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探讨

刘青云

湖南隆回县人民医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探究右半结肠癌患者以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共计100例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设置为2019年1月~2020年7月期间,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中央入路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清除阳性淋巴结数量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短或较少,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和腹腔镜中央入路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右半结肠癌患者比较,其临床清除淋巴结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方面具有显著突出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尾侧入路

结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针对结肠癌患者通常采用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在患者进行手术前,通常会给予抗菌药物药物进行术前肠道清洁[1]。利用抗菌药物抑制肠内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致使肠内细菌死亡[2]。本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7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则分析探究了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共计100例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设置为2019年1月~2020年7月期间,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中央入路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男性与女性分别有28/22例,年龄最小不低于19岁,年龄最大不超过71岁、平均年龄为(51.29±9.61)岁;对照组患者男性与女性分别有27/23例,年龄最小不低于20岁,年龄最大不超过31岁、平均年龄为(50.66±9.55)岁。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予以对比分析后发现,组间差异不显著,P值提示大于0.05,可进行比较性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行腹腔镜中央入路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在实施手术治疗前一天摄入流质食物,并服用腹泻药物,必要情况下行灌肠处理,维持水电解质处于稳定状态。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麻,麻醉前减轻患者上腹压力,以防止发生胃膨胀对手术视野产生影响。其次,帮助选择足高头低左侧卧位,取五孔法进行观察,将腹腔镜头置入,此后做操作孔和副操作孔。向左上方推移小肠,将其置于上腹后,用无菌纱布隔离肝脏和胃。在暴露升结肠系膜后找到回结肠血管蒂下缘为手术入路开始部位。进入融合筋膜间隙后将筋膜拓展,对各处血流以及相应淋巴予以处理。对右半结肠周围予以游离,直至和融合筋膜间隙相通,对残端予以处理,采用切割闭合器离断且实施吻合。吻合期间避免肠系膜发生扭转。在讲其放回腹腔后予以冲洗和吸除[3]

观察组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术前处理方法和对照组相同,具体方法如下: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麻,麻醉前减轻患者上腹压力,以防止发生胃膨胀对手术视野产生影响。其次,帮助选择足高头低左侧卧位,在脐部下方1厘米位置做长度约12毫米的主观察孔,建立五孔,此后将腹腔镜和辅助设备置入。在建立气腹后对病灶范围和手术范围予以确定,将小肠系膜向腹侧提,充分暴露右髂窝小肠系膜根部,和的的的后腹膜粘连形成黄白交接线,剪断该线进入融合间隙右侧,拓展间隙尾侧至头侧直至肠系膜上血管及属支后方,清除相应淋巴。调整腹腔镜镜头直至结肠系膜腹侧,对横结肠系膜及回结肠血管蒂予以牵拉,继而对肠系膜上静脉走形予以充分暴露。将结肠系膜纵向切开,对系膜上静脉予以解剖,促使筋膜间隙相通,对残端予以处理,采用切割闭合器离断且实施吻合。吻合期间避免肠系膜发生扭转。在讲其放回腹腔后予以冲洗和吸除[4]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可包括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清除阳性淋巴结数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60190dc5a5bee_html_ee17123142a535f6.gif )采用t检验,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清除阳性淋巴结数量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短或较少,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表1。

表1:对照比较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组间差异(60190dc5a5bee_html_ee17123142a535f6.gif

组别

病例数

排便时间(d)

排气时间(d)

清除阳性淋巴结数量(枚)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对照组

50

4.19±0.66

2.87±0.25

3.22±0.66

70.25±6.46

173.25±12.35

观察组

50

4.13±0.59

2.82±0.36

3.33±0.15

64.29±1.26

167.25±8.22

t

/

0.479

0.807

1.149

6.403

2.859

P

/

0.633

0.422

0.253

0.000

0.005

3 讨论

近几年来,在腹腔镜相关技术设备的持续更新,结肠癌手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因而使得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相关手术技术的改进和疗效仍然不理想,需实施规范化手术入路将结系膜完整切除及尽可能多清扫淋巴结[5]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清除阳性淋巴结数量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短或较少,分析原因: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主要通过完整切除系膜、结扎血管根部以及清除淋巴结展开治疗,可更好的进入正确的手术层。具体而言,尾侧入路以“黄白交界线”作为手术开始的位置,在进入腹腔后期解剖标志物较为固定,受血管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可直接进入到所需分离的正确手术层面,可在右侧融合间隙中完成手术,所以手术时间得到了缩短[6]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和腹腔镜中央入路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右半结肠癌患者比较,其临床清除淋巴结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方面具有显著突出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保华.中药调剂中常见差错及相应措施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8,027(024):148-150.

[2]李俊芳. 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相应措施研究[J].人人健康,2017,12(447):233-233.

[3]宋卫玲. 我院中药调剂差错常见原因分析及相应措施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 011(006):462-463.

[4]王晓明.中药调剂常见差错与防范管理方式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016(018):119-120.

[5]张凤霞. 基层药房药品调剂常见差错原因与防控对策探讨[J].家庭医药,2020,000(003):178.

[6]刘正兵.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调配环节常见差错的原因和解决对策[J].智慧健康, 2019,000(022):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