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患者营养风险管理与支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神经内科患者营养风险管理与支持

田玉佶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管理与支持的效果。[方法]将154例自2018年3月~2020年5月于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予以所有患者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者营养风险管理及支持。[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BMI、PA及ALB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MI、PA及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神经内科患者提供营养风险管理与支持对于改善其营养状况可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神经内科;营养风险;风险管理;营养支持

神经内科患者多存在程度各异的认知功能障碍及吞咽功能障碍,而且神经内科患者以老年人群居多,由于合并各种基础疾病,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以及消化、吸收等能力明显降低,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随着时间延长最终会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康复效果。因此,对神经内科患者加强营养风险评价并根据风险筛查结果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改善患者体质状况、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1-2]。现将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3月~2020年5月进行治疗,为患者实施加强营养风险管理及营养支持,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全部患者病历资料完整;知晓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恶性消耗性病变者;合并严重胃肠道疾病、代谢性疾病或者消化功能障碍者;存在严重表达、理解或者沟通困难者[3]。通过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各有77例患者,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36例,年龄21~87岁,平均年龄(54.35±5.09)岁,观察组男性43例、女性34例,年龄21~88岁,平均年龄(53.79±5.12)岁。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且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为其提供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如降颅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同时为患者提供生命体征监测、体位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者营养风险管理及支持,如下:(1)成立营养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营养护士、营养师以及专科医师,由专业营养师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及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2)实施营养管理:由营养护士向患者与其家属分发《日常膳食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膳食结构以及饮食习惯,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3]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患者NRS评分不低于3分时需立即向专科医师及营养师报告并根据评估结果以及患者电解质、血糖、血脂、体重、消化与吸收功能、能否正常进食、是否存在并发症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营养风险管理与支持计划,营养支持计划包括食物量、性状、种类以及进食途径、进食时间等,及时根据患者进食情况、生化指标以及耐受程度调整饮食方案。为存在严重营养吸收障碍以及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支持,通过胃管为患者提供肠内营养,应用间隙重力滴注方法,首先低速泵入恒温肠内营养剂,若患者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则可适当增加泵入剂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以及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软件包对文中涉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并通过χ2检验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并通过t检验计量资料,以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标准。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BMI、PA及ALB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MI、PA及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对比(x±s

分组

BMI(kg/m2

t

P

PA(ng/L)

t


ALB(g/L)

t

P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77)

22.18±2.45

20.37±2.41

3.216

<0.05

195.45±33.58

177.67±23.28

7.183

<0.05

38.15±3.57

35.02±2.67

3.239

<0.05

观察组(n=77)

22.09±2.39

22.60±2.37

0.946

>0.05

194.56±34.26

193.09±22.16

1.013

>0.05

38.09±3.54

37.75±2.74

1.027

>0.05

t

1.125

3.194



0.896

6.956



0.914

3.21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个体化营养支持对于改善神经内科患者体质状况、机体抗病能力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对神经内科患者加强应用风险评估与管理并为其实施营养支持,动态评估患者进食状况以及营养改善情况并及时对营养管理模式和方案做出适当调整,有助于最大程度的保证干预效果,促进患者顺利康复[4]

此次研究中,干预后对照组BMI、PA及ALB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2002为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常用工具,具有费用低、无创、前瞻性好以及应用简便等特点,有助于及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可为医护人员制定针对性营养风险管理方案和计划提供重要参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病史、电解质、消化与吸收功能及能否正常进食等为其提供针对性营养干预模式,既能够使个体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还能够保证营养支持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证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对于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改善其营养状况以及减少相关并发症均有重要价值[5-6]

综上所述,为神经内科患者提供营养风险管理与支持对于改善其营养状况可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郭红桃,赵志新,夏凌.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现状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120-122.

[2]李孟津,陈恒娇,辛立,等.深圳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和营养支持情况调查[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6,24(4):220-225.

[3]张苓,张英.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的调查研究[C].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2017.

[4]侯勇娜,贾杜娟,吴瑕.营养管理结合专职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困难及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8):166-169.

[5]郭园丽,董小方,杨彩侠,等.多学科团队合作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5):662-666.

[6]胡孝勤.全程营养管理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营养指标、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8):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