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在膝骨关节炎影像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CT 与 MRI 在膝骨关节炎影像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

王立平

中国人民大学医院 北京 海淀区 100872

【摘要】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检查应用计算机体层摄影(CT)及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2018年6月-2020年11月),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对比膝骨关节炎患者CT、MRI检出率。结果 膝骨关节炎检出率方面,MRI检查(88.75%)明显高于CT检查(4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密度分辨率高,可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关节软骨能够更好显现,使膝骨关节炎的检测准确率大幅提高,值得临床诊断推广。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检出率

膝骨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其特征为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及继发性骨质增生[1]。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在60岁以上年龄段,且女性较多,男性较少。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表现为关节压痛及疼痛,活动关节时受限制,关节畸形,具有骨摩擦感,肌肉出现萎缩。随着医疗工作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地进步,计算机体层摄影(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膝骨关节炎诊断中广泛应用,提高了该病检出率。本文将对CT与MRI在膝骨关节炎影像诊断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1月间来院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女分别为22例、58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62.16±1.93)岁。髌上囊积液20例,滑膜增厚17例,关节软骨退变11例,软骨下骨破坏10例,半月板损伤退变12例,关节间隙变窄10例。

1.2方法

CT检查:采用Siemens64排螺旋CT,对膝关节进行局部连续扫描,层厚:0.6mm,利用工作站对采集容积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后处理技术主要以MPR矢状、冠状重建以及VR重建为主。MRI检查:采用Siemens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膝关节表面线圈,患者体位为仰卧位,双腿自然伸直。以常规矢状位、横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层厚:5mm,层间距:2mm。扫描序列为快速自旋回波T1WⅠ、T2WⅠ、抑脂T2WⅠ、梯度回波序列T2*WⅠ、质子加权像。

1.3观察指标

对比膝骨关节炎患者CT、MRI检出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5ff52cd76b9fc_html_293647c1620f0579.gif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膝骨关节炎患者CTMRI

经对比,膝骨关节炎检出率方面,CT检查(41.25%)明显低于MRI检查(8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对比膝骨关节炎患者CTMRI

病变

例数

CT检查(%)

MRI检查(%)

х2

P

髌上囊积液

20

12(60.00)

20(100.00)

10.000

0.001

滑膜增厚

17

9(52.94)

16(94.12)

7.404

0.007

关节软骨退变

11

3(27.27)

9(81.82)

6.600

0.010

软骨下骨破坏

10

2(20.00)

7(70.00)

5.051

0.025

半月板损伤退变

12

4(33.33)

11(91.67)

5.050

0.003

关节间隙变窄

10

3(30.00)

8(80.00)

5.051

0.025

合计

80

33(41.25)

71(88.75)

39.670

0.001

3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性、进行性、非特异性关节类疾病,在出现病理性改变前期 ,关节软骨内含水出现降低现象,逐渐遭受破坏导致脱落,形成关节狭窄。关节软骨损伤后,由于表面不平整导致软骨下骨质不可均匀着力且软骨下骨压力增大,会使软骨下骨质遭受破坏而引起反应形成骨[2]

MRI检查的特点为多方位、多层面成像,同时其具备良好的软组织对比等特性,能够更好的显示关节软骨结构。邢华等学者研究表明[3],MRI检查能够更有效检测出膝骨关节炎。本研究表明,膝骨关节炎检出率方面,MRI检查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织分辨率高于CT,在显示半月板、软骨、关节积液等方面时显著优于CT。MRI可以对关节软骨直接清楚显现并且是唯一一种影像方法。膝骨关节炎多见于负重部位发生关节软骨改变,在Ⅰ-Ⅲ期关节软骨损伤时,软骨细胞有一定修复作用,MRI可对不同期软骨损伤显示[4]。当半月板病变撕裂时,经过半月板关节面,关节滑液渗入退变及撕裂半月板,使局部氢质子浓度增加,使其充分显示,因此MRI对半月板蜕变损伤可清楚显示并且进行分级,对韧带蜕变及化膜增厚也可显示,而CT不能完全显示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及滑膜[5]。对于软骨下骨质改变,MRI可清晰显示囊肿、骨髓水肿等病变,对于关节积液,MRI可显示积液量及分布范围。MRI可显示晚期及早期关节软骨损伤等病变[6]。MRI检查费用较为昂贵,诊断小骨折时敏感度较低,且对于幽闭恐惧症患者不适用,但其密度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无射线对人造成损害,相比CT,MRI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判断。

综上所述,MRI检查显示更为清楚,对关节软骨能够更好显现,提高了对膝骨关节炎的检测准确率,值得在临床诊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曾德华,王建,梁元强.骨关节炎64排MSCT检查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11):153-155.

[2]王昌盛,杨海涛,邓茗中, 等.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下水肿与MRI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33(8):1236-1240.

[3]邢华,邵盛,储宇舟, 等.影像学方法在膝骨关节炎诊断及手法治疗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9,38(10):1047-1050.

[4]杨广杰.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超声及MRI征象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5):126-128.

[5]洪元,强永乾.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软骨损伤的MRI比较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12):140-141.

[6]赵双全,梁久平,宋建勋, 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的分布特征及MRI定量成像对比研究[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20,29(3):18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