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智慧思考的儿童哲学活动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1
/ 2

指向智慧思考的儿童哲学活动实践

庄辉谊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畸山小学

摘要:智慧思考下的儿童哲学活动应当具有开放性与真实性,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以此展现儿童学习活动的内在价值和意义。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立足于现代化教学观念与智慧思考下儿童哲学活动开展原则,对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哲学活动实践展开探究,以期更好的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智慧思考;儿童哲学;核心素养;活动实践

引言: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用知识启迪智慧,将智慧融入生命”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儿童学习的价值所在,如何才能利用更高效的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儿童的天性,科学的展现与培育儿童的特殊哲学,展现出教育活动的真实意义,为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智慧思考下儿童哲学活动的开展原则

()开放性

在儿童哲学的视野下,儿童的一句话、一个观点、一次争执都可能成为智慧思考教育的契机。儿童哲学鼓励每个儿童发出自已与众不同的声音,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接纳这些来自儿童的不同声音。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有宽阔的胸怀,能接纳不同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教师应允许并鼓励不同的见解,以及不同见解之间的争执;教师要有意识的追问儿童想法背后的思考,引发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发现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开放的态度与胸怀激发着儿童的思维与想像,促使每个参与讨论的儿童也成为开放的个体,愿意表达自我,也愿意与他人交流。

(二)真实性

儿童只有亲自参与到活动中,才会产生真实的感受和困惑,并在困惑的激发下开始真正的思考,而不会再满足于一种简单、肤浅、随意的推理与对事物的表面解释。为此,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一个真实的可以亲身触摸和感知的环境,让他们有机会与这些生动而真实的事物与现象进行亲密接触,从中寻找线索,并通过深入的探究重新整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消除困惑,建构新的意义。

二、指向智慧思考的儿童哲学活动实践

(一)倾听儿童的声音

每个儿童都在为自已说话,为世界命名。这些儿童发自内心表达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声音可以称之为儿童的原声音。用它直接反映孩子对事物的真实看法和认知水平,只要教师沉下心来,倾听儿童的原声音,分析这些原声音,就一定能走进儿童缤纷的内心世界。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儿童的问题资料库,收集儿童的原声音,开展丰富多彩的基于儿童哲学的教育活动。

(二)发现儿童哲学

教师应相信儿童有自己的哲学,并给予儿童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在二年级进行“运动的常见分类”活动时,孩子们的观点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他们认为“打篮球和跳高都要使劲跳起来当然算一类;滑冰和赛车都要靠轮子,所以归为一类;吊环和跳水可以归为一类,因为运动员都会在空中翻跟头做动作;羽毛球和乒乓球的形状的大小都不一样就不算一类”等等。可见,儿童不会像成人那样依照常规、标准化地划分事物,而有着自己的视角和不同层面的理解,虽然不科学规范,但闪现着智慧的光芒,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尊重。

(三)利用问题引发思考

智慧思考下的儿童哲学实践活动的效果提升需要以问题设立作为辅助,原因在于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提升和师生互动存在直观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特点设计不同的问题类型,例如换位思考型问题,具体做法是打破儿童固有的自我认知,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认知,通过新思维的运用思考可以更好的审视与评价自我;矛盾冲突型问题,根据儿童的认知习惯和生活经验,设立具有冲突性的问题,让儿童进行评价,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引导其进入特定的背景中进行探究思考,以此激发儿童的思维活力,让其对自身观点进行充分表达,在巩固既有知识经验的同时获得新的认知;再或是关怀性思考型问题,让儿童带有关怀的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从人文和人性角度给予思考对象一定的关爱。智慧思考下的儿童哲学更加倡导在注重批判性与创造性的同时需要融入更多的关怀性思考,教师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有效的增强哲学活动实践的意义。

(四)对儿童的想法和疑惑进行具象化解答

儿童的成长存在周期性特征,既从感性周期转变到理性周期,当儿童亲身体会后才会产生不同的感悟与思考。智慧思考下的儿童哲学活动实践应当规避过分虚无缥缈的讨论交流,而是应当充分立足于儿童的具象化认知进行引导和体验,让学生对逻辑思维加以运用,实现抽象与具象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塑造儿童的情感,以此更好的提升儿童的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例如教师在开展哲学主题教育活动时,为更好的深化学生对个人与集体的认知,可以设计相应的拼图游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拼图,当学生完成拼图过后,教师可以拿出一块,让学生明白只有所有的人都参与其中才能够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片。再或是教师手中持有一块,当学生拼图结束后发现少了一块时,可以很好的明白教师也是集体的一部分,以此强化学生的认知,真实的体验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生活中的儿童哲学渗透

儿童哲学既是现代化教育观念,也是特定的教学内容,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与生活情况的了解,在交流、教学、游戏或是生活的不同环节了解儿童的真实需求,掌握儿童哲学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在与学生共同成长过程中为学生组建起科学完整的认知,加强儿童对生活的感悟。例如当几天连续下雨时,学生可能认为下雨天影响了室外活动,因此产生抱怨心理,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体会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只有下雨我们才会更加期盼阳光,通过这样的感恩式哲学教育让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事物。

结语:教师应当不断深化自身对于儿童哲学教育的深化认知,明确儿童哲学始终围绕于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细心探索发现,掌握儿童哲学存在与认识的规律,从而更好的在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儿童哲学活动实践既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儿童真实内心,同时对于教师提升儿童教学效果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慧颖. 对话式教学在儿童哲学活动中的实践研究[J]. 新智慧, 2019, 000(003):82-82.

[2]张方雪. 论儿童哲学的教育价值[J]. 昆明学院学报, 2020(4):56-60.

[3]郑敏希. 提问的张力:对儿童哲学提问的解释学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