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1
/ 2

现代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曹爱英 崔文香( 指导教师)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133000

摘要:进行护理管理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但是在护理工作中,人是主要的工作服务对象,由于护理工作的涉及面广,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护理质量良莠不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护理管理的工作,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紧跟医学发展的步伐,将现代管理理论应用在护理管理实践中,寻找护理质量变化规律,为实际的工作开展做准备。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理质量;现代管理;实践应用

引言:随着医学护理的不断发展,患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的质量也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高要求、高质量的护理给护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因此,进行护理工作的管理是当务之急,现代化管理理论为很多企业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改善了企业的管理困境。为解决医院护理管理的问题,本研究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以及目标管理理论为中心,进行了具体的讨论。

1.全面质量管理

1.1 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ISO将其定义为:一种以质量为中心的,以全员的参与为基础的一种管理模式。其目在于使服务对象满意,使全体组织成员以及社会收益获得长期成功。其中,这一理论具备4个特征,第一,全面性,可以理解为方方面面都要兼顾,任何的管理缺失或者漏洞都不能出现。每个部分都要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职能,并且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也要得到加强,同时,各部门以及各管理层次要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的内容以及目标。第二,全员性,简单来说,每个人都要有“管理”的责任,但不能乱管理,各司其职。第三,全程性,质量管理工作要贯穿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之中。第四,多样性,这里指方法要多样,比如运用多种工具、图表、数据进行管理。

1.2应用

从全员性以及全面性的视角来看,在护理管理的工作中,设计一个全员参与的,比如组织一个由护理部、质控委员会、科室质控组成的三级护理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管理系统采用了委员制的管理模式。简单来说,护理部主任担任主要责任,然后在每个委员会下设置病房管理、质优护理、分级护理、文件书写、院内感染、急救物品以及重点科室等等,每个委员会的标配是一个主任和一个秘书。通过这种方式,明确了各级各类人员在这一组织系统中的职责、作用,同时通过具体的分工使得各自的工作具体化。为了实现护理管理中的群众性以及民主性,在“委员制”的具体运行中,行政组织的决策权以及管理权不会集中到护理部之中,而是由组成委员会的各成员共同行使,这就避免了权力滥用的情况,同时也保证了全员性。除此之外,具体管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也受到了全面的监控。

从全程性的视角来看,由于护理工作涉及范围广,且不同属性以及专科的护理服务过程存明显差异。因此,为了实现全程性,需要将不同的护理服务活动呈现在时间轴上,以可视化的方式,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具备相应的护理服务。举个宏观例子来进行说明,比如住院护理,其主要流程包括入院、住院以及出院三个环节,第一阶段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患者入院需求调查、护理服务的缺陷分析、入院护理流程的制定等等;其次,在住院期间,病情的观察、安全护理以及护理技术是主要要素。出院阶段就包括了患者满意度调查、护理并发症检测等等。因此,在这三大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得缺失,以此来保证其全程性。如果有缺失,时间轴上会呈现出缺失的部分,根据缺失情况,护理管理策略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从多样性的视角来看,这是解决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问题。不同质量的工作具有不同的功能以及使用条件。在护理过程中,只使用一种方式是无法取得巨大成效的。因此,需要对多种方法实现有机融合,对护理质量以及过程进行综合分析、诊断以及控制。将护理管理工作和专业活动结合,实现良性互动,共同解决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2.目标管理理论

2.1概念

在目标管理理论中,强调群体的共同参与,强调各成员完成指定的客观目标,它是建立在科学管理以及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基础上的一套管理制度。与传统理论不同的是,它更强调人的作用,利用奖励制度来激发人的能动性,更加重视员工之间的关系以及良好合作。

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会制定组织的整体目标,其次进行各部门员工的子目标,保证各部门责任清楚、分工明确;在确定好目标之后,会开始目标实施的准备工作;目标的制定仅仅是一个制定大框架的过程,想要实现具体的目标,还需要将目标量化,制定衡量目标的标准。总的来说,目标管理理论是现代医学护理中的新的模式之一,主要是依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合理的安排护理工作,充分体现以人为核心,以科学的管理为基础,使每个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

2.2应用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1. 目标具体化。目标制定的具体过程是按照医院制作总体目标、然后是各个科室、最后落实到各科室每个人身上,在目标具体化的过程中,根据每个人不同特点进行平均分配,以便于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价值。

  2. 制定各个科室的目标计划。在制定之前需要统计好各个科室的需求、人员分配情况,在数据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管理目标。

  3. 制定目标管理的惩罚与奖励。这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设置的,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满意度调查,结合相关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估,最后计算出总成绩,根据成绩的高低进行奖励的多少。而低于基线水平的员工,则要进行惩罚。

通过具体实践,可以发现,目标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明确目标,实施目标管理主要是使医院的管理工作更规范化、统一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每位工作人员的价值,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其次是制度目标,可以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将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逐步实现。最后实施目标计划并进行检查评估。

利用目标管理理论进行护理管理,提高了各个员工的工作效率,各个科室的工作效率,而共同的努力也促进了整个医院的进步,这是环环相扣的过程。同时,目标管理本身的激励性也让护理人员证明了自己的相应的付出是可以得到回报的,自己依然是有价值的。

结束语:总之,作为护理管理者,应致力于将现代管理理论有机转化为护理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从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军燕.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6,1(10):173-174.

[2]蒋争艳.细节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8):2365-2366.

[3]管艺.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25):100-101.

[4]李红霞.细节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J].2013,3(7):38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