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和运动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调控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饮食和运动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调控的疗效

诸红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 上海市闵行区 201100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调控采用饮食和运动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6月期间出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组(常规饮食疗法)和Z组(针对性饮食和运动疗法)各35例,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血糖水平等。结果:Z组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等明显优于C组,且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饮食和运动疗法,能够显著降低其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效果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饮食;运动;妊娠糖尿病;血糖调控

引言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问题,营养过剩,再加上缺乏运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这种疾病对母婴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围产期孕妇和婴儿的风险提升,容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问题。对此,需要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调控,进而减少对母婴造成的危害,采用饮食和运动疗法,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妊娠期并发症的出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6月期间出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组和Z组各35。这些患者在孕前均未有糖尿病史,经过产前检查符合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标准:患者在妊娠24周-28周或在28周进行75gOGTT 诊断,空腹血糖值≥5.1mmol/L,服糖之后一小时的血糖值≥10.0mmol/L、两小时的血糖值≥8.5mmol/L,任何一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被诊断为GDM。此研究中C组患者年龄在24岁~35岁,均孕周期为(22.4±2.3)周。Z组患者年龄在25岁~37岁,均孕周期为(23.1±2.4)周。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对比。

1.2 方法

对C组患者实施常规饮食疗法,由专业饮食指导师对其进行饮食安排,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计算其每日所需的营养物质,设计饮食方案,由孕妇在家中完成安排。

对Z组患者实施针对性饮食和运动疗法。饮食疗法:为了确保孕妇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促进胎儿正常生长发育,通过热量公式对患者每日所需热量进行计算。热量=(25-35)×(患者身高-105),一般每日热量为35KCal/kg。糖分占营养比例的50%,脂肪占营养比例的30%,蛋白质占营养比例的15%。同时还需要保证孕摄入足够量的高钙与高铁,补充多种维生素。切忌食用高油、高糖、高热量的食物。针对孕妇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饮食计划,每日用餐六次,在一日三次之后的3小时增加一餐。运动疗法:一般孕妇不可以剧烈运动,可以采用一些轻柔性、延展性的运动,比如瑜伽:可以提升孕妇的体力、肌肉张力、增强机体平衡感;游泳:在游泳训练的过程中,脉搏频率在90-100次/min为宜,两天游泳一次,一次20分钟。体操:侧重腿部放松,要求孕妇的身体采用仰卧姿势,收起双膝,一侧腿向上提升高举,脚尖绷紧、放松,双腿交替进行。骨盆关节训练:膝盖并拢,向左、向右翻倒,两腿轮换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血糖水平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和(X±S)表示,用X2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

经过饮食、运动疗法治疗之后,C组患者出现妊娠期高血压8例(22.86%)、剖宫产20例(57.14%)、羊水过多6例(17.14%)、产后出血6例(17.14%)、胎膜早破8例(22.86%)。Z组患者出现妊娠期高血压2例(5.71%)、剖宫产10例(28.57%)、羊水过多0例、产后出血2例(5.71%)、胎膜早破1例(2.86%)。两组数据对比,P均低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新生儿结局

经过饮食、运动疗法治疗之后,C组患者出现低血糖8例(22.86%)、胎儿窘迫7例(20.00%)、巨大儿14例(40.00%)、高胆红素血症24例(60.00%)、新生儿窒息6例(17.14%)。Z组患者中出现低血糖0例、胎儿窘迫1例(2.86%)、巨大儿2例(5.71%)、高胆红素血症2例(5.71%)、新生儿窒息2例(5.71%)。两组数据对比,P均低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

经过饮食、运动疗法治疗之后,C组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水平为(13.25±2.65)mmol/L、空腹血糖水平平均为(9.62±2.7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为(9.72±2.74)%。Z组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水平为(9.23±2.21)mmol/L、空腹血糖水平平均为(5.32±1.7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为(7.21±2.12)%。两组数据对比,P均低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营养摄入不合理导致营养过剩,孕妇的耐糖量出现异常情况,血糖水平升高,不仅会影响孕妇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影响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等,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特别是在出现酸中毒情况之后,胎儿会在母体中出现缺氧情况,最终只能采用剖宫产方式结束妊娠。同时,在孕妇血糖异常时,还会对胎儿造成持续性的影响。胎儿经过胎盘吸收母体的糖分,会导致胎儿间接受到胰岛素分泌影响,造成胎儿发育过快,在这种情况下,会增加巨大儿的发生几率,出现难产情况,甚至还会对孕妇、胎儿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对此,应该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干预,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在本研究中采用饮食、运动疗法,合理控制和调理孕妇饮食,适当运动锻炼,能够显著改善孕妇的血糖水平,并对其妊娠结局、新生儿解决造成影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艳琪,刘水姣,王雯丹,何月芳,王春燕.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糖尿病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4):4687-4689.

[2]李海强,高丹,陈海霞,赵方欣,王凯旭.妊娠早期生活方式干预预防妊娠期糖尿病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3):4633-4638.

[3]张传莲.饮食和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调控的临床疗效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3):3259-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