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鲁晓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96例,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与综合护理干预,着重分析不同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心理情绪评价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生活质量评价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促进疗效。

关键词:护理干预;长期血液透析;心理情绪;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肾脏疾病患者因病情的发展会导致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患者需接受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病情较为严重,病程极长,费用较高,患者及其家人往往承受着身体、心理方面诸多压力[1]。血液透析作为肾脏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它是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从而达到维持其电解质平衡、净化血液等目的[2]。一般对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在其治疗期间医院会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其意义在于确保治疗效果,促进预后。本文结合我院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分组开展常规及综合护理干预,着重分析不同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96例,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与综合护理干预。纳入标准:均需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对于研究内容患者均已知悉,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类疾病患者,具有透析禁忌证的患者。

对照组:年龄34-62岁,平均(51.87±4.64)岁,男女比例27:21,病程1-6年,平均(2.91±0.23)年;研究组:年龄35-61岁,平均(52.35±4.16)岁,男女比例28:20,病程1-7年,平均(3.08±0.51)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方面信息数据间差异不明晰,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48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与患者沟通。

研究组48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血液透析前,详细介绍血液透析治疗的流程、注意事项,与患者积极沟通,对其情绪上的波动加以了解,如患者伴有焦虑、不安情绪则给予鼓励与安慰,尽可能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二是血液透析治疗时,护理人员建立血管通路的操作应当熟练,同时严密监测心率、血糖、血压等主要生理指标,观察并记录血液透析液流量,正确操作预防感染。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三是透析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告知患者卧床休息时可采取头低脚高的体位,这样能够有效增加回心血流量,并仔细观察穿刺部位,对于是否出现渗血情况重点查看。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干预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进行评价。生活质量评价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良好,而心理情况评价分值越高,表明心理状态越差。

1.4 数据处理

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处理研究收集的指标数据,计量资料(经护理干预后的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评价)以均数±标准差(±S)表达,t检验,P<0.05,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的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评价

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心理情绪评价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生活质量评价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意义。

经护理干预后的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评价(±S,分)

分组

例数

生活质量

心理情绪评价

心理功能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焦虑评价

抑郁评价

对照组

48

68.13±2.18

51.91±3.35

50.87±2.53

45.87±3.16

46.14±4.11

研究组

48

75.63±3.24

74.84±2.13

75.24±3.32

37.15±4.29

38.35±3.26

t


13.3060

40.1032

40.4493

11.3385

10.2881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 讨论

血液透析作为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它可移除患者体内代谢废物、过量的电解质等,在净化血液的同时,对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酸碱平衡等有效纠正[3]。有研究报告提出,近年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的数量不断上升,长期血液透析的人数也大幅上升,此类人群受到疾病、经济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多伴有焦虑、紧张、抑郁情绪表现,影响血液透析的疗效,而且还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不齐、免疫力降低等不良反应,所以临床血液透析过程中会配合护理干预[4]。常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病情关注度更高,易忽视其心理情绪,本文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不断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配合方面的认知,同时增强自我保健,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生活起居良好[5]

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心理情绪评价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生活质量评价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意义。综上,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促进疗效。

参考文献

[1]莫梅山,张彩玲,马晓丽, 等.舒适护理模式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4):708-711.

[2]谢爱华,王春兰,田敏.PDCA循环管理在防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8):125-127.

[3]沙荣梅.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病人皮肤瘙痒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9):24,26.

[4]叶婉荷,高琴,刘君.多元化教育模式对长期留置涤纶套双腔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及不良心理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20,19(2):134-137.

[5]陈泽芝,黄倍红,陈婉, 等.老年尿毒症应用颈静脉长期导管行血液透析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