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团建”系统金字塔理论模型的探索与构建——以西华大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9
/ 2

高校“智慧团建”系统金字塔理论模型的探索与构建 ——以西华大学为例

李宇欣 范远芳 陈典 罗茂玲

西华大学, 成都 610039

摘要:“智慧团建”是推进共青团的建设向网络信息化发展转型、创新团员青年组织管理运行机制、落实从严治团要求的涵盖所有团员和团干部、各级团组织的数字信息化系统。本篇文章经过调查研究,结合时代要求,从实际出发解决团员、团干部、各级团组织在运行、操作“智慧团建”系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打造以“党建带团建为领导核心,核心队伍建设为人才基础,线上线下宣传为主要途径,创新管理机制为主要手段,建设特色文化为重要依托”的适合高校“智慧团建”系统推广建设的金字塔理论模型。为进一步增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团务的管理工作,助力建设全团大数据,落实推进从严治团,提供了现实理论依据。


关键词:共青团;高校;智慧团建;创新发展

西华大学“西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西华大学“智慧团建”系统建设金字塔理论模型探索》成果。


引言

“智慧团建”系统是共青团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运作、管理和服务等模式的创新,体现了对原有的共青团工作进行高效优化的互联网思维。2019年,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团的基层建设着力提升团的组织力的意见》中提到,稳步建设“智慧团建”系统。但高校在“智慧团建”系统建设推进中,出现了团员、团干部意识淡薄,系统使用较为被动、研究视角过于单一等现象。因此,新形势下高校的“智慧团建”工作如何突破瓶颈、开拓建设路径、进行创新型发展,稳步推进“智慧团建”建设工作是迫切需要关注和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智慧团建”系统项目实施的背景概述

“智慧团建”,不仅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也是新形势下推进从严治团的技术手段。当前,共青团团员数量不断增长,流动团员数量多,给团员管理、团员数据统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我们必须能够高效、准确地获取青年团员信息,并且清晰青年团员的动态。2019年2月2日,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团的基层建设着力提升团的组织力的意见》中提到,稳步建设“智慧团建”系统。依托“智慧团建”系统,进行团的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逐步达到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有序进行组织关系的转接、实时在线记录团支部活动、精准引导团内思想意识、便捷高效组织动员、科学分析团内数据的要求,为共青团互联网转型提供技术平台支持。1

、高校“智慧团建”系统建设的推进现状

(一)西华大学“智慧团建”系统建设的推进现状

西华大学团委积极响应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要求稳步建设“智慧团建”系统的相关文件精神,现已稳步推进“智慧团建”系统中组织管理、组织整顿、团员管理、团干部管理、组织关系转接五大功能板块的使用,但在“智慧团建”系统建设推广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1.团员、团干部意识薄弱

基层团支部的团员,没有清晰意识到作为团员的权利和义务,认为“智慧团建”的工作只需要团支部书记进行规范管理,甚至认为该工作毫无意义,只是表面工作,没有实质性作用;基层团支部的团干部,自身缺乏能力和技术,对系统基本功能不熟悉,没有起到榜样作用,缺少培训、引导团支部的团员使用“智慧团建”系统的主动性。

2.各级团组织缺乏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

学院团委,缺乏对“智慧团建”系统的培训、宣传和管理,相关工作任务拖拉,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学校团委,缺乏对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核心队伍建设,解决系统相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无法达到工作要求。

3.缺乏班级辅导员老师的支持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虽然不是团干部,但其工作却一直是高校共青团在第二课堂育人工作中的最后一公里。2但是大部分基层团支部的辅导员,对“智慧团建”系统的了解不到位,没有及时与团支部书记进行工作沟通,甚至不支持“智慧团建”的相关工作。

(二)高校“智慧团建”系统建设的总体推进现状

至今,“智慧团建”系统已经在全团推广使用近四年。经过调查研究,高校在稳步推进“智慧团建”系统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系统的认可度低

主要体现在团员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很少涉及到“智慧团建”的相关操作,缺乏对团干部的定期培训,导致团员们对“智慧团建”系统的功用掌握度不高,对“智慧团建”的功能概念及作用认识不明确,不能有效将系统应用于支部建设中。

2.功能开发不足,功能投入使用被动

现在对于系统的常规使用功能主要以团员、团干部、团组织信息收集完善为主,其他有关“三会两制一课”的功能基本未使用,功能投入使用较为被动,缺乏功能使用的主动性,属于自上而下式的使用。

3.宣传推广力度弱

在系统推广过程中,高校是作为一个主要的阵地,而大部分青年团员的入团单位是中学,大部分中学对于系统并没有进行宣传推广,导致升学等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的效率较低。同时,宣传工作缺少基础操作的相关内容,也使得团员在使用系统时,遇到问题自行无法解决,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共青团员是“智慧团建”系统的直接使用者,宣传工作需传达给每一个团员,不仅是需要做到系统在全团覆盖使用,而是全团会用。

3】

4.研究视角比较单一,研究方法过于简单化。

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作为主体的共青团角度分析“智慧团建”,而从作为客体的青年群体视角出发的相关研究则比较少。研究中主要使用质性研究方法,多采用二手资料,很少运用定量研究方法,缺少实证性材料的支撑。研究成果主要以报告或新闻报道为主,深入的学术性研究比较少。4

三、“智慧团建”系统金字塔理论模型构建的主要内容

(1)党建带团建为领导核心

团章明确指出团组织是最先进的青年组织,青年团员是我党最得力的助手和后备军。5】高校团组织工作的开展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的,所以,高校党委应当在制定党建工作计划时,将团建工作考虑在内,以党建发展带动团建发展。

(2)核心队伍建设为人才基础

在团员、团干部对“智慧团建”系统的功能还处于模糊状态、操作上仍存在许多问题的状况下,从组织成员、培养方式、能力检测、能力提升四个方面建设高校“智慧团建”工作的核心队伍,为“智慧团建”相关基础团务工作的具体落实提供专业人才力量,为“智慧团建”工作开展打造一支“有能力、有效率、有反思、有进步”的,以“智慧团建”工作为主并不断促进团学工作高效开展的专业队伍。

(3)线上线下宣传为主要途径

宣传建设作为“智慧团建”系统推广的重要途径。线下融入“三会两制一课”、星级志愿者评定,线上结合高校工作实际情况,联动QQ、微信、微博、易班等宣传平台推广以答疑微视频、功能介绍及工作要求推文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模式。全面开展“智慧团建”宣传工作,形成一张“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网,将宣传作为“智慧团建”工作开展的主要助力军。让“智慧团建”由鲜为人知变为广为人知,由繁杂无趣变为简易有趣,促使广大团员产生由不知到接受再到具体操作的变化。

(4)创新管理机制为主要手段

基于团员团干部对“智慧团建”系统的认识不深刻,而导致工作拖拉,工作效率低下的实际问题。拟采取以定期核查机制、沟通机制、问题反馈机制、问责机制等整合一体的创新高效的管理机制,以严格的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团员、团干部的思想认识,提高各级团组织的工作效率。

(5)建设特色文化为重要依托

“智慧团建”工作开展效果不明显,广大团员、团干部不配合,究其原因是高校青年团员普遍存在政治意识淡化问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青年团员政治意识提升的方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提升高校青年团员的政治意识,培养有感召力、战斗力、凝聚力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6】助力高校团委建设“新时代、新青年、新活力、新思想”的四新理念,并逐步形成高校自身发展的特色团学文化。

四、结语

打造以“党建带团建为领导核心,核心队伍建设为人才基础,线上线下宣传为主要途径,创新管理机制为主要手段,建设特色文化为重要依托”的适合高校“智慧团建”系统推广建设的金字塔理论模型,不仅为稳步推进“智慧团建”系统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理论指导,也对大力推进团的严格管理,把共青团建设得更强大、更有活力,更好地履行党章赋予的光荣职责和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共青团.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团的基层建设 着力提升团的组织力的意见》的通知[EB/OL].[2019-02-02].http://www.gqt.org.cn/documents/zqf/201902/P020190203539594686509.pdf

[2]杨龙.辅导员对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389-390.

[3]陈晓真,李茂青.基于“智慧团建”建设下广东高校共青团——基础团务管理工作探究[J].青年与社会,2019(15):39-41.

[4]田杰.共青团“智慧团建”的实践、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广州地区青年认可度的调查[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32(04):66-72.

[5]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章[DB/OL].http://www.ccyl.org.cn/ccylmaterial/regulation.

[6]戚曼.高校青年团员政治意识淡化问题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17-20.