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2

“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探析

李明利

山 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庄磨镇冯村小学 , 山西 忻州 034028

摘要:传统的“灌输——接受”式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式的跟随教师的脚步,而是在教学中如何解放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文就“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具体分析与研究,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室变成“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舞台”。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有所帮助。

键词: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1 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

所谓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就是:(一)课堂教学的宏观框架为“四段式”:“目标导学(明确目标,全程导学);自主学习(先学);交流学习(即后教:先兵教兵、后教师点评更正补充);训练反馈创新”。(二)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操作程序一般可分为“六环节”:明确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自主学习、交流学习、训练反馈创新等环节。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导向,以激励学生内在需要为动力,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思考、归纳、评价新等为基本特征,培养、提高学生应用创新素质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在强调教师变继承性传递为创新性传递,学生变维持性学习为自主创新性学习,最终使学生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2 应用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四要素及其关系

应用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四要素是“目标、自主、交流、创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目标是导向、自主是核心、交流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2.1 目标是导向

教学过程是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的效益,取决于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师生双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又取决于师主双方对目标的明确和认同。教师为达标而教,学生为达标而学。因此教学过程中,明确的学习目标出示,对于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活动非常重要。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形成合力,控制教学行为向预定目标努力。例如:“圆的面积”的课堂教学中,我就是以贴近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目标来激励学生:学校要建一个半径为两米的圆形花坛,大家帮忙来计算一下,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求花坛的占地面积,实际上是求什么?

2.2 自主是核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主体责任和主体力量。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在教学的问题提出、深入探究、辨析、释疑、归纳等过程中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实践性,创新性。没有自主就没有创新,自主学习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学设疑、动手操作、讨论探究、解题答疑、练习巩固、归纳小结。总之,学生自主学习应当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圆的面积”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分析对比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将要学的图形转化为已学的图形,将圆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拼成熟悉的长方形。

2.3 交流是手段

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既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有效交流,除了与老师交流,还应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让学生学会倾听,分析别人的建议和观点。又要引导学生明确主题,控制无关的话题,不能放任自流,随心所欲,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防止学生闲聊与学习主题无关的话题,影响教学效果和目标的完成。学会评价别人的想法和观点,要特别鼓励那些不爱与人交流的学生参与,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真正的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都得到发展。例如:“扇形统计图”的课堂教学中,请学生小组分析扇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其他同学补充发言,或教师点拨提问。

2.4 创新是目的

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着力培养学生有一定深度、一定质量的提问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聚合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即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敢想、敢说、敢做及会想、会说、会做精神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是离奇怪异的见解。

3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活动模式

3.1 明确目标,重在激发动机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成效,取决于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取决于双方目标的致性,明确性、具体性。教学目标是在教师导下,在了解学生学习障碍的基础上,准确、恰当地定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情趣,适时地将教师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以此产生合作的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认知和情感共同的参与。教学过程应当是充满激励、充分培养和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过程,这样教学过程才能够取得成功。常见的激励形式有以下几种:教学目标激励、师生情感激励、参与游戏激励、学习竞赛激励、小组评激励、展示成果激励。

3.2 交流预习,重在质疑问难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学会预习开始,学生预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疑问,疑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点,是教学的出发点。因此,在教学的开端,深入探究等各环节让学生质疑问难,这样,不仅使教师教学具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3.3 师生互动,重在合作达标

达成目标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时空。凡是学生能自主达标的,教师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当学生提出疑难时,放手让他们己探讨推导,当学生遇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亲切的关怀和悉心的指导。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合作精神,勇超自我意识和自学求知能力。

3.4 训练反馈创新,重在分层指导

教师必须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具体指导,尊重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肯定不同认知、答案的价值,使每个学生在学生中都保持健康、自由、积极的心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最好的发展,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我们认为:没有分层指导就没有面向全体及时反馈,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状况,及时指导学生对错误进行矫对不全面的加以补充,对不深刻的加以升华,指导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掌习方法,形成能力。

以上教学活动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依据课型和教学任务不同而定。

4

总而言之,“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任务为主线、以创新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地获取知识,探求新知,以此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建荣.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8).

[2]陈丹丹.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

[3]余文森.略谈主体性与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200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