、治疗方案和体感音响设备三个方面。在治疗时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法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定,患者应该在咨询专业的医生后再做选择。

常言道:“心病还需心药医”,对于情志所致的失眠,除了积极治疗以外,患者还应该学会自我调节,积极的应对生活中的事情,修身养性,让自己能够保持一种健康的心境,更不能因为失眠而产生心理负担,进而出现害怕失眠的心理,这样只会加重失眠。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放松,接受当下现状的同时,积极去应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