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脑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脑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刘明周 刘毅 王瑜

新津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颅脑血管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1例颅脑血管性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给予常规MRI观察以及SWI扫描。结果:SWI对脑血管畸形、脑出血、脑梗死、弥漫性轴索损伤等颅脑血管性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RI(p<0.05)。结论:SWI对颅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更高。

【关键词】MRI磁敏感加权成像;颅脑血管性病变;诊断价值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近年来磁共振最新的成像技术,最初主要应用于脑内小静脉的显示,近随着其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展,SWI能更敏感地显示微小出血,在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病及某些神经变性病等方面得到应用。与常规MRI以及CT诊断技术比较,SWI高度敏感异常,特别是对微小出血灶具有更高的检出率[1]。本研究重点观察了SWI对颅脑血管性病变诊断的价值,希望能够为临床针对性治疗颅脑血管性病变提供依据。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101例颅脑血管性病变患者的纳入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1月,包括54例男性和47例女性,年龄25-77岁,均龄(49.7±11.8)岁。疾病类型:29例脑血管畸形(2例毛细血管扩张、9例动静脉畸形、18例海绵状血管瘤)、42例脑出血、17例脑梗死、1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

1.2方法

头颅正交线圈,以3.0T的MRI诊断仪器为主,常规MRI扫描后再实施SWI扫描,从头顶一直观察到颈颅交接部位。常规MRI层间距调整为1.5mm,层厚调整为5mm,视野范围23cm,矩阵范围307*385,激励2次。SWI观察参数调整如下:层间距设为0.3mm,层厚设为1.5mm,视野范围24cm,矩阵参数182*256,只激励1次,包括SWI扫描序列(TE/TR为20/27ms)、T2W1扫描序列(TE/TR为98/3000ms)、T1W1扫描序列(TE/TR为2.5/400ms)、T2FLAIR扫描序列(TE/TR为93/7000ms)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常规MRI与SWI对不同类型颅脑血管性病变的检出率,包括脑血管畸形、脑出血、脑梗死、弥漫性轴索损伤。

1.4数据统计处理

将本课题研究获得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导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并进行数据检验处理。用卡方检验百分比或构成比表示的[n(%)]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检验水准α设置为0.05,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以(P<0.05)为主。

2.结果

与常规MRI扫描结果而言,SWI对脑血管畸形、脑出血、脑梗死、弥漫性轴索损伤等颅脑血管性病变的检出率更高(p<0.05)。详情见表1。

表1 常规MRI与SWI对颅脑血管性病变的检出率对比

颅脑血管性病变


常规MRI

SWI

X2

P

脑血管畸形
(29例)

毛细血管扩张(2例)

2(100.00%)

2(100.00%)

9.756

<0.05

动静脉畸形(9例)

2(22.22%)

9(100.00%)

海绵状血管瘤(18例)

11(37.93%)

18(100.00%)

脑出血(42例)


31(73.81%)

42(100.00%)

4.261

<0.05

脑梗死(17例)


12(70.59%)

17(100.00%)

5.078

<0.05

弥漫性轴索损伤(12例)


8(66.67%)

12(100.00%)

7.243

<0.05

3.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均属于脑血管畸形病变。海绵状血管瘤没有组织间隔,排列十分紧密,病灶一般表现为分叶状或者圆形,常规MRI提示病灶信号混杂,边界清晰,表现为“爆米花”,特征性突出,SWI可进一步观察到低信号的多发病灶。动静脉畸形小的只有几毫米,大的能够伤及大脑半球,甚至整个脑叶;部分血管畸形扭曲过度,管壁薄,血管细小,偶见动静脉相通。T2WI以及T1W1提示动静脉畸形,信号较高,难以显示被掩盖的微小血管,而SWI可表现出斜圆形、点状、条状信号影[2]。常规MRI不能显示出病灶旁细小血管,而SWI能够清楚观察,且SWI无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实用价值更高。

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大约占比30%。CT敏感、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是临床诊断急性脑出血的首选,但是CT对于小出血灶缺乏高度敏感性,极易因为出血量少以及CT分辨率而影响临床判断。为了避免误诊、漏诊,本研究在常规MRI扫描后进行了SWI序列,结果42例脑出血均全部显示,包括1-5mm微小出血灶、常规MRI未观察到的微小病灶与超急性出血灶,病变边界范围更加清楚。

常规MRI对于脑梗死的观察,未发现显著的信号特点而无法确诊;而SWI显示为低信号。T2W1以及T1W1也未能观察到梗死病灶内的出血灶,而SWI扫描观察,提示梗死病灶内的出血灶表现为点状、椭圆形或者片状低信号影[3]

弥漫性轴索损伤组织四周多存在微小出血灶,常规MRI观察通常显示无异常,而SWI可以较好的检出微小出血灶。脑受损极易引起脑血流变化,SWI可以高度敏感去氧血红蛋白,能够帮助临床准确监测脑损伤的脑组织功能、头部静脉血氧饱和度。本研究1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均为严重外伤所致,SWI均全部显示,而常规MRI只显示出8例。

综上所述,SWI对颅脑血管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黄绍花.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0(008):38-40.

[2]赵文礼, 张健, 杨智,等.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诊断脑微出血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5, 31(5):716-720.

[3]魏江漫, 潘晶晶, 范薇,等.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评估脑卒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6, 27(04):23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