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效果研究

丁敏

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中医医院 山东 青岛 2664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行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效果实施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2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黏膜肌瘤切除术,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对其临床效果及预后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宫腔镜下子宫黏膜肌瘤术后,复发率为2.1%,子宫穿孔发生率1.1%,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5%,术后感染发生率0.43%,TURP发生率为3.1%。结论: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手术切除后,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并可通过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研究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子宫黏膜下肌瘤是突向子宫腔内生长的子宫肌瘤,由于肌瘤表面覆盖着子宫内膜,增加了子宫内膜面积,且在宫腔内占位,影响经血排出,因此可引起子宫异常收缩,发生痛经,并伴有月经量多及周期紊乱。黏膜下肌瘤易形成蒂,在宫腔内生长犹如异物,肌瘤可被挤出宫颈外口而突入阴道。是当前妇产科常见疾病之一,其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进行子宫肌瘤切除,但是开腹手术窗口较大,术后感染及术后出血发生率极高,因此为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宫腔镜技术在临床应用度不断增加。使患者避免开腹之苦,也是不能耐受开腹手术和不愿切除子宫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获得有效治疗。但宫腔镜下子宫黏膜肌瘤切除也存在一定弊端,如操作不慎或手术前准备不完善,会增加并发生的发生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们对于其发生率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可知,其中多为TURP综合征、子宫穿孔、售后出血和感染等等。通过此次研究,探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探讨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2例进行比对,入选范围: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与治疗前签署了患者知情同意书及手术同意书,并自愿配合其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患者,患者年龄为41~58岁,平均年龄为53岁。对患者疾病进行分类,其中0型患者为33例,1型患者为1例,2型患者为8例。治疗药物为嘉文(通用名:间苯三酚注射液,英文名:phloroglucinol injection;批准文号:国家准字H20046766,生产企业:LABORATOIRESL.LAFON).

力蒙欣(丙泊酚注射液,propofol injection,批准文号:国家准字H19990282,生产企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ml:0.2g)

口服用药米非司酮治疗,米非司酮抗孕激素的药物,它使肌瘤的孕激素受体明显减少,从而使子宫肌瘤猥琐减小。另有雄激素治疗如:孕三烯酮类药物,主要其副作用可能导致一些高雄激素的表现,对于月经量增多的病人我们可以用带有孕激素的环,来缓解月经量增多,

  1. 方法

根据患者的生理期结束时间进行手术调整,对于绝经患者,手术时间不做具体邀请。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检查,重点对患者手术禁忌症进行询问与排查。所有患者术后注射间苯三酚,从而达到软化和扩张宫颈管的目的。术前麻醉采用丙泊酚,并使用常规消毒巾进行消毒,安置宫腔镜观察宫腔内情况,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及子宫肌瘤的类型及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0型的患者使用电切镜将肌瘤蒂部切除,摘除肌瘤;对于1型、2型患者肌瘤完全暴露逇情况下,切割圈套将瘤体最突出的部位越过知道肌瘤表面,抵达后部随即使用套圈做匀速切割,从而将肌瘤切割为正常子宫内膜形态。

  1. 结果

经宫腔镜下子宫黏膜肌瘤术后,复发率为2.1%,子宫穿孔发生率1.1%,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5%,术后感染发生率0.43%,TURP发生率为3.1%。

类型

复发率

子宫穿孔

术后出血

术后感染

TURP

并发症例数%

2.1

1.1

3.5

0.43

3.1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宫腔镜下子宫黏膜肌瘤切除在临床应用度不断增加,其主要通过患者的子宫宫腔从而达到在其宫腔镜监视下在进行手术操作,这种微切口的可视化操作,不仅缩短了患者手术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患者术后出血的风险,疗效明显。

4、参考文献

【1】王艳霞,孟跃进等,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并发症的防治【J】2013,39(11)

【2】李亚文,姜春丽等,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并发症的预防。【J】西部医学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