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7
/ 1

如何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何先先

通江县中医医院 四川巴中 636700


胃炎的症状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最常见的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则为上腹部烧灼痛,特别是在两顿饭之间,早餐前或在饮用橙汁、咖啡之后发生。严重者可有柏油便、黑便或血便。胃炎是指不同病因所致的胃黏膜炎症。临床按发病的缓急,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胃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侵扰,容易产生哪些心理,并如何进行心理护理呢?下面来为您揭秘!

慢性胃炎,不能忽视!

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临床非常常见,在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绝大多数有慢性胃炎改变,其发病随年龄而增加,男性多于女性。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炎症,导致慢性胃炎的原因比较多,主要原因包括饮食不规律、免疫力低、用药不当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

伴随着年龄增长,慢性胃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长期的疾病折磨对患者身心均产生了影响。因此,不仅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还要对患者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

导致慢性胃炎的原因比较多,包括饮食不节、经常食用刺激性食物、饮酒、吸烟等,不管何种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胃炎,其根本均在于患者的健康知识、心理、饮食等不良,最终引发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治疗时间也相对比较长,同时比较容易复发,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复发率就更高。慢性胃炎患者不仅身体会有严重的不适感,心理也会受到疾病的折磨。因此,多数患者会存在抵触感和恐惧感。

这便需要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帮助患者讲解专业的疾病知识和治疗流程,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积极性。

胃炎患者容易产生的消极心理及护理措施

1.沮丧心理

慢性病患者,经受长期疾病的折磨,极易产生忧郁、不悦的情绪。病人虽多方求医,疗效仍不佳;患病给工作、经济、家庭、社交活动带来的诸多影响,受到家庭和单位的冷落等。这些都会使病人产生情绪低落、孤独、失望,或者牢骚满腹、易怒、万事不如意等心理。

因沮丧心理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可使人的生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的机能失调,从而加重病情。伴有忧郁、悲观情绪的病人还容易引发失眠、头痛等神经衰弱的症状。

对存在沮丧心理的慢性病人护理,应做到:

(1)给予同情和安慰。

(2)说服病人遵循医嘱坚持治疗。

(3)鼓励病人树立信心。

2.恐癌心理

有的病人患人癌症后,不愿承认事实;有些癌症患者的愈后,则不承认是治疗成功,反而认为当初是误诊;有些病人惧怕诊断为癌症,承认症状而不承认诊断。这些都是恐癌心理的表现。例如,一位患壶腹癌的病人出现了明显的黄疸,因惧怕诊为癌症而不敢去就医,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

对这类病人一般不必更正病人的错误,以防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善意地隐瞒病情,对意志薄弱的病人的治疗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告诫病人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诊,暗示病人的现有症状应该就医消除,以防小病拖大,轻病拖重,当然对于意志坚强、态度乐观、性格豁达的患者则无需这样,他们一般都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医生的诊断,配合治疗。

3.揣测心理

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病人往往顾虑较多,总是猜疑患了不治之症。病情稍有好转便情绪高涨,稍有新的发展症状就容易联系另一种病。这种病人接触的医生多,听说的病名多,只看病而不服药,症状如重时易产生绝望心理。例如:一患浅表性胃炎的女病人,因惧怕胃痛而不敢进食,日渐消瘦忍俊不禁身无力,认为患了癌症,对子女也作了安排,揣测心理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体健康,可使能及早治愈的疾病康复变慢。

对存在这种心理的病人进行护理,首先要消除病人的疑虑,一些化验结果有必要告诉病人,以免引起病人的猜测。其次,要转移病人的注意力,谨防语言交谈中给病人以消极的暗示。要告诉病人不要无休止地谈论自己的病,否则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灶,总认为自己是有病的人而影响情绪。亲朋好友探问时,谈论的话题也不要集中在病情上。

慢性胃炎病人由于因腹痛等症状加重或反复发作,往往表现出紧张、焦虑等情绪,甚至还担心自己会发展为胃癌而惶恐不安。

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关心,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规律的生活和正确的饮食消除病人紧张情绪,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精神紧张是慢性胃炎的促进因素,应予避免。情绪上的不安和急躁,容易引起胃粘膜障碍和胃机能障碍。所以应尽可能地避免情绪上的应激反应,解除紧张的情绪。平时做到遇事不怒,事中不急,急中不愁,保持心情舒畅,对胃炎的康复极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