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注式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5
/ 2


浅谈批注式阅读教学

蒙显明

茂名市电白区罗坑镇中心学校 525431

内容摘要:批注阅读是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的感想、疑难问题,随手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写写划划看看,心有所想,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采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找出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批注 阅读 方法 关系 有效性

一、批注阅读与其它阅读方法之间是什么关系

批注阅读是众多读书方法之一,和其他读书方法互不冲突、相互补充,共同构成阅读方法体系。

所谓互不冲突,是因为各种读书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作用,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更不存在肯定这种阅读方法而否定另外一种阅读方法的问题。例如常用的阅读方法有浏览、默读、朗读、阅读批注、写读书笔记等。当大家刚拿到报纸或刚一打开网页的时候,一般就要用到浏览的方法,它的好处是速度非常快,效率非常高,可以一目十行,能迅速搜寻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当你找到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时,你往往会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默读一遍,这是最普通的最大众化的阅读方式,它的好处是速度快、效率高,比较方便、休闲,坐着、走着、站着、躺着都可以进行阅读,适合海量阅读,并能充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一般新闻、小说、散文等的阅读都会用到这种方法;当你要参加某些比较重要的考试的时候,你在学习那些必考书籍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运用批注式阅读,圈、画、点、注一些重要的概念、甚至会在旁边写一写疑难问题、自己的感想、感受或疑难问题。这种读书方法的好处是思考深入、可随手记下转瞬即逝的灵感、印象深刻、学习效果较好;当你需要背诵一篇文章时,你往往会用到出声朗读,它的好处是口、眼、耳等感觉器官共同配合,加大对大脑记忆中枢的刺激,记忆效果较好。此外,有的人在阅读时所获得的一些信息分门别类的整理在本子上,这就是读书笔记,它的特点是条理性非常强,便于复习。不过据调整,在成人的阅读中,除了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很少会用到读书笔记。

综上所述,各种阅读方法是互不冲突、相互补充的一个阅读体系,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有的老师说批注阅读太浪费时间,不实用,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欠考量的。

二、为什么在小学中、高年级提倡批注式阅读

1、批注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阅读方式。批注式阅读也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问题研究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研究的专题,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的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

2、批注阅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批注式阅读会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批注,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评价者,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思考的主人,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批注式阅读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问题提出后,不急着让学生回答,而是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思考结果写在书上,这样就避免了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很快说出答案而成绩差的同学不动脑筋而人云亦云,促使每个同学都要动脑思考,从而增强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批注式阅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受。正是因为批注式阅读要求把思考结果先写在书上,避免部分学生不假思索、人云亦去的现象,才能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个性化的理解。这种阅读方式能贯彻《新课标》中所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教学理念。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千个,才会呈现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4、批注式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叶圣陶说:“教到不教方是教。”语文教学贯穿始终的重要的一点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无疑,批注式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如果经过长期训练而形成批注阅读的习惯后,将终身受用。这个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毛主席,他酷爱读书,一生读了大量的书籍,但他绝不是泛泛而读,他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丝、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毛泽东讲话总能引经据典,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总能结合史书找到正确有方向等都与他深厚的批注阅读的积累有关。

三、从哪些方面进行批注阅读

1、生字词批注:预习课文时让学生画出生字词、成语,结合工具书批注词语意思,不仅能有效地预习,还能丰富学生词语积累,提高词语理解能力。

2、质疑式批注: 学贵有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才会真正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质疑式批注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 实际上,学生阅读质疑的问题非常有探究价值,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后就质疑:为什么红军方面就没有想到敌人会放火烧呢?不做好预防措施呢?他们有考虑放火烧的后果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问题激起了包括授课老师在内的所有学生的探究兴趣,引领全体师生从更深的层面探索问题的机会。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质疑批注的空间,会给教学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3、核心问题式批注:这是批注式阅读教学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方法是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之后,提出一个核心问题,让全体学生从文中去找相关句段,品读思考,在旁边写出思考结果。好处指向明确、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统一交流。例如《紫桑葚》一课,读完全文后,结合中心句抛出核心问题:课文哪些地方体现许世友将军为人民群众着想,关心群众利益的?画出相关句子,结合重点词语,写一写为什么说许将军为人民着想,关心群众利益的?这样学生很快从文中画出句子理解体会。

4、感想式批注:如果一个人用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可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随时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 如学生读了《草船借箭》中“周瑜告诉鲁肃要吩咐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准备齐全,要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这一段对话后,这样写道:“周瑜太阴险恶毒了,用这样的阴招害人,真是太可恶了!” 再如,在的教《酿》中,我发现有位学生在“小东发现老师读错‘酿’字时及时指出被同学和老师误解是捣乱课堂秩序的段落中”批注道:“这样的事我也遇到过。”“我和小东的心情是一样的,担心、苦恼”这些随机的感想式的的批注,往往会激发学生的一些灵感,也是个性阅读的表现。

5、评价式批注 :这里的评价包括两种,一种是对作品中人物的评价,例如,刚教学的《少年闰土》一课,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评价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结果学生的批注超出我的想象,超越了教参所给的标准答案。比如很多教参书上都是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少年。而学生却根据作者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情景,腼腆可爱,因为说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有的学生说闰土还是一个重视友情的少年,因为他临走时和我依依难舍,后来还想着我,给我捎带一些礼物等等。这些完全是一些个性化的理解,而且言之有理,这不正是我们所要的教学效果么?

另一种是对语言文字的评价,指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例如,教过的《七律·长征》一诗,“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让学生批注评价“暖”“寒”两字的精妙。结果好多同学都能批注到:这两个字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红军渡过金沙江的高兴心情,又表现红军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语言文字评价批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感。

四、批注式课堂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导入很重要,要在导入时充分激发起学生读书探究的兴趣。

2、核心问题设计要牵一发而动全身,指向要明,让学生有探究的价值。

3、要给足充分的阅读批注的时间。在以往的探究中,发现一些老师过急,问题提出后,学生还没阅读两分钟呢,就急于交流,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批注,交流效果肯定不好。

4、交流点拔要循循善诱。学生在交流时理解得不深不透,说不到点子上,这是正常现象,也是课堂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可有的老师一碰到这种情况就着急,缺乏随机应变、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机智,结果一着急,老师把答案和盘托出,把自己的理解强塞给学生,放弃了引导、发现的良机,弱化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样的交流,肯定是不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