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5
/ 2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张利春

河北省承德市水泉沟镇狮子园学校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寻有效的教学途径,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已成为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从“结合课前预习,培养自学习惯”“合理设置问题,培养思维品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探究意识”“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积累”和“设置教学活动,丰富学生体验”这五方面入手,就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化教学;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阶段的重中之重,良好的语文综合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不断地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围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结合课前预习,培养自学习惯

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自觉的学习,怎么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自主学习有着良好的学习效果。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初步养成时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学生之后的学习都会有着非常强的推动作用。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

这其中,结合所学内容来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有效的课前预习还可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的重点,为课上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基于此,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对预习环节引起重视。例如,在教学《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时,笔者给学生们布置了预习学案,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步是朗读课文,疏通文中的生字词,并理解字词的意思。第二步是结合文中内容,解释下列词语,如甚()惠()诣()等。第三步是了解作者,即查阅课本中的“走进作者”和“相关资料”。第四步是主题引导,结合“导思”再次读课文。第五步是梳理层次,理解内容,如“本文讲的是在()国有一个()家的孩子,用()款待(),朋友指着杨梅对孩子说:()。孩子马上回答说()。”第六步是我的疑问。通过课前预习来了解文中内容,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还促进了学生的自学习惯的形成。

二、合理设置问题,培养思维品质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有些问题看似随意,但却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合理地设置问题不仅能够减少课堂的无效环节,还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置提问环节,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具有启发性。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请学生们画出第一、二自然段中与小艇有关的句子,并画出小艇的简图。其次笔者请学生们思考“威尼斯的小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同时请学生到黑板前画出小艇,并介绍小艇的样子。之后笔者又提出以下问题,如“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使我们感到小艇非常的生动形象?”“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着威尼斯水城两岸秀美的风光,会产生哪些新奇的想法?”通过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探究意识

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群体的智慧是无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之间的思维相互碰撞,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教师应结合所教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环节。例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时,笔者引导学生们开展了小组合作,进行了深入探究。学生们探究的问题是“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根据小组合作讨论的情况,笔者又给了学生们三个提示,如(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援工作的?(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3)议一议船长使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在讨论之后,笔者请各小组的代表来回答他们的讨论结果。如此一来,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会更加地准确。最后笔者还请学生们说一说“船长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通过有效的交流和讨论,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其探究意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四、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积累

语文课本中的知识是有限的,但语文知识是无限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们获取语文学习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传统的、单一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如今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教师应不断地收集和语文有关的教学资源,有效地拓展教学内容,从而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知识的积累。

例如,在教学《书戴嵩画牛》这篇文言文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们欣赏了四幅著名的画作,分别是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戴嵩的牛。由此笔者通过戴嵩画的《斗牛图》引入了本课的课题。其次,笔者给学生们详细介绍了戴嵩的生平经历,如“戴嵩是唐代画家,他最擅长的就是画牛,这幅《斗牛图》深受人们的喜爱。这幅图还引发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绘画作品来拓展本课的教学内容,既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了绘画艺术的美,又顺其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故事。如此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又在无形中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五、设置教学活动,丰富学生体验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导致学生懒于思考,产生了一定的惰性思维。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教师应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而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性,丰富学生体验,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带领学生们梳理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如田忌和谁一起赛马?本文写了田忌几次赛马?每次塞了几场?其次笔者请学生们按照一定句式说出田忌赛马的经过,“如第()赛马的时候,田忌先用()对齐威王的(),接着用()对齐威王的(),最后用()对齐威王的()。由于()所以田忌()。”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笔者将本文改成了小剧本的形式,请学生们分角色扮演齐威王、田忌、孙膑、侍卫、旁白等。为了增强学生们的体验,笔者还给学生们准备了王冠、帽子、马的头饰、旗帜、扇子等道具。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是小学语文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语文高效课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努力和引导,也需要小学生们的积极配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将对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作进一步探究,争取为小学语文课堂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孔娟;关于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9-07-15.

[2]徐玲娇;裴娟.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与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6-11.

[3]裴海静.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趣味化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