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5
/ 2

试论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

李淑芳

永寿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陕西 永寿 713400

【摘要】现如今,我国水资源储存总量在世界排位靠后,尤其是人均储水量更是排位靠后,同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使得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受阻。因此,为了保护水生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必须做好水生态保护工作,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效果。本文先是系统地介绍了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的内涵,随后探讨了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旨在为两者在经济社会的重要地位的确认提供具有价值的研究意见。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生态保护;关系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其主要体现在水资源总储量少、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等,外加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壤生产力下降等问题日渐严重化,使得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生态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鉴于此,本文通过系统地介绍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的内涵,进一步探讨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1.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内涵概述

1.1水土保持的内涵

所谓“水土保持”,指的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综合效益,以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的基本功能在于预防和治理,其中预防,往往是借助现代法律强制和经济惩罚等手段,使得人们在具体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能够予以措施保护水土不被流失的行为[1]。而治理措施则是指在具体行动中采取有效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等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在我国水土环境治理中,水土保持作为基础,目的在于保护土地资源不被外来力量破坏,促使其能够长期产生较高的综合效益[2]

1.2水生态保护的内涵

所谓“水生态保护”,指的是基于淡水生态系统提出环境中水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各种水分条件的适应,具体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现如今,在我国水利工作实践中,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水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主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维持水生态平衡为目标,提出具有治理、修复等效能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以保证水生态系统能够维持水循环平衡关系,进而为人类的持续发展夯实基础[3]


2.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分析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的关系,水土保持是水生态保护工作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水土保持采用土壤和植被拦蓄地表径流和涵养水源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而水生态保护往往是利用江河湖库和地下岩层实现多余水源的地表拦蓄和地下存储,以此改善水生态环境状况的同时,能够有效保护和利用地下和地表水资源[4]。基于概念和功能角度来说,水资源在进入河道之前,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归属于水土保持范畴;而水资源进入河道并形成水域后,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归属于水生态保护范畴。

基于水土保持措施分类角度来说,防止水土流失的梯田、山坡截流沟、侵蚀沟治理工程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都属于水保工程措施;以栽种植物为核心的生物措施,主要是在一定区域内建立林带、退耕还林等,以实现涵养水样、保护水土的有效目的;而耕作措施主要采取保土耕作、高耕作等措施,实现降水的截流、增加地表涵盖,进而使得有限的水资源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除此之外,在水生态保护工作中,相关职能部门应注重职能作用的发挥,如林草部门应严格落实退耕还林措施,做好人造林、生态林的保护工作。

对于水生态环境来说,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水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利用。首先,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重要环节之一,若在生产活动中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将会导致湖泊干涸、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不仅如此,污水不加处理的随意排放,也会让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严重的污染。其次,水土流失的持续严重化,使得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并且伴有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由水土流失而造成的径流和泥沙不仅是一种面源污染物,还是其他有害物质和有毒物质的主要携带者,从而给水环境造成难以扭转的严重影响。因此,在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水土保持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对保护水生态环境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水土流失会加剧水生态环境的恶化,例如土壤速效氮往往以水榕态形式存在,后随降水、地下径流等渠道进入水环境中,同时,重金属物质、农药等有害物质也会以吸附方式被土壤颗粒带进水环境中,使得水生态环境污染日渐严重化,进而导致水环境中的生态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可见,在水生态保护工作中,水土保持是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还可以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要想保护好水生态环境,必须立足于生态环境实际,制定长期有效的水资源保护计划,加强重点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并注重湿地系统保护工程、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全面推进,同时,注重水污染防治,加强水质监测与分析,适度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等,才能保证水生态环境不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被污染和破坏,进而实现水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水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持续发展。因此,在现代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应注重水生态文明建设,并在具体的工作中,明确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工作的作用,实现生态效益的持续发展,进而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积极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助力西北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J].珠江现代建设,2020(04):34.

[2]樊秉更,孙大智,刘少巍,李林栖.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20(02):1-4.

[3]王凌云,莫明浩,左继超,张利超,邓小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背景下水土保持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20(05):10-14+69.

[4]张秀玲.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的关系及其规划问题探究[J].珠江水运,2020(0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